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成安縣

名稱來歷 成安,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名乾侯,乾侯城建於周定王五年(前602年)前後,西漢時置斥丘縣,因縣東部為苦水區,多斥鹵,故其名。北齊天保年間(550—577年),改名成安縣,據明朝嘉靖《廣平府志》記載,成安的含義為“成,善也,平也;安,止也,定也,若邑之可稔而安居也。”其含義概括為:業成功成,安定平安,改鹽鹼為沃壤,五穀豐登而倉滿,事成善成,和諧穩定,成就成功,安康平安。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文成縣

名稱來歷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析置文成縣,以明劉基(伯溫)諡號“文成”作為縣名。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榮成市

名稱來歷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年析文登縣朝陽都地置成山衛。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衛置榮成縣,因境內榮山、成山二山首字得名。雍正帝欽賜嘉名,“以始皇嘗射大魚於榮成山,山在邑境內,故命名榮成。”1988年11月1日,撤銷榮成縣,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榮成市(縣級)。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成武縣

名稱來歷 周初屬郜國,秦置郜城縣。西漢置成武縣,據《城武縣誌》:“漢高祖過魯,祀孔子。以武功告成,改楚邱為成武。”東漢時,郜城縣省入成武縣。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成武時“成武”、“城武”均曾使用,此為縣名中的“成”、“城”交替使用的源頭。而明朝以後多稱“城武”。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城”改為“成”,復為成武縣。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成都市

名稱來歷 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東漢時期織錦發達,曾設專門機構“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美譽,簡稱“錦城”;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繡”,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成華區

名稱來歷 以今轄境地跨古成都、華陽兩縣,取其首字命名。1945年屬成都市第一、二區。1951年兩區併為第一區,1953年更名東城區。1990年區劃調整,析原東城區、金牛區一部分和西城區一小部分,置成華區。


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有這麼多地名帶“成”字!山東四川各佔2個


成縣

名稱來歷 據《元和郡縣誌》:“晉宋間,氐帥楊難當竊據仇池,自稱大秦王。宋遣將軍裴方明討平之。”後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於此置仇池鎮(今西和洛峪),理百頃嶺上,齊廢帝海陵王,於延興元年(494年),將後魏所置仇池鎮改為成州。《逸周書·諡法解》有云“安民立政曰成”,故州以“成”名。隋大業二年(607年)改成州為漢陽郡,武德元年(618年)復為成州。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州為縣,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