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從古至今,人們對玉都是非常推崇的,玉石亦是身份的象徵。有人說玉會擋災,有的人遇到了一些意外,但人沒事,只是玉碎了,這就是玉在幫你擋災。


不是自己的玉石是不能戴在身上的,而且玉石佩戴也是有一些講究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1

古人云: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自己戴玉的朋友,特別是從小開始戴的,沒有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拿下來。


2

玉和人在一起是要看緣分的,有緣玉就養人,若無緣人就會有災。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3

不能要別人送的玉。你收了別人送的玉,那玉並不是你的保護神,反而可能是你在幫人擋災。


4

新玉對主人很挑的,不會輕易成為誰的玉,所以剛開始佩戴新玉的時候都會有些磕磕絆絆,總會不順。但是如果你在不順的時候還是沒有離開它,過段時間它就會承認你,然後開始庇護你。


5

玉與人接觸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的受人的影響,而人也會受玉的影響。如果佩戴者是個善人,那麼他身上的玉就正面的力量充足,保人平安;若是惡人的話,則玉的戾氣就會很重,反而會招禍。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6

玉是不需要開光的,因為日久天長自身就會有一定的靈性。


7

玉是有靈性的,戴在身上超過三個月就不要隨便摘下來,送人就更不行了。


8

玉石如果碎了,一定是它幫你擋過了災難,要用紅紙(布)包起來埋,這就是「葬玉」。之後最好再給自己請一塊。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9

戴玉不要戴那種有血沁的,好多是不法商人,經過加工處理,埋在地下一段時間後形成的。


10

最好不要戴古玉,尤其是玉上有血沁的。玉是有記憶的,它上面可能記載著許多恩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後開始生病,甚至會有夢魘。所以說古玉一般不佩戴,這是規矩,戴古玉出現各種情況的事情太多了。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咱們再聊聊玉文化與養生!


道教對玉的崇拜和信仰現在看來是迷信的、滑稽的,然而在禮玉思想衰落後的幾百年間,它卻一直處於流行狀態。道教的用玉思想來源於道教的教旨,道教“樂生”“重生”“貴生”,中國傳統的玉信仰、玉崇拜一旦被吸附到道教思想之中而加以宗教的解釋,它也就成為道教“仙道貴生”思想信仰和養生方式的一部分。


和儒家側重於封建宗法的禮玉製度不同,它不是引導人們維護社會的等級秩序和強化儒家的道德規範,而是引導人們重現實,講長生,在家中當活神仙,這無疑是大一統漢帝國崩潰之後人們在飽受戰爭亂離之苦而“嘆興廢之無常”、“感性命之不久”之時對現實的思索。


這種思索衝破了儒學的藩籬,但又不似玄學的玄遠、佛學的空無,帶有很強的世俗性,滿足了不同階層的人懼死樂生和追求社會安定的心理願望。這種心理願望的發展,反過來又加強了對傳統玉文化的宗教解釋,從而使中國的玉文化的宗教解釋,從而使中國的玉文化在中古隱形文化的氣息中“神”氣活現了幾百年。


道教用玉思想的文化功能是單一的、明確的,但它對玉信仰和崇拜的思想來源卻是多元的、雜糅的。這裡既有對我國遠古以玉為溝通入神工具巫術功能的吸收,也有對《易》家、道家、陰陽家“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的汲取;既有對儒家用玉的某些承襲和改造,也有對域外或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和融合;既有對秦漢方士“術”的承襲,也有對起於民間用玉方法的採納,“雜而多端”,非常世俗地體現了中國農業民族務實重生的典型性格。


魯迅先生說過:“六朝入之志怪,卻大抵一如今日之記新聞,在當時並非有意做小說”(《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當時人把許許多多的志怪仙話當新聞,並起而效之,可見當時人務實重生達到了怎樣迷信的程度。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自然,對於魏晉南北朝道教用玉思想的分析,也不能只看它迷信的一面。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說過:“道家思想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中國科技史》第五卷),這是十分精闢的。


道教的用玉思想和用玉方式雖然反映了它宗教的迷信和盲目性,但它蘊含的不聽天由命,鼓勵人們向自然做鬥爭的積極因素卻值得肯定。道教是關於“生”的宗教,用玉思想、用玉方式也是為了“生”。和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熱衷於“人死後如何”不同,道教熱衷的是“人如何不死”。魏晉時道教的重要經典《西升經》曾十分自信的宣言:“我命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另外,道教用玉思想中也存有一定的科學成分。現代礦物學用科學方法對玉結構成分的分析證明,玉石中確實存在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這點古人也早有察覺。


唐馮贄《南部煙花記》記載:“隋煬帝朱貴兒插崑山潤毛之玉撥,不用蘭膏而鬢髮鮮潤”。《酉陽雜俎·盜俠》也記載馬侍兒家有一玉精碗,夏日蒼蠅不敢近,碗中貯水可使眼疾患者復明。清末民初古玉收藏家劉大同也以自身體驗證明古玉有活血化瘀的效果。


近期報載,崑崙山發現了玉石新品種,用此玉琢制的酒杯,可使酒中澀辣之味變得淳厚甘美。還有文章介紹用鑲玉的枕頭治療失眠有特效。這些說法是否有科學根據,尚待礦物學家和醫學家進一步證實和解釋。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玉能擋災是真的嗎?佩戴玉石的十條禁忌!


不過起碼有一點可以相信,這種認識的產生雖有可能受傳統玉文化神秘化傾向的影響,但它們本身並不應歸入巫玉“志怪”一類,大有通過科學方法論證研究的必要。力口要能通過科學研究揭開幾千年來籠罩在玉石身上的那層令人迷惘的面紗,很可能會發現一項醫藥學界的新瑰寶。


道教的用玉思想由於直接服務於貴生養生的世俗觀念而得以發展,但它最終並沒有就此而形成中國玉文化的主流。


這是因為:一、道教用玉思想的盲目和迷信限制了它自身的發展,它形成於“亂世”而不具備指導“治世”的理論和政治特徵。二、隋唐以後新的大一統封建帝國的發展和儒學的復興,需要禮制健全和適應盛世氣象的文化規模,因而隨之出現的玉文化的新高潮是對古代禮玉製度有選擇的繼承和新型玉雕裝飾的廣泛開拓與創新。


宋代以後,隨著儒釋道合流和道教從“出世”到“人世”的轉變,道教的用玉方式幾乎完全淹沒在統治階級對玉器的玩好之中。玉能養生、玉能護身的思想只流傳在零星典籍裡,它的宗教價值已遠遜於它的玩賞和收藏價值了。


文章摘自道學平臺公眾號(id:edaoj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