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棗莊地方圖書收藏之:《虎口》


我的棗莊地方圖書收藏之:《虎口》


我的棗莊地方圖書收藏之:《虎口》

《虎口--邵子真和農民抗戰大隊》以微山湖附近的村莊為背景,主人翁以歷史真實抗日人物邵子真為原型。邵子真棄教從戎參加運河支隊,在微山島戰役中,由於其指揮失誤等方面的原因,致使部隊傷亡慘重,微山島淪陷。百折而不撓的邵子真,擦乾血跡再次站起,賣地賣樹組建新的抗日武裝。邵子真的兄弟邵澤善,為抗戰拋頭顱灑鮮血,可歌可泣。

作者致力於從多角度、多側面探索、發掘歷史中那些豐富而複雜,遠未被認識和表現過的東西,追求多方位地展現歷史真實的藝術,以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以嶄新的審美覺醒,重新審視中華民族那段悲壯的歷史。除了邵子真、邵澤善等抗日英雄人物外,《虎口》還成功塑造了葉子、趙光祖、鄧光榮等各具特色的其他民眾形象。作者書寫小人物,沒有離開“人性”的主題,無論多麼悲慘的境遇,多麼坎坷的生活道路,總能讓人在悽慘中看到人性的光輝。在這些“小人物”的求生路上,讀者能體味到怯懦、自私、狹隘,也能看到善良、正直、勇於犧牲。讀《虎口》,讓讀者在幾乎被淹沒於這些悲慘“小人物”的厄運中,無法呼吸不能釋懷的時候,感受到一絲溫暖的慰藉。沒有高大上的臉譜,只有身邊親切的父老長輩、弟兄姐妹,整部作品人物生動、情節縝密,以飽滿的情感描寫了人物的命運起伏和心靈衝突,從更加廣闊的背景上展現抗日戰爭的風貌,無論是在題材的選擇上,還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著名作家徐化芳在其《我讀〈虎口〉》的序中說:“讀《虎口》所感覺到的藝術魅力,驚歎慶利的小說創作,已產生了大的飛躍!他對葉子和趙光祖一對戀人的處理,不僅證明他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有著內在的誠摯和樸實,還有力地證明了一位作家所保持的良心。《虎口》構思獨特,技巧圓熟而富有哲理性,完全超越了當年那些寫抗日題材的長篇小說……王慶利為長篇小說《虎口》注入了不朽的靈魂,盼望《虎口》在中國優秀長篇小說畫廊裡,靠文學實力佔有一席之地。”

王慶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棗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薛城區作家協會主席。《虎口》是其繼《孤獨的風景》《誰開的槍》《雙喜臨門》《豌豆花開了》《黑虎掏心》《漂泊人生》等小說和詩集之後的第七部著作。現已年過半百的他,始終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和夢想,近年來創作勢頭旺盛,作品散見於全國主要純文學期刊並多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人民文摘》等選載和連載,入選多種選本選集,部分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本。

(文:孔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