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北嶽廟:打開歷史問號——詳解真實北嶽廟與假“恆山”之爭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季然視界

2018-02-27 閱讀 330

我家裡的書畫作品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春遊北嶽廟】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北嶽廟,原名"北嶽安天元聖帝廟",俗稱"竇王殿",坐落於河北省曲陽縣縣城,始建於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與正始年間(公元500-512年),距今已有1600餘年。至清順治帝(1660年)前的1100多年,為歷代君主、皇帝祭祀北嶽之所。

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北嶽廟主要建築排列在南北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築有朝嶽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臺殿遺址、德寧之殿。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朝嶽門】

一、北嶽恆山,地處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距離曲陽縣城200多公里,為什麼北嶽廟修建在曲陽縣?

其實,歷史上的北嶽恆山,是今天處於河北阜平、唐縣、曲陽交界處的大茂山,距離北嶽廟不足50公里。鑑於山路難行,曲陽縣地處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帶,為便於祭祀,將北嶽廟修建在曲陽縣,也就理所當然了。

當初,北魏定都於洛陽,從洛陽沿太行山北行,靠近北嶽恆山最近的祭祀地點,非曲陽莫屬。

什麼時候北嶽恆山由大茂山變成了渾源的"北嶽恆山"了呢?

這要追溯到清朝入關時期。遼金時代,渾源的玄武山(即今日之恆山)文化興盛,書院廟宇眾多,山峰峻險奇妙。恰逢戰亂,大茂山景觀損毀嚴重,別有用心者偽造張果老遺蹟於玄武山,對世人謊稱"玄武山才是北嶽恆山",加之該山更靠近北方,於是,清廷聽之任之,自順治帝開始,遂加封玄武山為"北嶽"。

當時,著名學者顧炎武(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者)考察北嶽廟後,曾上書朝廷“不必改祀北嶽於渾源州”,然而卻未能改變清世祖的詔令。

所以,就有了北嶽在渾源,北嶽廟在曲陽的歷史迷案。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御香亭】皇帝祭祀前更衣之所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凌霄門】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三山門】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德寧之殿】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二、北嶽廟為什麼又俗稱"竇王殿"?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河北故城人,573-621年),不屈服昏庸朝廷統治,為救百姓於貧困,起兵造反。鼎盛時期,轉戰於河間、曲陽、靈壽等地,曾駐紮在建成50餘年的北嶽廟內。由於其軍紀嚴明,體恤百姓,樂善好施,深的曲陽民眾愛戴。

竇建德戰死後,曲陽百姓感念其德,逢年過節,到他曾駐紮的北嶽廟祭奠,並稱北嶽廟主殿德寧之殿為"竇王殿"。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時至今天,曲陽當地百姓尚有到北嶽廟祭奠"竇王"的傳統。儘管北嶽廟已經列為旅遊景點,開始收費,但凡看到民眾攜帶香燭、祭品入廟者,門口保安盡數放行,不收門票。歷經1500多年,"竇王"在曲陽人心中的形象可見一斑。

相同的地點,皇帝與百姓敬仰、祭祀的大不相同。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廟內風蝕斑駁的古石獅子】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北嶽廟內保存的古碑林】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廟內珍藏的碑刻,詳盡的向世人述說著北嶽廟的滄桑經歷】


史料小輯:秦統一中國實現郡縣制,於公元前211年設置曲陽縣,屬鉅鹿郡轄。

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更名為恆陽縣。

迄今曲陽縣城所在地仍為恆州鎮。

該“恆”字,即取自“恆山”之恆。

而, 金貞佑三年(1215)於縣置渾源州,縣屬之。蒙古初年改渾源縣為恆陰縣,因在恆山之陰,故名。

渾源與恆山扯上關係,比曲陽要晚600多年。

可知,史稱之“恆山”確為大茂山,非玄武山。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積澱著厚重歷史的廟牆外,飄揚的五星紅旗】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自朝嶽門望去,古廟呈現著濃厚的節日氣氛。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古廟逢春,遊人如織。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德寧之殿內山牆上,具吳道子畫風的山鬼——飛天神壁畫。

(由於殿內禁止拍照,該"山鬼"圖片來自網絡)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塑立在京昆高速曲陽出口的"飛天神",背後是突兀在太行山麓的嘉禾山。



閱盡千年悠久史

何究哪方是恆山

漠看帝王終歸去

兀自矗立在人間


2018年春節. 於故鄉曲陽


北嶽廟:歷史疑案辨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