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的長裙,青春有你等選秀綜藝編織的一場夢

“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就當是一場夢...”青春有你中秦牛正威把rap變成了read,成了Jony J 說唱生涯的挑戰。

為什麼現在娛樂行業越來越“低智”,“大眾化”。

蛋黃的長裙,青春有你等選秀綜藝編織的一場夢

小眾

有的藝術形式先是被權貴等“上流社會”所欣賞及接受。也正因為受眾的“高貴”及“小眾化”使得這些藝術門類顯得“高雅”。之後因大眾普遍對上流社會的崇尚,開始模仿。比如京劇,最先被皇室所青睞,之後是士大夫階層,隨之是商賈貴胄,依次自上而下,最後被平民百姓模仿攀比,婚喪嫁娶也要搭臺唱戲。

而有的藝術形式比如相聲,起源於民間藝人在天橋的撂地演出,是實實在在的街頭藝術。

雖然大眾都用“三教九流”,“戲子”等來形容藝術工作者。但以前,傳播平臺僅有國家級電視臺,那時的藝人還是通過嚴格遴選,也是精英群體,門檻較高,可以稱得上表演藝術家。

而隨著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一切都改變了。本就不“高雅”的娛樂行業被拖入大眾之中。

大眾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下沉,本來看似高高在上的藝術家們被拉入大眾娛樂之中,鬼畜視頻可能比原先的作品更具傳播效應,而這樣的鬼畜還可以反過來給作品及演員附能。將原先電視時代的明星拉進互聯網洪流中,比如局座張召忠,唐國強等。

曾經還有門檻的藝術形式在互聯網流量面前不堪一擊。專業的受眾群體在尋求娛樂的受眾群體對比下潰不成軍。所以,不管老戲骨們怎麼掙扎,呼籲都無法改變。

如果說明星還是大眾需要仰望,遙不可及的存在,那網紅則是讓粉絲們覺得稍稍抬起手就能觸碰,只要簡單地模仿,購買網紅推薦的產品就能成為他們。

而像現在的青春有你之類的選秀綜藝,則將所謂的藝人門檻再次下沉,給觀眾錯覺,覺得明星也可以是身無長物的素人。觀眾可以將自身處境及想法投射在這些綜選秀明星上。對專業技能一無所知,但稍加“努力”就可以獲得“專業”評委和受眾的認可,即使不認可,也會覺得“已經很努力了”等。這些也許都會被投射到生活中,也許我們在生活中不夠專業,也會犯錯,但一定能獲得某種認可。於是,選秀綜藝也是養成綜藝。選手與觀眾“一起成長”。

另外,觀眾也喜歡看名人出醜。比如雷軍同志的“Are you ok”,你可以在商業領域獲得巨大成功,但當你某一方面“出醜”時,就會被網絡無限放大,陷入網絡群嘲。而,在選秀綜藝看來,這些“出醜”是網絡槽點也是網絡爆點,以此來帶節湊,帶流量。

流量已將所有人裹挾其中,沒有專業技能,沒有才華也可以通運用獲得流量。可是流量也反噬著一切,流量明星的更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但這一切也不重要,本來藝能界常青樹也沒幾個,反正都是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