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唐詩宋詞,那宋朝就沒有詩了嗎?宋朝有哪些著名詩人呢?

小鄒博士


宋朝不僅僅出優秀的詞人,詩人其實也有很多:

1.王安石:《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2.范成大:南宋詩人,文彩出眾,尤工於詩,著《春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秋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冬日田園雜興十二絕》等詩作,比較廣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詩歌的風格與技巧,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詩風格輕巧。

3.楊萬里:《憫農》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此詩敘述災情:由於久早無雨,稻田缺水,秧苗大半枯死;後揭示農民憂心如焚的內心活動:此詩語言樸實自然,將農民的災難描寫得十分具體、深刻,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一片憐憫之心。


國學文化踐行者


1、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2、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4、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漢族,江西臨川人,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

5、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廬陵沙溪(今屬吉安永豐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蘇軾、蘇轍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是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實踐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






銘辰殿下


宋朝當然有詩,只不過宋詞出於唐詩卻勝於唐詩,所以就淹沒了宋詩,就像所有人知道其一卻不知其二一樣,有了宋詞誰還注意宋詩呢。但是宋詩也很有名,因為宋朝的詩人會寫詞當然也會寫詩,因為詩與詞本就有必然的聯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能讓人分的清清楚楚。

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的蘇轍一首《雨過》:

東南流注已鳴澗,西北霏微僅斂塵。

人意共懷艱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雲移已分貧無福,雩應方知社有神。

田裡相望無一舍,終年苦樂會須勻。


蘇轍的兄長同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之一的蘇軾,世稱蘇東坡,他那首每個人都知道的《春宵》就是經典: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還有蘇東坡的政敵北宋王安石變法的王安石就寫過很多詩,他最著名的詩莫過於《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一首《示兒》盡顯愛國情懷: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同樣是愛國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更顯得豪邁與悲壯: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農家小楚


宋朝的詞人都會寫詩,不過在文學史上宋詩的地位遠不如唐詩,而詞作發展空前,後世流傳,更為突出。所以為了區分時代文學特色,才說唐詩,宋詞。

例如:蘇軾的《題林西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李清照的《過烏江》詩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文天樣的《正氣歌》,《過零丁洋》等詩。

王安石,陸游等人許多詩作,也是傳頌至今。名滿天下。

詞人其實都是詩人。

但真正詩名蓋過詞名的,大約只林逋林和靖了。

林逋也填詞,但一首《山園小梅》太出色,堪稱絕唱。此人當時後世應當說詩名蓋過他詞名。

另外個人以為,林逋這首《山園小梅》格調與唐詩比,也在顛峰。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只宋詞人中晏殊兩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能與之相比。

這一詩一詞與元曲中馬致遠的秋思,個人以為是宋元時代詩詞曲三絕。


默玄吟雷


相比於唐詩,其實宋詩並不遜色。也許沉湎於唐詩和宋詞的光輝,大家都自動忽略了宋詩的發展。實際上,宋詩走出了一條與唐詩並行不悖、各放異彩的新路。北宋初年的“白體”“西昆體”“晚唐體”模擬徘徊後,宋詩開始逐漸擺脫唐詩的藩籬,建立自己的審美規範。

林逋

宋初三體指是白體、西昆體、晚唐體。白體以白居易為學習對象,詩歌的基本特點是平易淺狹、緣情潛興,代表詩人有李昉、李至、王禹偁,代表作有《二李唱和集》;西昆體以李商隱和唐彥謙為學習對象,詩歌的藝術特徵為對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華麗,代表詩人有楊億、劉筠、錢惟演,代表作為《西昆酬唱集》;晚唐體以賈島、孟郊為學習對象,作詩好苦吟,代表詩人有九僧詩派、潘閬、林逋、寇準。

蘇軾

除了作詞之外,蘇軾的詩歌成就也頗為驚人。他的詩體現出對社會的干預和對人生的思考,抨擊封建社會的弊政與陋習,流露出深沉的批判意識;人生遭遇是經驗之源,也客觀事物總有規律可循,在這些過程中,蘇軾冷靜曠達,傲視苦難,超越曠達,秉持堅毅的人生信念,絕對不向命運屈服。因此蘇軾的詩筆勢飛騰,辭采壯麗,決然無靡靡之氣。

黃庭堅

宋代還出現了江西詩派,江西詩派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流派。宋徽宗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黃、陳為首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宋末方回又提出了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江西詩派的核心理念是“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論,即用前人的典故,說出自己的喻理;不改變傳統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表達,改變外在的形式。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在唐代藝術世界的內在結構中生髮創新靈感,逐漸形成一套自己的作詩家法。江西詩派成為宋代最有影響力的詩歌流派,它的影響遍及南宋詩壇,一直延續到近代同光體詩人。

江湖煙雲

後面還有“江湖詩派”,其由南宋後期的低級官員、隱逸之士和江湖謁客組成,陳起收集刻印了作品集《江湖集》。隨後形成了一個組織雖然比較鬆散、詩風卻比較接近的詩歌流派,成為“江湖派”。“江湖詩人”是宋末詩壇的主體,以賈島、姚合的“苦吟”一派的晚唐詩風為取向,對“江西詩派”和“晚唐體”加以綜合。

宋詩的審美範型生成於對魏晉以來“高風絕塵”與唐人始有之“集大成”兩種境界的兼容。在理學和禪宗的雙重影響下,宋代詩人形成了治心養氣的涵養論、格物致知的認識論、體悟內省的思維方式和平淡恬靜的審美觀。


Iam小火爐


宋朝當然也有詩,也有著名詩人。“唐詩宋詞元曲”的說法是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提出的: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謂一代之文學

一代之文學是指一代的主流文學,代表文學,但並不是說只有這一種文學。所以宋朝也有詩,宋朝也有不錯的詩人,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著名詞人蘇軾,其實他也同時是一位詩人。

王國維肖像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除了蘇軾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宋朝文學家包括王安石、秦觀、黃庭堅、陳師道、楊萬里。陸游、范成大、文天祥……都寫過詩。

不過問題來了,為啥到了宋朝,詞就變成主流文學了呢?

宋朝結束了五代殘唐的紛爭局面,擁有了短期的穩定,但是宋朝國力遠不復盛唐的強盛。相對於唐朝,宋朝的科舉要求進一步放鬆,多選拔出來的官員就需要增設行政機構,因此宋朝官僚階級非常龐大,賦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宋朝的文人普遍沒有盛唐詩人的氣魄和胸懷,而詞恰逢其時。最早的詞是專門用來唱曲的,唱的是兒女情懷人生際遇,是統治者偏安一隅寄情聲色的手段,所謂“暖風吹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婉約詞代表——李清照

不過隨著詞的發展,詞的內容也不再侷限於兒女情長,出現了以蘇軾為代表的豪放派,其內容也拓展到家國情懷、人生天地等等大的格局和視野上來。

相比於宋詞,一方面宋詩沒有走出唐人畫的圈子,唐人已經創造了唐詩的高峰,宋人很難超越。另一方面,宋詩更注重“哲理”,文學作品一旦追求教育別人,往往落於下乘。


小鄒自媒體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說法,是指每個朝代最具代表性最有活力的文學創作體裁。

詩從《詩經》開始,經過楚辭、漢樂府、南北朝民歌一路發展,直到唐朝百花齊放,詩歌創作進入高潮階段,出現了最偉大的詩人,最高峰的作品,唐詩成為詩的代名詞。此後,宋元明清一直到近當代,詩歌創作一直沒有間斷,也湧現了很多我們熟悉的詩人和作品。


宋朝的文學繁榮發達,詩詞文都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家,詩歌創作也很活躍,著名的詩人有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宋代不同時期的代表詩人及作品。

一、宋初詩壇,有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等詩歌流派。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晚唐體詩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的《山園小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廣為人知。


二、北宋詩人中,著名的有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王安石的《梅花》、《登飛來峰》、《泊船瓜洲》,蘇軾的《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惠崇春江晚景》都是我們從小熟讀的經典名篇。

三、南宋詩人以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為代表。陸游(《書憤》、《遊山西村》、《示兒》)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楊萬里和范成大的田園詩清新自然,《小池》、《四時田園雜興》分別是他們的代表作。


四、南宋後期的我們最熟悉的詩人是文天祥。他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傳頌。

唐詩幾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珠玉在前,宋詩要創新發展有很大的困難,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詩以筋骨思理見勝,比較溫和內斂,平淡瘦勁,不如唐詩那麼張揚熱烈。宋詩很多時候被唐詩的光芒掩蓋,又有蓬勃發展的宋詞做對比,難免被人忽視。但總體來說,宋詩可以說是與唐詩一脈相承,各樹一幟的。


醉眠芳草


宋詩有蘇軾,王安石,陸游,朱熹,李清照,趙師秀,寇準等著名詩人。宋詩相對唐詩哲理詩比較多,相對唐詩的開放,宋詩更多的是反思。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同樣是登廬山,唐人李白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而宋人蘇軾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反思。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詩人是借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一個深刻的道理,以池水源頭作喻體,比喻在學習中只要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就能進步不已。 遊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詩人被彈劾罷歸故里後,心中難免有抑鬱不平之氣。相較於虛偽的官場,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詩人雖貌似閒適,卻仍心繫國事,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名句,激勵一代又一代人。


飛越彩虹888


北宋:蘇軾、蘇洵、蘇轍、晏殊、晏幾道、張先、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晁補之、周邦彥等

南宋:楊萬里、陸游、姜夔、辛棄疾、李清照等


梅落肩香1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以前在學校時候學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什麼很少見說唐詩、宋詩?實際上宋詩並不見得低於唐詩,但是宋詩相對於宋詞而言,不如宋詞更具有時代的標誌意義。


元曲明清小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明清小說相對於以前有一個巨大的發展,所以成為時代文學的發言人,但明清詩詞也未必是完全落後的,只是亮點和突破比較少。因為大家只會關注這些最具時代代表性的作品。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時期都有哪些著名的詩人,下文列出的都是以前在課本中學到的。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田園詩的突出貢獻在於全面地表現了農村的各個方面。范成大的可貴之處是將田園優美寧靜與農村農民生活的困苦二者結合起來了,既有農家景物、風俗、又有農民的勞動、苦難。所以有人稱范成大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都具有很高成就,《卜算子·詠梅 》 感嘆人生失意,抒發自己愛國情懷。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也有很多代表作,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除了以上這幾位詩人,其實還有很多優秀詩人比如王安石,以及不被大家熟知的,就不一一舉例了。因為宋詞更具有時代意義,大家關心的也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