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你這麼這麼狠心,怎麼捨得把自己親生兒子從樓上扔下去”,面對秦女士的哭訴,兒子默不作聲。據秦女士交代,兒子稱得上是啃老一族了,從結婚到兒媳婦懷孕在到撫養孫子,都是老兩口一手操辦。事發當晚和兒子因生活瑣事發生口角,兒子怒將不滿一週歲的孫子拋出窗外,便有了這一幕悲劇。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在老兩口心裡,給孩子買車買房,在幫他操辦完還婚姻後,覺得這輩子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兒子有了自己的小家,身上有了養家的負擔,應該會變得成熟。誰成想,兒子依舊不努力上進,從沒找個安穩的工作。自從孫子出生後,老兩口不僅要養巨嬰,還要負擔孫子的日常開銷。

這幾年兒子開過蛋糕店,開過滴滴,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兒媳婦每月固定三千工資,但這些錢連他們自己都養活不了,更別提給家裡拿錢了。每天只知道玩手機,高興了逗逗孩子,不高興了都懶得看一眼。好像孩子是為老兩口生的。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為了照看孫子,秦女士沒辦法只能辭去工作,僅憑老伴每月四千塊錢過活,生活自然緊巴巴的。當晚秦女士忍不住抱怨了兒子幾句:你都是三十的人了,老婆孩子都有了,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賺錢養家呢?平時一分錢拿不出,還要伸手找我們要,你好意思麼?要你有啥用?

兒子反懟母親一句:那我不活了好了吧!

兒子不思進取還擺出一副有理的態度,秦女士反嗆到:你活不活和我們有關係麼?先找工作把你妻兒養活了再說吧!

沒想到兒子平日裡啃老啃出了玻璃心,緊接著抱著在一旁哭鬧不止的孫子扔出六樓窗外,自己也要往樓下跳。幸好被哭鬧聲驚醒的老父親跑出來一把抱住兒子的腿,才制止了更大的悲劇。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父母辛苦一輩子,給孩子打造出好的經濟條件,想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孩子卻不思進取,最終養成沒有擔當的白眼狼,像秦女士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若挖掘根源,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並不比孩子少。

孩子從小為在父母營造的溫室裡長大,任何事情都是父母操辦,孩子則被養尊處優的供養著,這樣的孩子從沒付出努力過,又何談來的擔當呢?等有一天孩子走出溫室,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被教育的頭破血流時,他們又想回到父母的懷裡繼續啃老。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但父母已經老了,沒能力在撫養這個巨嬰了,這時候矛盾必然出現。父母要求孩子一夜之間就獨立,而兒子早就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在孩子心裡早就形成:既然生我就要管我的心裡,父母一味的逼迫孩子獨立,孩子不僅覺得自己是個窩囊廢,還會有反感牴觸心理。

這裡倒不是說啃老巨嬰沒救了,救治也應該講究方法,孩子成了啃老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糾正他們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斷了他們的口糧,讓他們經濟來源受限,體會一把做父母有多艱難,孩子嘗試著走出溫室融入社會,從最簡單的開始做,逐漸的增加他們面對困難的信心。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父母愛孩子,但並不代表可以溺愛孩子。總想著把孩子當作手心裡的寶,護在父母的翅膀下,孩子自然就喪失了飛翔的能力。相比長大後啃老啃出玻璃心,孩子小時候父母的教育引導尤為重要。

曾有專家研究表明,孩子3歲9歲12歲是教育孩子最關鍵的三個階段,父母特別要注意。孩子三歲時懵懂無知,他們對事物的瞭解都是來自父母的灌輸,父母可以有意的給孩子傳遞獨立自信的觀念。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在孩子9歲時,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3歲時候父母打的基礎好,孩子便會省事多,稍加引導即可。若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會選擇哭鬧,家長們就要注意了,這時候就要對孩子說“不”了,並給孩子解釋為什麼被拒絕。孩子有需求要給父母說出理由,教會他們得到之前首先要付出的道理。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12歲的孩子在性格獨立上基本已經定型了。若之前灌輸獨立的思維效果不好,那麼家長們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在成人之前最後一次糾正孩子的機會了。12歲的孩子一般逆反心理嚴重,並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強制了。

啃老啃出玻璃心! 老母親抱怨兒子啃老成性, 兒子怒抱孫子扔下六樓


對他們只能用溫情感化,多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和社會活動中,讓他們體會勞動的辛苦和收穫勞動報酬的喜悅,讓孩子們看到,在他們幸福的背後是父母經歷多少辛苦才換來的。所以把孩子教育成優秀的人才,避免養成巨嬰,作為父母責無旁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