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關注“康怡每日健康”,在儘量不改變生活習慣的情況下提升健康!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糖尿病這一類慢性病的有效治療和控制,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但是一提到自律,難!提到健康管理,更難!

自律就不說了,人都有惰性。健康管理是專業行為,即使大夫諄諄告誡,但是糖尿病人能聽懂嗎?會做嗎?能堅持嗎?

這裡綜合了主任醫師許樟榮教授《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中部分內容,彙總成糖尿病自我管理10條內容,實用!學得會!

糖尿病治療不是簡單的看幾個數據,因為每個人情況都不同,沒有一個治療方案是適合所有人的,因而糖尿病的治療應當將人類普遍的規律結合到個人的情況,實行個體化治療,由醫生與患者共同來完成治療方案,二者缺一不可。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2、有舍有得

如果一名糖尿病患者,患病幾十年沒有併發症發生,並且生活的很快樂,他一定是很自律的人,表面上看自律地飲食、運動似乎使人失去了自由,但正因為失去了這一點自由,才使人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更長的生命,有舍有得是必然的。

3、有粗有細

“粗”指的是樂觀、豁達,不會因為一點問題就苦惱、想不開,心理很陽光;“細”指的是細緻,細緻到了解自己血糖的變化、飲食的問題、身體的狀況等,注重每一個環節。抓好治療的每一個環節,一輩子可以過的很好,某一個環節沒抓好,就容易導致問題發生。

4、糖尿病可以跟正常人一樣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糖尿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但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療。通過採取積極認真的態度、有信心、正確的治療,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學習、結婚、生子。

5、自由

要有一輩子跟糖尿病相伴的思想準備,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最後達到“自由”的目的。

6、綜合達標

不僅僅只有血糖需要達標,血壓、血脂、個人的生活習慣等也需要達標。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7、個體化

最科學的、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治病需要結合自身病情、預期壽命及經濟情況等來選擇適合的方式,健康的武器不僅僅在於找到良醫,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自我管理。

經常有糖尿病患者問醫生,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其實這個問題應該由病人自己來回答,因為你只要有血糖儀,自己測血糖,你就會了解我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別人不能吃,你未必不能吃;別人能吃,你未必就能吃。所以需要個性化管理,需要自己學會管理。

8、做計劃

每天都要注意飲食和運動,每週監測指標,每月與醫生溝通一次,每年做一次糖尿病併發症的評估,做到有月計劃、年計劃,這樣就可以把糖尿病管理得很好。

9、日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天做好以下記錄: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1)飲食記錄

三餐吃飯時間:吃飯開始時間和吃飯結束時間

三餐吃飯食物:吃了什麼食物?

三餐吃飯食量:吃了多少食物?

零食記錄:幾點鐘吃的?吃的什麼?吃了多少?

水果記錄:幾點鐘吃的?吃的什麼?吃了多少?

美國《營養學會雜誌》上就有過這麼一項研究,對123位年齡在50到75的超重女性的研究中發現,經常記錄食物日誌的人比那些沒有做記錄的人,在一年時間內多減掉了約5.5斤的體重,這是非常明顯的。

記錄飲食的方法很多,有人喜歡用筆和本子,有人習慣用電腦或者平板,也有人喜歡用手機APP,效果差不多。竅門在於堅持。

(2)運動打卡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運動開始時間:每天固定時間打卡或者記錄

運動內容和持續時間:記錄每天運動方法

運動後的行為:包括喝了什麼?喝了多少?吃了什麼?吃了多少?

(3)測血糖

一天測四次的血糖,然後看一下我為什麼血糖高了,跟我生活規律有什麼關係,我吃什麼的東西,會引起我的血糖高。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10、控糖竅門

(1)餐前吃份含醋的蔬菜

美國《飲食協會雜誌》就有刊登過這麼一個研究:在餐前吃一份含醋的蔬菜能讓餐後血糖穩定很多。

《糖尿病護理》中也有一項研究表明,醋中富含的酸性物質能夠干擾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可以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2)飯後15分鐘的散步

《糖尿病護理》上就刊登有這麼一項研究,飯後15分鐘的散步和45分鐘的早晨跋涉具有相同的效果,改善血糖的效果在24小時內有效。

(3)力量訓練


不會糖尿病管理的人,收藏這10條吧,實用!學得會!

2010年發表在《JAMA》上的一個研究表明,2型糖友如果堅持9個月時間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再加上每週2次舉重,他們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不鍛鍊的人降低0.3%,只做有氧運動的人,是看不到如此明顯的好處的。

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管理,還有血糖監測,每一項都需要學習、需要記錄。諮詢請下載安裝每日健康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