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家》談自信

昨天看《安家》的第41集,徐姑姑因為打人被撤店長職務,房似錦被揭學歷造假也被處分,在失去身份的時候,我們可以看看徐姑姑和房似錦的表現,我感受到了一個自信的人和不自信人的區別。

在被處分後,房似錦說她哪還有臉去門店上班,這確實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反應,大家都喜歡通過身份來評價一個人,失去身份視乎就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了。從電視劇前面的劇情我們可以看出,房似錦的工作能力是十分出眾的,正如徐文昌所說的那樣“你的能力遠遠超過哪一張文憑”,但房似錦卻似乎更重視江海大學的畢業生,門店店長這些身份給自己的力量。而反觀徐姑姑,不論是當店長還是不當店長,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心理狀態都沒什麼變化,他很清楚的自己的能力,很清楚自己對其他人的價值。後面的劇情也看出來,出於出色的專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雖然實際上已經是魚化龍當店長,大家心理還是認徐姑姑是真正的店長。這是我從兩個角色的行為對比,確實徐姑姑就是我心目中的自信的人的形象表現。

看《安家》談自信

自信的徐姑姑特別帥氣

認真想想房似錦不自信的原因,房似錦從小到大,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都是被忽視,被欺負的角色,從她內心的底層就認為自己本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這種身份不被認可的感覺深深的影響了房似錦的行為方式,在長大和工作的過程中,房似錦都在力圖努力獲得一定的身份來證明自己,高中的時候努力讀書是為了考上大學,獲得大學生的身份,後來進入社會會用假文憑獲取大公司職員身份,進入公司就是往上爬獲得各種職位證明自己,也就在這樣的價值觀的指引下,會去撬下屬的單,挑撥保安打架等就事順理成章的。認真分析房似錦的行為邏輯,反省自己的行為,卻又很多相似之處。在教育下一代時,我們也習慣於用一些身份來引導我們的孩子,聽話的孩子,乖寶寶,好學生等等,其實很多孩子就是迷失在這些身份中,而忘記了學習是為了自己學習,可能也是現在孩子普遍不自信的原因。

而徐姑姑秉承真誠做中介的理念,認為成交不是中介服務的結束是開始理念,通過貢獻價值來獲得客戶的滿意。在這樣的價值觀的指引下,徐姑姑內心會有一個堅定信念,要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能力才能貢獻好的價值給客戶,學習也就變成自己的事情。在價值被肯定過程中,也就獲得自己被認可的感覺,人的自信心可能就這樣培養起來的。所以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一直主張不需要誇孩子,而要多鼓勵孩子行動,多肯定孩子行為的價值,孩子的自信心來著孩子對自己的價值感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