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透出的一絲理性光芒,《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直擊現實的軟肋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英國導演丹尼·保爾( Danny boyle)首部貝有大氣平和氣度的電影。這部電影有著好萊塢式的流暢敘事,懸念叢生、驚心動魄的講故事的方法,有美國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話氣質,有史詩片式的大格局,有歐洲電影的人文關懷有丹尼保爾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鋒銳和透徹。這部反映印度現實社會的寫實體影片在第81屆奧斯卡獨佔鰲頭,不僅大受眼光挑剔的美國觀眾歡迎,在當今經濟危機深重的美國,票房屢創新高,而且幾乎博得驕傲的好萊塢影評專業人士的-致好評和讚譽。

這部影片是部簡單的平民勵志奮鬥故事,影片創作機構試圖用印度貧民窟窮人奮鬥成功故事來激勵印度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窮人平民,通過努力奮鬥可以擺脫貧困實現理想。然而,深入分析,這部影片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引發印度全體人民思考和反省包括印度官員和主流精英,影片精心創作反映了一部分有良知有遠見的印度知識人士在努力思考和探索“如何改變印度現實黑暗罪惡的面,如何開創條知識智慧的富民強國之路。

黑暗中透出的一絲理性光芒,《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直擊現實的軟肋

暴力與傷害

《國家地理》雜誌2007年5月在《孟買的影子之城》一文曾提到,“像達拉維這樣的貧民窟,外人看來固然是城市的惡瘡與恥辱,但對它的居民來說,貧民窟就是家園,是他們來到孟買尋找夢想的入口,是人生得以行進的依託。展現貧民窟泥濘之上的歡笑並不為否定社會變革的必要,相反,這是更深一層的尊重,是超越了救世主心態後更為溫暖也更為平等的呼聲——粗暴而強硬的行政干涉從來都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只有以人為本,從人出發,看到黑暗之中蘊蓄的人性微光,才能最終由內至外創造光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主人公又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棄其理想與純真。電影的很多段落頗似童話,但又將這些童話很殘酷地毀滅掉。片中未放棄的理想的寄託,是主人公賈馬爾。為了一個偶像的簽名可以跳進糞坑;他不放棄夥伴,在逃出之後仍回到火坑尋找被困於黑幫的夥伴;他愛個人,不論時間和環境怎樣改變,仍像阿甘一樣的絕無動搖。他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舉、驚世駭俗的舉動,他只是一直,不拋棄,不放棄。這個人物讓庸庸碌碌的人們為之慚愧、警醒。

意大利電影《格莫拉》( Gomorra),描寫在社會中無所不在的黑手黨,小說原作者甚至因此被黑幫下達追殺令,《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雖然沒前者露骨,但在藝術層次上卻不分軒輊。影片中有個橫貫首尾的主題——“暴力與傷痕首先,在主角賈馬爾被印度司機痛打時,轉頭對觀光客說:“你想見到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東西,這就是了。”美國觀光客制止了暴行,美國女子看著賈馬爾臉上的傷痕並對著先生說:接下來是真正的美國時間了,男子掏出錢包給了賈馬爾—些錢,導演在此輕摑了西方老大哥心態一巴掌,也表達出他易位後的自省。其次,當主角賈馬爾在街頭遇到被誘拐時的夥伴拜勒文,賈馬爾幸運地逃出來,但雙目皆被人弄瞎的夥伴則在街頭唱歌乞討,面對兩人如今的差別,拜勒文只淡淡地說:“你被救了,我則沒那麼幸運,這是惟的區別,印度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宿命論在這段短暫的影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黑暗中透出的一絲理性光芒,《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直擊現實的軟肋

接著兄長沙裡姆一再因錢權而背叛弟弟賈馬爾,面對兩人間再也無法彌補的傷痕時,擅長逞兇鬥勇的哥哥也只能拿起槍贖罪,在這場浴缸裡鋪滿鈔票的槍戰中,最致命的不是火槍手射出的子彈,而是濃烈熾熱的親情與財富的虛無,在這段導演試圖傳達一種以暴制暴、以傷止傷的叢林法則,也同樣是貧民窟的真理。最後,賈馬爾與心愛的戀人拉媞卡相聚了,看著她臉上的刀傷,他-語不發,輕柔地吻著傷痕,畫面接著回放兩人過去每一次的相聚與離別第一次見面是母親遭人殺害的夜晚,第一次離別是從人販子那逃亡….每一道傷痕都昇華為他們堅貞愛情的見證與催化劑。

導演沒有落入窠臼地拍成部赤裸裸的現實主義電影,而是將印度的社會現實、等級制度、宗教衝突以及涉黑勢力等很多元素完美結合,悲情中不失幽默,殘酷中不失美好,黑暗中依舊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絕望裡始終有信仰的支撐。

愛情與親情

除了暴力和傷痕,電影加入了愛情作為線索。像狗樣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賈馬爾直沒有忘記拉媞卡。幾度漂泊後,他還是回到了孟買,在那座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尋找著一個生死不明的女孩他們救出了拉媞卡,代價是沙裡姆殺了普努斯然後他們被人追殺,沙裡姆不得不投奔到另一個魔鬼賈偉德的門下並將拉媞卡獻給了賈偉德,而賈馬爾卻和他們失去了聯繫,從此—一個人生活。他在一家電話幫助中心做了一個端茶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他聯繫到了哥哥沙裡姆。他第件事依然是去找拉媞卡。當賈馬爾要求他心愛的女孩拉媞卡和他起逃跑時,女孩問:我們以後靠什麼來生活呢?,賈馬爾回答:我們有愛!最後,當賈馬爾面對最後一個關乎兩千萬盧比的問題時,女孩告訴賈馬爾,無論答對與否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有愛,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神話!

除了愛情,人世間有一種東西永遠不會變質,這種東西肯定是親情。賈馬爾的媽媽是一位貧窮卻又高貴美麗的女人,在那次宗教衝突中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被那些入侵者棒子打死在洗衣池裡。沙裡姆和賈馬爾最後是逃出了魔掌,但是她卻永遠地留在了那個臭水池裡慢慢地腐爛。母愛的無私令人震撼!賈馬爾的哥哥沙裡姆看上去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從一個倔強的小孩到黑社會的混混,雖然他的生是惡貫滿盈的,但是我們無法否認,在金錢和權力面前,他永遠都沒有忘記親情。在兄弟倆還在普努斯手中的時候,他親眼看到了普努斯是怎樣把那些小孩子的眼睛弄瞎的。普努斯對他說,把賈馬爾叫來。他猶豫了,普努斯誘惑他說,只要他把賈馬爾叫來以後就會和他—樣了,要錢有錢要權有權。不可否認,他的心確實動了一下,對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孩子而言,能夠威風地生活的確是-件美妙的事情。但是他最終背叛了普努斯帶著賈馬爾爬到列火車上逃走了。親情最終戰勝了物慾和權欲。後來沙裡姆為了逃命和賈馬爾失去了聯繫。長時間的分別並不能斬斷血濃於水的親情,他始終沒有忘記弟弟。當賈馬爾又一次問他拉媞卡下落時,他知道或許自己馬上就要贖罪了。他放走了拉媞卡,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賈馬爾幸福,親情戰勝了金錢與權力。

黑暗中透出的一絲理性光芒,《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直擊現實的軟肋

悲劇中的童話

餘華在《兄弟》中曾經寫過“真正有力量的悲劇,從來不應該是基於發生在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甚至由人物的性格所決定的必然選擇都不能算構成偉大悲劇的勺要素;真正有力量的悲劇應該是社會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人與社會制度在不可調和的鬥爭過程中頭破血流體無完膚卻仍散發出強大人性光輝與感召力的千古絕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悲劇正是“千古絕唱”式的悲劇——主人公賈馬爾面對命運從未低頭,再無情地打壓、歧視、羞辱和危險,都不能阻止他對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但是這樣沉重的主題並不以悲劇的形式直接表現,許多細節,比如小賈馬爾為了得到自己心愛的明星簽名,鼻子捏跳進糞坑;賈馬爾與孤兒拉媞卡為了報復哥哥沙裡姆的大嚷大叫,趁半夜把最辣的辣椒揪碎扔進熟睡中沙裡姆的內褲;賈馬爾與沙裡姆跑到泰姬陵,一邊冒充導遊詐騙美國遊客,—邊偷遊客們的鞋子到集市上擺小攤賣錢,等等,都是充滿了活潑童趣和透明光彩的。真正悲慘的,是這些細節背後的社會大環境。這些純真的小孩子越是活得頑雖,活得陽光,就越凸顯出政府的無能,法制的不公與底層人民無法逃避的悲慘命運。

黑暗中透出的一絲理性光芒,《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直擊現實的軟肋


電影帶觀眾看到了孟買赤貧階層生活的細節、觸目驚心的大垃圾場、孩子們骯髒卻純真的笑臉、飄滿垃圾的泂道,以及泥濘水坑邊_塊塊絢爛的莎麗鋪滿黃士場。美與醜的強烈對比,苦難與歡笑的平行存在,表象的喜劇故事下是赤裸的哀痛,是控訴,是怒吼,也是嘆息。再美好的結局也不能抹去童話中藏匿的真相,笑容中的眼淚,希望後的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