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河北:柏鄉縣。

柏鄉縣地名由來

柏鄉一名始見於《漢書.地理志 》,當時為侯國,即所謂“漢以此封侯,始有柏鄉之名”(《趙州志》)。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載:“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於漢鄗城南十八里改置柏鄉縣,遂取古柏鄉縣以為名”。李氏所言取古柏鄉縣為名不確,因漢至隋開黃十六年前無柏鄉縣。宋代的樂史注意到這一點,其《太平寰宇記》載:“遙取漢柏鄉之名”,故名為柏鄉縣。

地名看中國之河北:柏鄉縣。

柏鄉縣歷史

柏鄉縣,春秋時屬晉,晉於此置鄗邑(故址在縣城北二十二里即今固城店)。戰國時南部為趙地,北部為中山國地。秦屬鉅鹿郡。西漢始於鄗邑置鄗縣,屬恆山郡。文帝元年(前179年),恆山郡改名為常山郡,屬之。竟寧元年(前33年),封柏鄉侯國,屬鉅鹿郡。東漢初,鄗改名為高邑縣,柏鄉侯國併入高邑縣。建武十七年(41年),改屬中山國;建武二十年(44年),還屬常山郡。三國魏初,高邑縣仍屬常山郡;太和六年(232年),改屬趙國。晉代因之。北魏時,高邑縣屬趙郡。北齊時,今縣屬高邑、柏仁二縣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高邑,柏仁縣置柏鄉縣,治所在今縣城,屬欒州;大業二年(606年),改屬趙州;大業三年,改趙州為郡,轄柏鄉縣。唐武德元年(618年),趙州治所遷至柏鄉縣,四年後,還治於平棘(今趙縣城南)。武德五年,趙州更名欒州,屬欒州。貞觀初,複名趙州,屬之。五代因之。宋熙寧元年(1068年)柏鄉縣併入高邑縣,為一鎮。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柏鄉縣。宣和元年(1119年),升趙州為慶源府,屬慶源府。金代天會七年(1129年),降慶源府為趙州,屬之,天德三年(1151)年,趙州更名沃州,屬之。元代,沃州複稱趙州,領柏鄉縣。明代,屬京師趙州;洪武六年(1373年)至十三年,隆平縣併入柏鄉縣,屬正定府趙州。清屬直隸省趙州。1913年,屬冀南道。1914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屬之。1928年,直屬河北省。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1938年6月,柏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南區。1941年11月,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一專區。1945年11月,柏鄉全境解放,屬冀南區四專區。1948年8月,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四專區。1949年8月,屬河北省邢臺專區。1950年8月,下設2個區,轄8鄉2鎮。1952年10月,將2個區調整為3個區。1953年4月,劃為2個區公所(一區城關,二區固城店)、27個鄉鎮。1954年8月25日,撤銷區公所。1956年9月,將27個鄉(鎮)合併為城關1個鎮和南張村、王家莊、西汪、西南魯、南陽、白陽、北馬、固城店、龍華、內步10個鄉.1958年3月24日,撤銷南張村鄉,其轄區分別劃歸城關鎮和王家莊鄉,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臺專區,劃歸邯鄲專區。1958年12月20日,柏鄉縣併入內丘縣,今境內設有柏鄉和固城店兩個公社。1960年5月3日,撤銷邯鄲專區,今境隨內丘縣劃歸邯鄲市。1961年5月23日,恢復邢臺專區,析內丘縣置隆堯縣,今境屬隆堯縣,柏鄉和固城店兩個公社分設為城關、南陽、南魯、白陽、南馬、龍華、內步、王家莊、西汪、固城店10個公社。1962年1月,原區域恢復柏鄉縣建制,轄10個公社,屬邢臺專區。1967年12月,邢臺專區改為邢臺地區,屬之。1984年,政社分設,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其他9個公社統一改為鄉。1988年,固城店鄉改為鎮。1990年,城關鎮改稱柏鄉鎮。1996年,擴鄉並鎮,由原來十個鄉鎮合併成2鎮4鄉。

2000年8月在柏鄉鎮、固城店鎮、西汪鄉、龍華鄉各分設兩個辦事處,全縣轄2鎮4鄉8個辦事處。2005年6月撤銷各鄉鎮辦事處,併入原所在鄉鎮。2007年西汪鄉更名為西汪鎮。2010年7月柏鄉縣組建縣工業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轄柏鄉鎮的西街、南街、趙家莊、東路村、西路村和王家莊鄉的南張村。

截至2014年,柏鄉縣轄3個鎮、3個鄉,2個社區、121個行政村。

地名看中國之河北:柏鄉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