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董存明兄問“書法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到底在書法中如何來體現的?”。這其實就是一個書法審美的問題,也是一個書法本質的問題。用純理論的話說起來,會是一套一套的,雲山霧罩。我個人理解,他其實就是一個文化取向的問題。就是你接受了什麼樣的文化薰陶,你就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具體的表現形式。在這一塊兒呢,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來先把它具象化一下。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你就比如說,中國人請人吃飯。那麼如果說我請你吃飯,那你肯定是不用付錢的,這是中國的文化。那麼到西方國家的話,我就是請你吃飯,也可能是AA制。只不過是我約了一個吃飯的時間跟你說話,吃飯的錢你得自己付,這就是文化差異的表現。再舉個例子啊,就是這個紅綠燈的問題。在那些強調以法治為主的國家,就是紅燈的時候,你哪怕沒有一輛車,你也得等著。那如果按照我們中國過去的一些處理事情的原則的話,那就是說沒有車咱就過吧,這就是文化差異。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再舉個例子吧,我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它傳遞的一種思想就是要把更多的愛讓給別人。自己少吃點兒,把大的好的讓給別人吃。那麼如果在一個法治社會,或者是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思想裡面,就是該你的你就吃,不管這個是大的還是小的,因為他賦予了你吃的權利。再來說一個,就說中國人吃飯的時候有給人夾菜的習俗,表示熱情和尊重。但是在一些西方人的眼睛裡邊,這就是剝奪了人家吃飯的選擇權。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所以說到了文化對書法的影響書法,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接受了什麼樣的文化,你就會接受什麼樣的線條形態。你就會接受那樣的結構形態和章法形態。線條的形態、字的結構、章法的安排,他是跟你所受的文化分不開的。所以,你接受的文化思想決定了你選擇的線條的形態以及組織線條的方法、結構形態以及組織點畫位置的方法、章法的形態以及安排字與字位置的思想,等等這一系列結果。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那麼再往下說。這個我們也知道,現代流行書風,他們接受的是西方的文藝思潮,所以他們在構思一個副書法作品的時候,他們是用一種圖版設計的形式去做的。也就是說,他的這一幅作品這個位置安排什麼點畫,那個位置放什麼樣的點畫,是具有唯一性的,這個圖形這個形式一旦出來之後,所有後來的人所模仿的東西,都是不被認可的。所以我們可以去想一想,日本手島右卿的崩壞它的構圖,去想一想邵巖當年寫的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構圖,以及還有一些其他人的那些作品,就只有他一個作品被後來的人記下了,後邊去模仿他的這個的時候,如果沒有創新性,他就不被作為一個好的現代派的書法,一個好的流行書風的書法。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再反過來想一下。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切帖的虛實安排,王羲之二謝帖的虛實安排,楊凝式韭花帖的虛實安排。從這一幅作品開始,後邊多少人都借鑑了他的章法,而我們依然把後來人借鑑的這些作品也作為經典。這就是文化的選擇。因為我們遵循了一箇中和之美,陰陽兩分,虛實相生,天人合一的文化基礎。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影響了你的作品和審美。我們回顧書法史,可以看到中國的書法由開始結構和線條的醜,到結構線條的美,就是圓潤,流暢,整齊。再往後,書法又變得線條難看了,結構難看了。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是審美標準逐步遷移的過程,也是文化基礎潛移默化的過程。它是一個吃慣了羊肉泡,想喝一碗稀飯的感覺。所以我們說,書法在文化的影響下,它的表現呈現出一種抽象性和漸變性。同時中國書法的章法,組織形式即虛實安排的形式,它雖然沒有完全相同的,但有相類似的東西。這就是傳統,就是文化傳承。而這種傳承與當代文化思潮相融合,表現出富有時代特徵的文化選擇,形成時代書風和個人風貌。這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在書法中的影響力。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我們寫書法的人經常會談到字外功夫,是一個書法家個人修養不斷提高的問題。談到字外功夫,無外乎是讓你多看一些古代經典,多接觸一些其他的藝術門類的東西。認為加強這方面的功夫、修養有助於書法提升。但是我想問一句,古詩詞背得多了,就一定能寫好字。其他的藝術門類都涉獵過,也能寫好字嗎?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有些著名作家,應該說書讀得不少吧,他那字兒寫得也不咋地啊!還有其他藝術門類的,比如小品演的好的那個趙某某?他在寫字兒真好嗎?主持的比較好的那個畢某某,他的環球大嫂寫得好嗎?所以,如何來理解字外功夫?如何將自己的修養轉化為學習書法的正能量。這裡邊也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借鑑其他藝術門類的角度和表達方式,激發你的潛能,換一個角度去審視書法,換一個角度來選擇你的筆法、字法和章法,實現你的書法本質的提升。跳出現有的圈子,去思考用什麼樣的筆墨形態去表現什麼樣的感情。思考如何通過筆法字法章法的具體表現形式的轉換,去表達你創作的本質東西,體現出你的喜怒哀樂的深度和廣度。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所以字外功夫養書法,它不是給樹上肥料那樣一個事情,他是一個打鐵淬火的過程。就是把燒紅的鐵放到水裡邊,這樣反覆多次,就能把鐵變成鋼的問題。他是一個萃取的過程,一個薰陶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染的過程。是讓其他的門類的營養來提高你的眼界,提高你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角度的多樣性以及選擇的多樣性。


姜志儉:答董存明書友關於書法與文化的提問

姜志儉,陝西禮泉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咸陽楹聯家協會副主席

咸陽市青年書協副主席兼副秘書長

涇渭書院創辦人、導師。

書法作品入展

第四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2014,中國書協)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全國書法篆刻展(2013,中國書協)

陝西省第二屆公務員書畫大賽書法組一等獎(2013,省文化廳,、公務員局、省書協)

陝西省首屆臨帖展(2007,陝西省書協)

首屆觀音山全國書法邀請展(2008,書法報社)

中國岐山周文化書畫大賽優秀獎(2009,陝西省書協)

陝西省首屆自作詩文書法展(2009,陝西省書協)

陝西省紀念建國60週年暨地方人大恢復30週年書畫大賽優秀獎(2009,陝西省書協)

陝西省第二屆臨帖展(2010,陝西省書協)

第二屆觀音山全國書法藝術大展(2010,書法報社)

陝西省紀念建黨80週年書畫展優秀獎(2011,陝西省文化廳,省文聯)

書法教育

2008年創辦涇渭網絡書法班以來,免費向全國近一萬多名學員講授書法,已有14人次學員作品入展國家級重大展覽、420多人次的學員作品入展省級專業展覽。

書法理論散見於網易網、中國書法網、中國書法家網、書法屋網等媒體。書法作品被國內多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