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學生一年換一個工作,3年換一個城市,成為了繼農民工後最大的流動人口,你怎麼看?

劉華銀mark


個人情況不同 看似是流動不穩定 但同時也試過了自己想要的那份工作的多種可能性 不會留遺憾啊


努力減肥的雯雯


大學生一年換一個工作,三年換一個城市,成為了新型流動人口,這個原因來自下面幾個方面。

一,房價房租太高,這個是重要原因,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工資本來不高,地位也不高,在畢業之前都夢想去大城市發展,但是工作後收入不夠房租,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絕望了只能走農民工老路,哪裡房租房價低往哪裡去,最起碼對未來有一個盼頭,在大城市連盼頭都沒有,的卻2015後畢業大學生最多在大城市呆超不過三年。一年換一個工作。

二,大學生太多,經濟發展跟不上人才培養速度,特別是擴招後,遍地大學生,找不了工作,競爭激烈,市場對農民工苦力活的稀缺還比大學生稀缺。

三,大學生脫離了實際,脫離社會,培養方向不對,嚴重嚴進寬出,能力低下,理論和實際對不上,眼高手低,我剛剛大學畢業也這樣,認為什麼都是社會有問題,比如我們電腦編程軟件方面,嚴重滯後。我們其他理論嚴重超前和理想化,好多大學書籍直接翻譯外文,比如經濟學這種重要學科全部國外理論,國內根本沒有人認真去研究。物流體系呢嚴重理想化,科學方面更差,汽車、飛機、數控、芯片、人工智能等等都力度不夠,如果要讓大學生有用我們必須把現在本科生全部當成博士生和研究生培養,把所有博士和研究生當專家教授培養,專家教授當院士培養,去掉形式主義,大學老師不能一天做一些沒有用的論文和課題來評職稱,應該把培養人才和有用研究放在第一位,現在大學老師教授完全是做任務一樣,沒有育人和研究放第一位,一天整一些沒有用的,脫離國情和實際的。


劉華銀mark


前幾年,我聽一位高人講過一句話。他說:“會找問題的人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不會找問題的人總是從他人和社會的身上找問題”。當然,面對如今,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選擇跳槽來增加自己的收入或者說實現頻繁的換工作,那麼這種舉動是不是職業正常範圍內的舉動呢?其實,在我看來這種舉動:一是,迫於現實的無奈;二是,自身能力的不足。

根據我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經驗,我覺得之所以造成大學生如此頻繁跳槽的原因或者說如此經常性的換城市、換工作、換行業的原因,正是由於以下幾點:

一:現實的無奈,歸於房價、物價的飛速上漲。

如今,大學生通過不斷地換城市、換工作崗位、換行業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覺得是:現實的無奈。也就是說:你所選擇的城市就決定了你無奈度到底有多大?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上廣是一個好地方,北上廣的企業多、北上廣的行業多、北上廣的產業多,對於更多的大學生而言,北上廣也是大家非常期待的一個地方。

但是,期待歸期待。

當然,城市的選擇好,對個人職業也有較好的發展潛力。

但是,根據我多年的社會經驗和職業經驗觀察:

我覺得大多數在北上廣工作的年輕人最後都會選擇通過跳槽而遠離北上廣這些城市的真正原因,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房價、物價的飛速上漲。

我們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流行一句俗語:“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五六線城市放不下夢想”。

當然,一個人有夢想是好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規劃自己的夢想、規劃自己的職業`規劃自己的人生,那麼大家嚮往北上廣沒有錯,但是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就拿現在比較高薪的互聯網行業來說,大家都覺得現在工資最高的莫過於網絡工程師這一類的互聯網工作人員。

但是,根據我的瞭解,假如你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那麼你每月的基本薪酬,也就是在30,000元左右,那麼北京現在的房價是多少呢?北京現在的房價是90,000萬/平方米,那麼這樣就可以變相的說明,即使你再努力、勤奮,在北京奮鬥一輩子,那你也有可能這一輩子都在北京買不起房。這就是買不起房的現實無奈。你不得不通過選擇頻繁地跳槽,換成工作,換行業來。

假如你離開北上廣這些大城市回到五六線的小城市,雖然說在那些小城市裡面你的工資是比較高的,也能買起房,但是我覺得你的職業發展之路也不會走的太遠。

畢竟,老子告訴我們人世間的規律是:相生相剋的。

第二: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口基數過大。

通過大學生不斷地換行業、換城市還可以看出另一種現象,那就是:優秀的人太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

我們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多少呢?

近千萬名大學生。

而社會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只有近一百個崗位,那麼也就是說有些工作崗位可能會出現100:1或者說10,000:1的情形。

那麼,在北京找不下工作的人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為了生計,肯定是要通過選則跳槽到其他城市或其他行業再就業。

那麼,這就勢必會造成我們看到的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

  • 在北京找不下工作的,跳槽到廣州;
  • 在廣州找不下工作的,又悄悄的在北京找;
  • 在廣州找不下工作的又跳槽到深圳;
  • 在深圳找不下工作的又跳槽到廣州。

那麼,週而復始。

社會就業形勢就形成了一種不斷地跳槽,不斷地換城市。

那麼,發生不斷跳槽的第二個原因,我個人覺得是大學生自身工作能力不強。沒有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也就是說,同樣一份工作。拿互聯網工程師來說,那麼全國有將近百所高等院校都開設了互聯網專業課程,但是真正想要留在北京的,那就需要你有超於常人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或者說軟件開發能力,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點的是想清華,北大,人大,復旦,交大這樣的學生。他們正符合這樣的招聘標準,那麼剩下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該去哪裡呢?

那麼,他們的職業選擇方向肯定是北京就不了業,那就到廣州去就業,廣州就不了業,那就到深圳去就業。

所以,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比較奇葩的就業現象,那就是:大學生看似一直在跳槽,一直在輾轉於多個城市。

第三: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學習能力的不足,個人職業技能的低,工作能力低。

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應試教育看似在培養“更高級別”的大學生,但是實際上都是理論性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說,對於大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教授過程中,社會和高校卻忽略了其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故而,當許多大學生正常找工作時,如果要讓大學生展示自己的職業技能。大多數人會說:“職業技能是什麼?”

這個,我們看似很搞笑,但是搞笑的背後卻是中國應試教育對大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卻失。

當然,這是社會層面的問題。

而大學生個人方面的問題,那就是在學習期間,只注重學習的系統性理論知識,而卻忽略了讓動手能力通過理論體現出來,或者說並沒有真正的“上手”去熟悉所學的知識。學的許多知識都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論知識,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嘴上說得來,但就是做不來。

當然,對於大學生經常性的選擇跳槽,經常選擇性地去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業“再就業”的原因,我相信有社會層面的原因,也有個人因素方面的原因。

但是,作為我們個人而言,社會方面的原因,我們很難改變,那麼我們要改變的就是個人方面的原因。

所以,我們在大學裡面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動手能力,善於將理論與實際聯繫起來,通過不斷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強化我們的職業技能和工作熟練度,這才是為我們以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夯實的基礎做下鋪墊。


在下國華


如果討論社會問題需要有足夠大的調查數據。

我沒有調查。但是我不覺得大學生有你說的這樣的普遍情況,至少身邊的同學,以及學弟學妹都還是很努力,一些已經很穩定,不像你說的那樣。

是不是你身邊有這樣的極少部分人是這樣的?

而且中國大學生占人口數的比例真的沒有那麼高。我今年看到那個發佈數據時嚇了一跳。原以為真的一個磚頭下去砸好幾個,結果發現總體人數沒有那麼多。

我姑且妄自認為你覺得這樣不好:任何行業,任何身份下都有優秀的,都有一般的,也有極差的。看比率是什麼情況。

年輕的時候多走走,多看看,多學學,沒什麼不好。他們的未來是相對好的,相對大一些的。社會人口流動也說明經濟和文明程度都在變好!

綜述:沒有很大普遍性。即使是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美妝楊理中


每一個大學生能不能值錢,能不能成功,就取決於自己的智慧,以前自己所讀的書在社會上能不能得到發威,所找得到的工作是不是好的,所創造的一切事業能不能成功就靠自己有一流經濟的智慧了,如果自己在社會上混得一點也不出息,則以前所讀的書就都是變成了讀死書,一點作用都沒有就成為可悲的人了!以後社會的發達,就是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成為了大學生,高才生,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事都有大學生在做,不要認為大學是社會上的寶貝,什麼苦髒累的活兒都不用做才能是大學生一切至高無上的資格!如果誰知道了大學生不做事也沒有飯吃,大學生也是全社會光榮勞動力的一分子,只有我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事都是有大學生在做,社會上人口的流動則都是大學生在流動,從此以後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的經濟發達就會永遠的強大於世界之林!


九洲靈能


我就是這樣唉,我就結合自身說一下:大學剛畢業那會是抱著先就業後擇業的心態找的,做了一年多感覺工作崗位不適合,自己也不喜歡就辭職了;接下來來上海就想著找個跟大學專業更近一點的工作,一沒有人介紹二又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加上大學也不是什麼名牌大學找了個很一般的工作,幹了快兩年沒什麼進步自己卻厭煩了這個行業;接下來就很簡單了想換行又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目前還在外面飄著。

我不知道像我這樣的還有多少,有時沒事自己也在思考反思。剛出校門時心比天高,老想著自己能做一番事業,社會的第一盆冷水澆下來就瞬間不知所措,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當工作自己能很輕鬆做好時,自己又想著老是這樣沒意思,一輩子不能就這樣下去,自己得做點什麼,於是就折騰來折騰去。

突然想起來一件小時候,父母問我長大要考什麼大學時自己內心就在清華與北大之間做抉擇,後來長大了要考大學時什麼清華什麼北大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知道在哪看到這麼一句話:其實人生,就是接受“自己是平凡人”的過程。我想這麼折騰只是不想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吧😄



壹個人的江湖


為什麼“大學生一年換一個工作、三年換一個城市”?如果有的話是是為什麼?如此頻繁更換工作、更換城市是輕鬆、快樂不要成本還是被迫無奈?政府部門中這樣的人數佔比多少?

有人說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還不如過去的中學生,三百分就上大學”,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

事實上這樣的“大學生”佔比是多少?

果真如此,招生辦、高校、教育部……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80年代前,既使只有初中生、小學水平,只要招工進了單位,無論國有企業還是集體,有幾個不是做到退休的?頻繁換單位、換城市難道不要成本、不辛苦、沒壓力?家中有金礦?

另一方面,除政府、外資這些單位能遵守勞動法,能保障8小時工作,雙休,且收入能讓員工維持稍為體面的生活外,其他企業有幾家不超負荷讓員工工作?而收入付完房租後(農村的三線外城市到一二線打工的,有多少不是租房?),只能勉強維持生存吧?如再遇生病等,就更難!除此,有的單位、企業還存在其他很多不平等,公權私用、變相逼員工辭職……

擴招,企業生存難,三四線城市職位少,迫使年輕人遠離家鄉去一二線城市謀生,高房租、高物價、低工資、沒有保障的休息時間、上位者的變相壓迫、剝削、朝不保夕、沒穩定感、沒尊嚴的苟且,才會出現部分大學生成了流浪族群吧?

所以不要將口水都吐到大學生的身上!大學生不全是“初中生水平、好高騖遠、不能吃苦”的人群!

如果單位、企業能善待員工,能讓年輕人感受到溫暖和尊嚴,如果房租不嚴重脫離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工資在付完房租後,還能讓自己有質量的生存,又有幾人會“一年換一個工作、三年換一個城市”?

更何況不少實體企業生存也難,假、大、空、騙的企業也不少,連募捐到上億資金的“上市公司”幾年後也有成空殼退市的!

大學生中確有通過各種潛規則混進去又混出來且仍舊在混的,這些人不但害已且害人害社會,但他們未必混的不好,不少在校還是官帽加身的“優秀學生”;還有很多大學所設專業不過是為擴招為更多的撈錢撈名,全無實用價值,學生也是受害者!

青春寶貴而短暫,生存不易,80年代前入職後的青年,青春也就在勞動中儲蓄起來,成為老有所養的資本,現在被迫流浪的年輕人,他們的青春被資方揮霍消耗了,最美好的年華在焦慮、壓力、流浪中轉瞬既逝,不婚族也越來越多,大多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這樣的群體多了,也是社會的隱患,各方好好自省吧!


用戶8533110931554


步入社會,應該放鬆心態,保持感恩的心,虔誠,沉澱下來,與人為善,而不是頻繁的換工作,不斷的適應環境,這樣的話你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要從自身做起,查找問題的根源所在,每天學習新知識,總結一天的收穫,感想,不足,明天早上又是新的一天,開心每一天是最重要的事情。

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制定目標,為之努力奮鬥,才是王道。這就是我個人的理解。



zhangjun230701641


這是否普遍現象?

現在多數工作待遇沒保障,行業競爭激烈,

就連我這大齡人都難保在個體私企幹上一年呢,

而且我也想去外地謀生呢!

在當代,雖有學歷,沒家庭條件和機遇支持的年輕人謀生也不容易呀!

想必他們若能找到體制內的鐵飯碗,好待遇,

大多數人也不會頻換工作和地方的!

我對此多持理解體諒!

趁年輕,

增加從業經歷,

增長地域見識,

豐富人生體驗,

畢竟也不是壞事嘛!

只是到了一定年齡段,比如25歲,30歲之後,

如果能找到-利於眼下生存,具有前景的工作,

建議就不要換的太頻!

-儘量潛心踏實幹三到五年,

積累成足夠的經驗技能和人脈-

為以後的生存發展或創業的打實穩定的基礎,

好嗎?🙏


龍雲思鄉


這只是現象,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

首先,大學生本生的問題。現在的大學生,水平、能力能否適應工作、適應社會?適應了,就不會跳槽了;

第二,社會綜合因素問題。

第三,壓力問題。新大學生剛畢業,卻嚮往大城市、舒適的工作、較高的工資……,這正常不奇怪,但人人都這樣想,這樣做,那大城市就人材擠擠,更高學歷的也比比皆是,大學生也只能從管理的底層做起,工作壓力大。再就是生活壓力大。剛工作,工資低,消費高,房價奇高,一年的工資只夠買1平米住房,生活壓力大,

但作為大學生剛畢業工作,不宜跳槽。你跳到新單位,人家不瞭解你,試用期開始,一切從頭再來,老這樣下去,永遠發展不了。耽誤啊耽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