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給予高期待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源泉

朋友的孩子書讀得不好,成績一塌糊塗,經常“吊車尾”。每次看到孩子帶回來的考卷,看著卷子上零星的分數,媽媽就氣不打一處來,“你怎麼這麼笨?”

其他親戚問起孩子的學習情況,媽媽也總是說:“這孩子很笨,數學老是不及格”,說得孩子的頭不停地往下低,每次和親戚一起吃飯都不敢說話,成績也越來越差。

這樣的情景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看到孩子成績不高,作業寫不好時,許多的父母總是對孩子說“怎麼這麼笨”、“笨的像頭豬”,當孩子自己因好奇而去摸索時,也因為不放心,阻止孩子“你不行”。但是經常對孩子說“你不行”,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發展。

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給予高期待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源泉

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

不少家長喜歡對孩子說“你不行”,貼標籤的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自我懷疑,變得越來越怯懦、越來越缺乏自信,不敢和人交往。時間久了,孩子的行為可能會越來越趨向父母給予的這些負面評價。

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總是進行正面評價,多鼓勵、讚美他們,孩子反而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也就是“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源自一個美麗的神話: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他對自己雕刻的一座少女像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她,讚美、愛撫她,祈求神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最後,神因為感動,讓雕像復活了,他們真的結為夫妻。

這個神話就是告訴我們讚美和期待能產生奇蹟。後來,羅森塔爾用小白鼠做過一個實驗,對不同組的小白鼠做出不一樣的評價,最後,被誇獎聰明的那組小白鼠在走迷宮的測試中真的表現更好。

可是,實際上,這些小白鼠是羅森塔爾隨機提供的,是羅森塔爾的話改變了飼養員對白鼠的期待,並在他們飼養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影響了小白鼠的表現。

從老鼠實驗上得到了啟發,他又做了另一次實驗。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學校,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告訴老師們這些學生很聰明,老師們對此深信不疑。

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些孩子真的成為班上的佼佼者,成績真的比其他學生好很多,而此前他的名單是隨機選取的。

是羅森塔爾的話讓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待,而老師們又將隱含的期望通過情緒、態度傳遞給學生,正是老師對學生的期待,使學生產生一種努力完善自我的動力,最後真的成為一名聰明的孩子。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他人對被期望者強烈的暗示,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最終令被期望者達到他人的要求。

這就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可以成功,但這種可能,很多時候都受老師、父母對他們態度的影響,取決於他們是否能真心地去呵護、讚美他們。所以,積極的暗示和激勵是十分重要的。

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給予高期待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源泉

那麼我們要怎麼利用“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進行教育呢?

利用“羅森塔爾”教育孩子

1. 肯定、鼓勵孩子,給予他們更多信心

貶低和讚美這對反義詞,就是心理學上最常說的一對概念:“正強化和負強化”。

如果老師、父母總是對學生說“你不行”、“這種題都不會”等充滿打擊性的語言,孩子就得到了一次“負強化”,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老師這麼說,我肯定很笨,我什麼都學不會。從此,他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更不愛學習了。

與此相反的是,如果老師、父母常常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讚美他們,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就是相當於給孩子進行一次“正強化”,他們會產生自我認同感,從而變得更積極。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

傅園慧曾經在《我家那閨女》中說過父母的鼓勵給她帶來的巨大動力。父母經常鼓勵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總是對她說“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這些鼓勵讓傅園慧對自己更有信心,終於在泳壇取得佳績。受父母肯定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不受認可的打擊,才會贏得更好的人生。

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給予高期待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源泉

2. 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就認為,我們人類的多種智能是相互獨立的,不在一個維度。智能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等。

所以,再差的孩子都有優秀的一面。可能他很調皮,但是他動手能力很強,能在美術課上做好一個飛機模型;可能他成績不好,但是他很善良,總是為周圍的小朋友提供幫助;可能他是後進生,但是他繪畫很好,畫的畫十分逼真。

我們不能單純用學習成績判斷孩子的好壞,只看到他們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其他的優點。家長和老師們要多關心和愛護他們,更多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一點對他們的肯定和表揚。就算這個學生現在可能還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但是多給他們一些期待和鼓勵,根據羅森塔爾效應,孩子肯定會發展得更好。

貴州高考狀元林中文就是在老師的引導和發掘下逆襲的。她進入高中的成績本是班級裡的倒數第二,整個高一表現也並不亮眼,但是後來老師積極發掘林中文的優點,耐心地去引導她,最後讓她慢慢進入正軌。

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原先並沒有太多的關注在她身上,也沒有人告訴她怎麼做,老師發掘她的優點,暗示著她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老師的期待,讓她對自己開始充滿信心,也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最終成功逆襲。

所以,儘管只是一點小小的進步,父母都可以對孩子進行表揚,“你今天回來就寫作業了,真認真、自覺”,“你今天主動和老師說再見,真有禮貌”,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自信,對學習也越來越感興趣。

不要和孩子說“你不行”,給予高期待是孩子學習動力的源泉

3. 愛的效應

在羅森塔爾的試驗中,老師關注與誇讚的那些學生,往往取得了更大的成績。當老師認為某個學生很聰明時,就會不自覺地對這個學生更加關注與充滿期待,並通過表情和行為傳遞給學生這種感受,當學生感受到這一點後,就會積極反饋。

在學業上更加努力,以求達到老師的期待,進而進一步激起對教師的好感和信賴。兩者交融貫通,產生出羅森塔爾效應。因此,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教育,教師尤其要在“愛”上上下功夫。對於學習不好的孩子,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指導。

小明學習很差,數學經常不及格,爸爸打了好幾次,卻總是考不上60分。可突然有一天,爸爸發現兒子的作業總是紅勾,而考試居然得了80分!

原來是一位有經驗的老師用了新方法,孩子做錯了題他不打“×”,而是隻點一個“·”,幫助他改正後再把“·”變成“√”,孩子看著滿篇的對勾,心裡樂滋滋的,對數學居然發生了興趣。老師的愛與肯定轉變了他的學習態度,讓他取得了良好的進步。

積極的暗示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讓孩子充滿喜悅和信心,從而專心、刻苦地學習。家長們,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想要得到的不是你們的否定與責備,而是肯定與鼓勵,用上這些方法,真誠地讚賞孩子,讓這些力量轉化成他學習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