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課困難學生的求助裡,我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過去一週,麗芳給250多個人打了電話。因為她是“為網課困難學子送平板電腦”公益活動(下稱“活動”)的電話調查志願者。

3月4日,活動由喬治城大學非營利組織領導人能力提升研修項目校友會聯合鳳凰網、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中國扶貧基金會前執行會長何道峰、崔陽夫婦捐贈。

百名志願者和麗芳一起,經過緊張的初篩、電話調查、複審、終審,選出1800名網課困難學生名單,並分批快遞發出1800臺平板電腦及配套流量卡。自3月11日起,已有學生陸續收到平板電腦,加入網課學習。

電話這頭,麗芳聽到了250多個求學的聲音,一如從前的自己。

她是山窩窩裡長大的“農三代”。2008年暑假,升高三時,她得到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下稱“弘慧”)資助的獎學金,開始接觸公益人。

在愛的接力長跑裡,這次她成了公益志願者,甚至通過申請學生的推薦人名單,聯繫到失聯多年的初中英語老師,感佩於老師依舊在教育一線,為更多的貧困學生討資源。

“很慶幸參與了電話調查工作,可以這麼密集地傾聽求助的故事。以前我會覺得自己家境不好,現在看來還是很幸運。我會把我一路走來的故事說給那些孩子聽,告訴他們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從網課困難學生的求助裡,我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2011年,麗芳(左三)以志願者身份參加弘慧暑期實踐活動。


走出大山

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五強溪鎮,是典型的偏遠地區。當地“農三代”劉麗芳,就是從五強溪鎮的山窩窩裡成長起來的。

小時候,她對“偏遠山區”四個字,沒什麼概念,直到高考後,要去遙遠的北京讀大學。

“小學一至四年級,我在村小念書,每天走路1小時;五六年級轉學去鄉(注:即五強溪鎮)裡的寄宿學校,從村子走到鄉里,又是1小時;到了中學,我再從鄉鎮倒公交車去縣裡上課。”

初中畢業考試,她是鄉里的前三名。老師和親戚們都建議報考免費師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她拒絕了,因為看到了本地老師們的工作生活,她不想那麼重複下去。

“我那時候壓根不知道‘讀高中’意味著什麼,更不清楚後面還有高考,還要上大學,可就是想去高中,學更多。”

麗芳的選擇,遭到家裡其他親戚的反對,都覺得她丟了老師這一“鐵飯碗”。還在福建打工的麗芳父母說,“尊重孩子的選擇”,他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賺錢,供孩子上學。

為此,麗芳的父親由農轉工,輾轉金礦、煤礦、房建等工地,在漫天飛揚的塵土中與命運互博,也因此搞壞了身體。用母親的話說,他領回來的工資還沒捂熱,就又要送去醫院。和麗芳一起生活的,還有爺爺奶奶、小八歲的妹妹。

2008年暑假,麗芳即將升高三。她被選入弘慧資助的優秀學生名單,獎學金4000元,同批獲得資助的只有5名同學。她很自豪,畢竟為家裡減輕了負擔,也因為和公益人的交流,開始瞭解“公益”。

“之前班裡有位同學領過類似的獎學金,我以為自己會和他一樣,一次性收到4000元,結果不是。”

高三開學時,麗芳收到弘慧築夢輔導員老師送來的1300元,用於交學費。之後每個月,再有老師給她300元,耐心地詢問她的近況,為她的學習、生活答疑解惑。

高考分數公佈,麗芳是全縣文科第三名。面對又一輪人生選擇,麗芳再次和老師各執一詞。

“老師希望我報考軍校或公安大學,但我體能測試沒過關。無意中聽到有人說中國傳媒大學,我就覺得名字好聽,滿心向往,老師卻說我的分高,可以報個更好的學校。最後第一志願我學班裡第一名,填了武漢大學,第二志願才是傳媒大學。”

傳媒大學的6個備選專業裡,麗芳按學費從低到高、專業名稱理解從易到難,分別填報了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等,不成想,最後錄取她的是學費相對最高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我就傻眼了,鬧不清這個專業學什麼、畢業能幹什麼。”

大一剛開學,麗芳也有點自卑。課堂上,老師同學們討論的很多經典影視作品,她都沒看過,因為直到她讀高二(2006年),家裡才買了一臺彩電。她自嘲地說,一看電視,就被奶奶唸叨“費電”,“所以沒能實現‘看電視自由’”。她也因此覺得自己距離影視編劇行業,路很遠。

入學第三天,父親在煤礦作業時發生事故,受傷住院,親戚們指責她,如果當初讀師範,現在父親就不用這麼辛苦,她只能躲在廁所裡,和電話那頭的母親一起默默無聲地淚流滿面。

臨近中秋,這個迷茫的大山女孩才得到了值得信賴的鼓勵。她接到了弘慧理事長張帆的電話,電話裡,張帆和她聊弘慧的理念,告訴她寫作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專業。

“他也讓我體會到,個人價值高低,不取決於未來工作多體面、經濟能力有多強,而是對他人、對社會貢獻了多少。”

從網課困難學生的求助裡,我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2016年,麗芳(右一)參加弘慧學子華北聯誼會春季活動。


撥號250人

大學畢業後,麗芳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年輕的編劇。如今已經成家,和老公定居廈門。

3月初,她想找機會做義工,考慮尋找當地的公益組織。一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二是為編劇工作積累素材。

3月5日晚上,看到弘慧工作人員發佈招募信息:“為網課困難學子送平板電腦”公益活動徵集電話調查志願者,要求普通話標準、未來三天時間充足、有電腦、認真負責、客觀公正……“我堅定地相信看到這條消息完全是神明在指引、祖國在召喚,刻不容緩地報了名。”

隨後4天裡,她給約250名陌生人撥打了電話。先是向申請學生的推薦人和監護人調查基本情況,做初步審核,再向通過複審、終審的學生推薦人傳達結果,並再次核實收件信息。

“在推薦人那欄,還看到了我初中的英語老師。多虧她當年給我打下的英語基礎,快20年了,她還奮鬥在教育一線,也拿過馬雲鄉村教師獎呢!”

每一通電話裡,聽到學生監護人講述家庭境況,麗芳都感同身受。她格外留意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叮囑家長們注意身體,做好自我防護,避免高危險工種。因為她的父親就是常年在高汙染區域工作,2010年(她大二時)被查出矽肺(長期吸入大量遊離二氧化硅粉塵所致)第三期,去年新增肝硬化。

她也會主動講述自己的受助故事,給那些家庭一些帶去希望。四川彝族,有兩個初中女生家裡,都是四五個孩子輪流用一部手機上網課。她們小心翼翼地給麗芳發信息,詢問自己是否通過了終審。“她們聽說發給自己的平板已經在路上了,特別開心!還說以後也要像我一樣,心存感恩,盡最大的能力報答社會。”


從網課困難學生的求助裡,我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受助學生希望未來像麗芳一樣,傳遞愛心。


聽到有學生擔心未來考不上大學,不能孝敬父母,她也會開導對方:“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走進大學校園,但讀書會影響人格、心智,讓我們擁有一顆平和的心、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成長。”

最讓她意外的,還是一個同樣來自廈門的求助家庭。“250個陌生人裡,最悲苦的家庭居然就在我身邊,廈門翔安區。”

申領學生和三年級的妹妹、父母、外婆,五個人的生活開支都靠姨媽一人負擔。爸爸天生智力障礙,生存和社交能力幾乎為零;妹妹因被醫生誤判為巨嬰,提前一個多月被剖腹生產,卻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腦部缺氧、新生兒肺炎等多種疾病;媽媽不堪打擊,患上了精神疾病,並伴有高血壓、腦梗、卵巢囊腫、肝腫大。

因為父母沒有撫養能力,兩姐妹常年由姨媽獨自撫養,但她也收入有限。2017年帶著妹妹去北京做心臟手術,耗費巨資。70歲的外婆身體不好,亦患有精神疾病,持續治療三年,也靠姨媽贍養。

屋漏偏逢連夜雨。上世紀90年代,他們的房子在臺風中倒塌損毀,不得不住進公租的破敗廠房裡。但周邊環境惡劣,垃圾填埋場的空氣汙染,加重了外公的高血壓、冠心病,不幸離世。2014年,房東不再續租,他們申請到的公租房位置偏遠,孩子往返上學不太方便,目前吃穿用度多靠村民和公益機構幫助。

最近姐妹倆的學校都開始了網課教學,只能在姨媽不外出工作時,輪流用她的手機聽課。

即便這樣,姨媽也活得得體,受助於公益組織,同時在公益組織擔任義工。她聽說了弘慧的鄉村教育理念,剛好有認識的公益項目希望通過弘慧落地,就請麗芳牽線,爭取為湖南學子送去愛心企業捐贈的護眼燈。

“這位姨媽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所以她的小外甥女也懂得善意待人。”

妹妹去北京做手術那年,剛上一年級,停了一段時間的課。數學有點跟不上了,老師經常當著全班學生和其他家長的面羞辱她,甚至因為擔心平均分被拖後腿,而不讓她參加考試。妹妹因此委屈、難過,姨媽主動找老師和學校溝通,均得不到有效解決。

一年級結業那天,妹妹回家告訴姨媽,她今天主動跟那位數學老師打了招呼說再見。她說就算不被老師喜歡,也要做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

電話這頭,麗芳感受到的每一個鄉村故事,都不是影視劇本刻畫的那樣惡毒、不可理喻。“他們身處不易,才更懂得珍惜。就有推薦人給我發短信,說學生家裡裝好了電視天線,達到觀看網課的要求,就不需要平板電腦了,還是留給其他孩子吧。”

從網課困難學生的求助裡,我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推薦人發來短信。


她慶幸自己參與了這次電話調查,可以密集地傾聽。走進城市的她,也考慮通過自己的劇本,讓更多人瞭解鄉村的質樸。“人總是複雜多面的,我傾向於策劃一些治癒性的喜劇劇本,給觀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向。”

最後她開玩笑,最近不敢接電話了,因為一張口,她就想說“您好,我是‘為網課困難學生(子)送平板’公益活動的電話調查員……”



麗芳,是我們曾經到現在因築夢計劃遇見的眾多弘慧學子中的一位。

解決貧困學子缺少智能手機上網課問題,由喬治城大學非營利組織領導人能力提升研修項目學員聯合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鳳凰網等機構發起的“為網課困難學生送平板電腦”公益活動,於3月4日公開發起申領報名後,7小時收到了5002份申請。

在我們發出志願者招募信息後,18位弘慧學子加入了我們的志願者團隊,粗略估計他們撥出的電話超過2000個。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弘慧學子志願者在跟進最後的反饋和確認收貨情況等。

剛進大學的弘慧學子胡香月後來跟我們說,“這三天好像就只是打了無數個電話,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平凡的舉動,這樣平凡的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羨慕對象。”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不平凡的自己,默默助人的你更不平凡。

最後,希望那些還在等待成長的少年,都能長成自己曾經羨慕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