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終極技術之調漂

帶餌調漂:
 調漂時雙鉤掛餌,水線長度控制在餌球不觸底、雙餌懸浮。懸浮在水中的雙餌,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為零,在水中飄飄忽忽的。魚遊近釣餌時,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帶動釣餌移動並導致浮漂產生位移。採用這種方法調漂的人,從思想上來說,是在追求-種絕對靈敏,總是希望在魚吃餌的第-動作中將其捕獲。不過靈敏過度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浮漂的虛假信號明顯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會搞得你頭昏腦脹,無所適從。


  雖說帶餌調漂會造成浮漂假動作增多,但也不是沒有應對之策,採用調靈釣鈍之術即可化解假動作的煩惱。比如說掛雙餌調一目,可以釣二目、釣三目,甚至可以釣五目、釣六目,只要浮漂有信號,大膽釣鈍無妨。對釣者而言不怕浮漂亂動,就怕浮漂不動。
 .不帶餌調漂:
不帶餌調漂也可以說成空鉤調漂。調漂時除雙鉤不掛餌外,其他地方同帶餌調漂相同。這種調漂的指導思想是忽略餌重不計,垂釣時至少讓一個餌球落底。這種調漂方法競技釣愛好者們普遍使用。它的優點是靈鈍共存,攻守兼備,對付滑口魚有一定的作用。當然這種調漂方法只是在競技魚池中釣鯽魚時無往而不勝,在自然水域中釣其他魚種則是勝敗參半,並無絕對優勢。無論是帶餌調漂,還是不帶餌調漂,都必須在雙鉤不觸底的前提下進行,鉤一觸底,調出來的漂是不準確的,初學者在這一點上必須格外注意。
  單鉤調漂:
  調漂之前將底鉤剪去,只保留一個鉤子。喜歡採用這種方法調漂的人,強調的是在垂釣時一定要讓一隻鉤子臥在水底,另一隻鉤子觸底,而且調釣之間不用那麼繞腦子。此方法簡單實用,為多數中老年人採用。
  比如說,你習慣釣三目,那就單鉤半水調到三目,忽略一隻鉤的重量,調好後再換上一副相同的子線。釣的時候讓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時底鉤肯定臥底,上鉤也觸底。  實釣狀態調漂:

  調漂的全過程一定要在實際垂釣的狀態下完成。
  (1)在確定釣點後在釣點內調漂;
  (2)用確定要使用的線組調漂;  (3)實釣時大線入水,調漂時也要大線入水。實釣時端著竿子釣,大線不入水的,調漂時大線也不要入水;   (4)一定要在浮漂和線組充分吃水後(浸水半個小時之後)再調漂,否則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講,可能會出現一兩目的差距。
  半水調漂:
  指調漂時雙鉤一定要處於懸浮狀態,並非指水線是水深的一半。比如說在水深兩米處調漂,並不是讓你用一米長的水線來調漂,要真是這樣調的漂,可能反倒不準了。因為在你調漂時,有一米長的水線自重沒被算在配重之內,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說,可能會相差一目以上。  粗調:
  指在正式調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調整一下,然後邊拋竿打窩子,邊泡漂泡線,過半個小時之後再正式調漂;因為浮漂和釣線都有微孔,入水後會吸一定量的水,這種粗調的方法就是讓幹漂、幹線充分吸水後再精調,確保調漂準確。
  微調:
  微調一般都是在調漂之後,實際垂釣中發現浮漂語言不太準確,而加減極少量的鉛皮或上下微量移動浮漂。比如說,當你發現浮漂有信號,提竿卻不能中魚或經常發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魚現象時,你可以不調整鉛重,只是向上移動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調的作用。也可以不動浮漂,只往鉛墜里加一點鉛皮,使釣目向上移動一點;如果開始時是調五釣三,加上小鉛皮後變成調五釣二目半。這些方法都屬於微調。  調靈:  指浮漂調整後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在視標的高位。比如說調一比調二靈,調二比調三靈。但是這種靈是有條件的,並非絕對的,而且是隨條件變化而變化的。   比如說我調的是三目,掛的雙餌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時雙餌在水中的自重為零。如果改為調一目,掛的雙餌與上面說的同重,那麼此時的調三釣一從靜態理論上來講比調一釣一要靈。

  因為這種調三釣一,其雙餌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魚輕輕一吸,就能把餌吸入口中。
6  調一釣一時,雙餌自重在水底除水對餌產生的浮力能減輕餌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餘自重是存在的,魚來吃食,只有當它的吸力大於餌所體現的自重時,餌才會被魚吸入口中。這樣相比調三是比調一靈。如果雙餌重仍是兩目,現改為調四目釣二目,同上面的調三釣一相比,這兩種方法雙餌自重都為零,其結果是調三釣一比調四釣二要靈。因為調四釣二,浮漂露於水面的剩餘浮力大於調三釣一的剩餘浮力。而且第二目的視標直徑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長計算的話,第二目的體積就大於第一目。那麼魚用相同的力來吸餌時,調三釣一的浮漂所產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會大於調四釣二的浮漂。
  從這種角度來講,浮漂調的目數越少(露出水面越低)越靈敏,反之就越遲鈍。
  調平水:  指把浮漂的平衡點定在視標的頂端,讓其與水面齊平。調平水分為空鉤調平水和掛餌調平水兩種。如果都是釣一目,掛餌調平水比空鉤調平水要靈,其道理同第9條調靈中所說的道理相同。
  調目:
  就是上面所說的通過加減鉛皮而設定的浮漂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如果你調整後視標露出水面到第三目,那你就是調三目。視標露出水面到第四目,那你就是調四目。

  釣目:
是實際垂釣時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設定釣目和垂釣中調整釣目,都是在調目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調整浮漂的靈敏度。
  釣目調整的原則是--釣目低於調目為靈,極限為雙餌離底(像調三釣一);釣目高於調目為鈍,鈍至鉛墜觸底(像調二釣肚根)。調幾釣幾則是以這個調目為基點的不靈不鈍。我們在垂釣中要掌握一支浮漂的調整原則:調目為基礎,釣目是修正。如果調目設定錯了,再怎麼調整釣目,效果可能都不理想,因為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是不可能修正出好的效果的。
浮漂平衡點:
就是浮漂的“釣目”。當某支浮漂在線組配重後,靜止在水面不動時,浮漂的示標與水平面相交的那條線就是該浮漂此時的平衡點。此時浮漂在水中產生的浮力同線組形成的重力是相等的,處於一種二力平衡狀態。
有人說我用的大鉛墜小浮漂(意思是說鉛墜重力明顯大於浮漂浮力),怎麼可能平衡呢?其實鉛墜落底後大出浮漂浮力的那部分重力被地面承受了,所以只要把水線長短調對了,露出水面不動的浮漂同樣處於平衡狀態。
浮漂的平衡點,其特性是示標的任何點位都能成為平衡點,但是會隨著線組配重的變化而改變。當加減鉛墜重量,加長或縮短水線長度,更換重量不同的鉤子、太空豆、插漂座、鉛皮座、8字環,都會造成浮漂的平衡點發生變化。

特別是懸墜懸餌釣時,當釣餌溶散脫鉤後,靈敏度高的浮漂會明顯向上浮起。這就是原平衡點被打破,浮漂在尋求新的平衡點。當浮漂向上浮到一定位置不動後,新的平衡又產生了。
浮漂的重心點:
  -支豎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漸減去配重後,浮漂會因水的浮力逐漸向上升起,當上升到某點位時會出現傾斜的趨勢,這時漂身與水面相交的點就是該浮漂的重心點。重心點偏上的浮漂,在水中的穩定性好,抗風力強,信號傳遞更準確及時。
  全浮力點:
浮漂示標的頂端,體現浮漂最大浮力的點位。全浮力點也是體現浮漂最大配重的點位。在實際垂釣中此點位也是浮漂剩餘浮力為零的點位。
  剩餘浮力:
  當浮漂在水中處於平衡狀態,靜止不動時,露在水面上的示標部分被稱為剩餘浮力。露在水面上的目數越多,剩餘浮力越大,反之則小。
剩餘浮力為零:
當浮漂在配重作用下示標頂端也浸入水中,浮漂處於懸浮狀態時,即浮漂的剩餘浮力為零。當浮漂剩餘浮力為零時,也是浮漂的全浮力體現。處於懸浮狀態的浮漂,雖說處於最靈敏狀態,但並無太大的實際使用意義,無需為提高浮漂的靈敏度,刻意追求剩餘浮力為零。因為垂釣中浮漂的靈與鈍所起到實際作用,是根據魚情的不同和隨時發生的變化,時刻在進行著正反轉換,浮漂並非越靈越好。

漂的自身語言:
  當浮漂入水到靜止不動處於平衡狀態。在此之間表現出翻身、站立、停頓、下沉、反彈、定位共六種自身語言。這六種自身語言都有其特定的規律。如果在此之間有魚來吃餌,必然打破這六種自身語言的特定規律。
  浮漂的魚訊語言:
  浮漂因魚吃餌而產生的信號都是魚訊語言。在浮漂定位之前出現的魚訊語言有時非常不明顯,很難掌握。只有當你非常瞭解浮漂的自身語言之後,才能區別其中的不同。
浮漂的魚訊語言分為降訊語言、定汛語言、次降訊語言三類。
降訊語言:
當鉛墜入水帶著釣餌和浮漂下沉的過程中直到釣餌沉到某一位置不動為止,在此期間有魚來吃食,浮漂所表現出的魚訊語言,屬於降訊語言。此類魚訊語言同浮漂的自身語言混雜在一起,若不用心觀察,有時很難分辨。
降訊語言又是手竿釣鯽中最豐富多彩的魚訊語言,它給釣鯽愛好者帶來的愉悅感同釣底看定訊語言有所不同,屬另類享受。這種浮漂在運動(自身語言的表現過程)中的運動(魚訊語言的出現),給釣者帶來了一種飄逸之感。
降訊語言的具體表現為,凡是浮漂自身語言的規律被打破(定位除外),即降訊語言出現(其他因素除外)。

定訊語言:
  此類語言出現在釣餌到位,浮漂處於靜止不動之後。一般有下頓、上浮下頓、送漂、黑漂等四種具有代表性的語言。釣底看定訊語言,不用像看降訊語言那樣從浮漂一入水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因為釣者心裡清楚,在釣餌到位之前不會發生任何事情,一切都出現在浮漂定位之後。
次降訊語言:
  釣底魚不吃食,出於無奈,輕輕拉動浮漂,帶動釣餌離開水底做再一次下沉,引誘魚來吃食(我把這種被動誘魚的方法稱為“被動盪餌”)。從釣餌離底到再次定位之間出現的魚訊語言就是次降訊語言。
次降訊語言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浮漂被拉起後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再次下沉,如果超過此時間仍未下沉,說明魚在餌離底的瞬間已把餌吸入嘴中。
  (2)當浮漂再次下沉的過程中,突然出現加速下沉。這是魚在底部把下沉中的釣餌順勢吸入嘴中,拉動浮漂,造成浮漂加速下沉。
  (3)拉動浮漂時,浮漂沒能及時上浮。拉動浮漂的瞬間,魚把剛要離底的釣餌吸入嘴中,牽制住了浮漂,使浮漂無法上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