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文|小熊

前言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震驚全球的韓國“n號房事件”,對於在我國很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韓國居然只給判了3.6年的有期徒刑,引起了網友的一陣怒罵。

很多人一邊為韓國法律的荒唐憤怒,一邊感慨在我國生活,其實相對還是比較有保障的,雖然法律也有不健全的地方,起碼也有足夠嚴厲的刑法。

大家都知道,不管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以前給大家講過我國官僚體系的發展,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下歷史上對我國(法律)進程有巨大貢獻的人物,一個只有15歲的女孩——緹縈。

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緹縈救父

大約公元前184年,緹縈出生在一個山東家庭,父親淳于意從前當過官,後來棄官行醫,救死扶傷,深受民間尊敬。

而也是因為緹縈救父親的一件事,讓她青史留名。

漢文帝十三年(前167),有人上書告發淳于意受賄。按照當時的刑法,應當由專車押送他向西到長安接受判決。

淳于意的五個女兒,都跟在押送淳于意的囚車後面哭。淳于意看到這樣的場面氣不打一處來:“生孩子不生男孩,有個什麼輕重緩急的事完全沒什麼用!”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淳于意受賂,以刑罪當傳,西之長安。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

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聽到自己的父親這麼說自己,作為最小的女兒緹縈很是介意和難過,心如針扎又想跟父親證明“生女兒也是有用的”,於是心有不甘的她就跟著押送父親的囚車向西到達了西安,想要憑一己之力為父親洗脫冤屈。


但是一名弱女子無權無勢,又能怎麼跟法律抗衡呢?

她只好抱著一絲希望給漢文帝寫了一封書信,心想:如果能被皇帝看到,也許父親有救呢!

信中寫道:“我的父親擔任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希望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

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碰巧的是,漢文帝也收到並且打開了這封飽含孝心的信,面對少女的懇切請求,漢文帝不禁為之動容:這小姑娘真的是孝心可嘉,勇氣可嘉啊!

同時他也在思考,緹縈的這番話到底有沒有道理:開明寬厚的君主,是愛護百姓的父母。現在人們有了過錯,我還沒有加以教育就處以刑罰,有的人想改變行為向善,也沒有任何機會,就這樣用切斷人的肢體,摧殘人的皮肉,使人終生無法生育的手段懲罰一個犯錯的人,是否太過於殘忍?

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肉刑


思來想去,開始越發羞愧,於是緹縈的父親就此得救,也廢除了殘忍和不道德的肉刑。

史記·孝文本紀》: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此外,制定出有關的法令:規定犯罪的人各依據罪名的輕重,只要不從服刑的地方潛逃,服刑到一定年數,就可以釋放他。

那麼,為什麼說她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呢?

漢文帝廢除肉刑一事,作為中國刑罰史上著名的改革舉措而引人矚目。

這是中國社會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以後,在法律制度方面所出現的一次重要變革,是刑罰制度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歷史進步。作為奴隸制刑罰制度核心內容的肉刑,是一種殘害人的肢體,破壞人的生理機能,使人終身殘廢的野蠻殘酷的刑罰。


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肉刑


用現代的角度來講,肉刑就是通過對一部分勞動力的人身傷害,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健康發展,阻礙了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加上漢文帝有感於緹縈的德孝,便著手改革刑制,廢止了終身勞役刑,也就是規定了勞役刑的刑期。

“凡當完者,完為城旦舂;當黥者,髡鉗為城旦舂;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當斬右趾者,棄市。”

奴隸社會以來的五刑制度由此發生變化。


15歲女孩的一個大膽舉動,居然推動了我國曆史進程


當然,任何改革都會伴隨一系列新的問題:

一是斬右趾改為棄市實際上擴大了死刑範圍;二是以笞代替劓刑、斬左趾,結果受刑者“率多死”。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景帝在即位後,又兩次下詔減少笞數,並規定了刑具規格、受刑部位以及明確了處罰施行過程中不能換人等要求。

總結

就個人角度而言,緹縈救父的舉動說明了她有著正義和孝順的優良品質,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敢於同命運抗爭的人需要足夠的膽量,更何況是封建體制下原本就地位低下的女子。

而在歷史角度上來講,緹縈救父這個行為直接影響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趨勢,為結束奴隸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儘管這次改革還有缺陷,但這一改革對我國法制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它標誌著我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步入較為文明階段,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