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父母患"恐輔症",為何輔導作業如此之難?很多人忽略了這3個問題

輔導作業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只是,很多家長在門課上都不及格。

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生活中,都能看到家長因為輔導孩子作業而徘徊在崩潰的邊緣。

2019年12月,浙江省的吳先生捆著雙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照片在網上火了起來,為什麼要綁著雙手輔導孩子寫作業了。

原來兒子是一個一點都不讓人省心的熊孩子,同樣的題目講了好幾遍,做的時候還是出錯,吳先生害怕自己暴怒打孩子,才想了這麼一個狠招。

8成父母患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哈爾濱的一位媽媽在輔導作業的時候,差點被“氣場強大”的女兒懟到崩潰。

8成父母患

當然,這些都還算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更可怕的是,一些家長輔導作業直接被氣病住院。看到這裡,或許很多家長都會有同樣的感受——現在的娃難帶。

為什麼輔導作業這種增進親子關係的送分題,卻成了很多家長的送命題呢?

分享一個故事

在我上學那個年代,補習班、培訓班和興趣班等等還沒有現在這般火爆。每天的家庭作業也比現在學生少很多,但是每個孩子都是貪玩的,我小時候壓根不會寫家庭作業。每天都需要母親來提醒我。

記得是五年級的一天,因為老師生病,所以有代課老師給我們佈置的家庭作業,就是一張單元測試卷。我還是和往常一樣,回家書包一丟就出去玩了。但是那天晚上母親沒有提醒我做作業,也沒有問任何關於作業的事情。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當老師收作業的時候我才想起原來還有作業沒做,當時急忙從書包裡將昨天的試卷原封不動的拿出來,還不待我寫上名字,就被老師給逮住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全班就只有我一個人沒有寫作業。看著全班同學投過來的眼神,我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而對於沒寫作業的處罰,老師讓我抄十遍試卷。雖然當時我心裡有些怨恨媽媽不提醒我寫作業,但是從那以後,我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的事情就是做完當天的作業。而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謝媽媽。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如果連自己的事情都放在心上,將來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也不會有多少投入。


8成父母患

關於輔導孩子作業的幾個問題

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其實很多家長輔導作業所呈現的煩惱,是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比較模糊。在輔導孩子這件事情上,作為父母,應該起到的作用是監督,而不是將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攬在自己身上。

作為父母要弄清一個問題,老師是給孩子佈置的家庭作業,而不是給家長佈置的作業。

很多家長看到寫作業出錯了,便直接去更正,這對孩子的學習進步沒什麼幫助,而對自己來說更是一種負擔。

老師佈置作業的初衷,一來是想幫助孩子鞏固當天學習的知識,二來是通過孩子的作業情況,判斷孩子對當天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全班學生作業交上來都是滿分,那麼老師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昨天的知識學生都掌握了。但是真正的掌握情況,恐怕學生自己都不清楚。


8成父母患


父母檢查孩子作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1.檢查完成作業的情況

一些孩子可能想要早點出去玩,所以寫作的時候可能存在亂寫一通。雖然不建議家長為孩子的作業糾錯,不過如果孩子的作業完全是瞎寫的,那麼一定要讓重新做。

2.檢查作業不是撿芝麻

什麼意思呢?以寫字為例。我相信很多學生開始上學上的時候,寫字都比較難看。,字跡好看當然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老師看了舒服,家長看了也舒服。

但是如果因為寫字難看就讓孩子一遍一遍的重寫顯然不夠理智,孩子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字跡上,反而會成為他們寫作業拖沓的藉口。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十幾年,字跡慢慢練習就好了。


8成父母患

手機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大忌

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寫作的時候都會用到手機,畢竟很方便,不會的題目在手機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雖然手機很方便,但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公信力。

先說孩子的公信力,當孩子在詢問家長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家長是用手機搜索了直接給他們,那孩子會覺得原來父母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啊。而且,既然手機可以搜到題目的答案,那還問父母幹嘛,直接問父母要手機就行了。

再說思考能力,孩子做一道題目,不是為了考高分,而是要學會思考的這種習慣。家長輔導孩子,是要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思考,如果任何時候都是用手機搜索答案,那麼孩子就會產生惰性思維,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而是想著直接獲取答案,這樣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總結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當孩子經過了自己的努力之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家長此時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但並不是把解題方法教給孩子,而是把解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思路提供給孩子,要牢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孩子就像一塊玉,玉會被雕琢成什麼樣子,看的是匠者的手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