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新聞一線,親家患病後治癒,百步亭這位作家想寫一部家庭“抗疫志”

“我現在還在武漢,住百步亭,這是大兒子的家。”春節前來到武漢幫忙帶孫子的湖北作家柯於明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春節竟過得如此驚心動魄。他所住的百步亭社區,曾因為一場“萬家宴”成為備受關注之地。而柯於明所要擔心的,遠不止這一點。

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百步亭这位作家想写一部家庭“抗疫志”

百步亭的花開了(柯於明攝於家中窗口)

大兒子兩個多月沒回過家

柯於明在湖北咸寧一家媒體工作,因為春節前孫子放寒假,兒子媳婦忙不過來,他只好前往武漢幫忙。原計劃是想等到孩子上完節前的班,再舉家回咸寧過年。沒料到疫情急轉直下,他和老伴都困在了武漢,一直到今天,仍在居家隔離。

柯於明的大兒子是《湖北日報》攝影記者,一直在一線工作。自從大年三十上午前往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採訪後,他已經兩個多月沒回家了。“隨著疫情日益嚴重,他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每天往返於幾家定點醫院,並多次冒著危險進入核心區和ICU採訪,拍攝了許多醫生護士奮戰在一線的照片和視頻。”柯於明告訴記者,由於武漢的疫情尚未結束,大兒子仍在醫院、街頭採訪,不知何日是歸期。

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百步亭这位作家想写一部家庭“抗疫志”

柯於明

大兒媳婦是江岸區法院的一位公務員。“這些日子裡,除了支持丈夫工作,照顧老人小孩,她跟單位所在社區的同志一起,深入到居民中做防護宣傳,勸人戴口罩,送菜上門,幫忙買藥,還上門測量體溫,拉網排查發燒者。”

柯於明和老伴帶著兩個孫子,閉門不出,可心天天懸著,時刻擔心兒子、兒媳婦的安全。隔離期間,小孫子還曾經發燒過一次,“是感冒,但很嚇人”。

按楚地鄉下風俗,農曆正月二十是“補天”的日子,要在鍋中煎烤一種圓形的米粑,分給全家人吃,以求一年風調雨順。但當天返家取採訪設備的大兒子,連樓都沒上,自然也沒能吃上母親特意煎的米粑。柯於明把這段故事寫成了《補天》一文,被作家出版社的詩文集《戰“疫”之歌》收錄其中。文中寫道:“大孫子懂道理,現在爸爸不上樓,他就忍著。而小孫子卻不幹,哭鬧著要下樓去見爸爸,我拿棒棒糖哄他,他也不要。兒子在單元門口通過門鈴話筒聽到了哭聲,可惜他不能上樓來安慰一下。”

親家大年三十在麗江確診

大年三十這一天,麗江市人民醫院確診了一位新冠肺炎患者。他是柯於明的親家。“親家隨我小兒子去那裡旅遊,沒想到在武漢就感染了,在麗江被發現。親家年高體弱,長期患有重型糖尿病,又是人生地疏,這次染恙,凶多吉少。我天天為他捏把汗。”

沒想到,奇蹟竟然出現了。柯於明在散文《雲自南方來》裡,記錄了親家治癒新冠的經歷。“親家沒有因為是武漢人而受到任何欺視,反而得到了及時、精心的治療。麗江市人民醫院祥和分院組建醫療救治小組,省醫療專家專門前來會診,20多名白衣天使天天圍著他轉。他只要一按床鈴,醫生護士都跑步來到跟前。經過醫護人員18天精心照料,親家完全康復,捧著鮮花走出了醫院。而那20多位醫護人員,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都沒能回家團圓。親家出院那天,爆發式地連聲高喊:感謝你們!感謝麗江!感謝雲南!旁邊的護士連忙勸他:不要激動,不能大喊。”

和親家一同出遊的是柯於明的小兒子一家,他們也一直在麗江隔離,期間曾出現過發燒症狀,好在有驚無險。小兒子在《楚天都市報》當記者兼編輯,在被隔離麗江的兩個多月裡,一直在想辦法遠程採訪,發表了20多篇武漢抗疫的暖心故事。柯於明的朋友開玩笑說:“你小兒子在麗江搞了個‘戰時麗江記者站’,是在‘外圍作戰’,你大兒子是在‘武漢保衛戰’的主戰場,你們家算是個典型的‘抗疫之家’了。”

3月24日,小兒子一家終於平安飛回武漢,但還得繼續居家守望。

百步亭花園的花開了

柯於明所住的小區叫“百步亭花園”,他說這裡名副其實,小區裝扮得像花園。“我的樓前有櫻花、桃花、白玉蘭等,一到春天,競相開放。尤其是那棵兩丈來高的木本迎春,開起花來就像千百隻白蝴蝶站在枝頭扇著翅膀,煞是好看。”

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百步亭这位作家想写一部家庭“抗疫志”

百步亭社區

在接受本報記者“雲採訪”時,他特意打開窗戶,拍下小區的景色,通過微信傳了過來。照片中,已是一片春意盎然。他感慨地說:“這次疫情,給我的最深感受是,人一定要珍惜自己,善待自然。疫情發生後,大家都關回家中,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穫,大自然得到了喘息機會,院子裡的鳥多了,天空藍了,河水淨了,大氣汙染好多了。可見過去人對自然侵犯過多。”

目前,柯於明一家的生活算是穩定、有序,通過網上平臺買菜,也還算方便。他透露,這幾天小區是可以出去的,但要戴口罩,做好登記,一家人只准有一人外出,最長兩個小時須返回。

武漢封城以來,柯於明還一次沒有出過門。“這兩個月,倒是逼著自己真正當了一回‘坐家’,天天泡在電腦前,寫了不少抗疫作品,至今有詩歌近百首、散文15篇、歌詞3首、歌曲1首。質量不敢說,數量是高產的。”焦慮的日子裡,他唯有靠寫作來排解,只有“寫作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可以撫慰自己的靈魂”。

4月8日,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柯於明樂觀地估計,再過半個月,他就可以放鬆地出門,一家人就能團圓。“疫情過後,最想的是一家人在一起,補吃團年飯,補拍全家福。往年都拍全家福的,今年不能中斷。有人說,武漢封城給一座千萬人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生活不能停擺,我們還得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

他還有個創作計劃,打算把自己在這段時間寫的10萬來字,加上兩個兒子的大量照片和新聞故事,合起來出一本書,書名暫定為《補天——我們家的抗疫志》。“我們家是全民抗疫的一個縮影。家是最小的國,國是無數個家,國家強大才有百姓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