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對孩子並非一無是處,不懂得引導,才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奶奶每天五點多鐘就起床了,孫女小琳上初中,心疼她上學太辛苦了,奶奶總是提前起床把所有的事情都幫忙弄好,孩子醒來吃完早餐就去上學,大人的辛勞孩子未必看在眼裡,每天的學習當作是為家長在學,動不動嫌累,嫌玩的時間太少,今天到了起床的時間,還賴在床上不起來,奶奶去幫忙穿衣服,她扯著被子不讓,奶奶好不容易哄著起床了,吃完早餐支支吾吾,不想出門,眼看就快遲到了,奶奶心裡焦心的急,也不敢發出來,怕嚇著孩子。

後來才知道,小琳不想去上學,是因為本來自己有一雙限量版的耐克鞋,在班上特別有優越感,誰知班上另外一個同學這幾天也買了一雙,她心裡很生氣,想要媽媽幫忙再買一雙更貴的,昨天打電話告訴媽媽,被媽媽拒絕了,今天還記恨在心,心情很不爽,覺得不買就特別沒面子。奶奶一聽,這可不行,不能讓孫女落後啊,家裡又不是沒錢,幾千塊錢的鞋子也不是個事,立刻答應了孩子,等她上學去了,就去幫忙買回來,孩子這才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

“攀比心”對孩子並非一無是處,不懂得引導,才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孩子的“攀比心”是怎麼形成的

1.家長的行為

其實孩子都有攀比的心理,他們在比較中模仿,在模仿實踐中進步,這本來屬於正常現象,但很多家長由於自己有自卑的心理,在平常的行為中,放大並扭曲了這一攀比的行為,覺得別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別人的東西好,我要給孩子弄一個更好的,孩子受家長的影響,自然就養成了“攀比之心”。

2.家長的忽視

孩子從稍明一點事時,就是通過模仿別人來進行嘗試,所以這本來是本能,當長大到一定階段後,有了物權意識時,他就會放大這一特點,比如別人有個玩具,他也想要,甚至是大哭大鬧的搶過來,這時家長如果不正確引導,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或者交換來達到短暫的擁有權,而是一味地滿足,就會助長孩子的攀比之心,

很多家長在這一階段其實是無意之舉,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引導,導致孩子的“攀比心”的形成。

3.外部的環境

當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時,他們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就離開的父母的視線,有了自己的生活小圈子,在幼兒園裡與老師和小朋友們朝夕相處,自然就會受周圍同學和老師的影響,如果同學之間有攀比的現象,或者老師會經常誇讚某個小朋友的新衣服,鞋子,這些都會讓孩子養成攀比之心,他也想借此在同學中享有的優越感,或得到老師的誇讚。

“攀比心”對孩子並非一無是處,不懂得引導,才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適當的攀比會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但不良的“攀比心”反而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習慣,對孩子以後的性格養成非常的不利。

“攀比心”給孩子帶來哪些弊端

1.過激的行為

當孩子小的時候,他的一些行為,父母還可以管控,可孩子總會長大的。如果他們過於攀比,往往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達到目的,面對父母的拒絕,他們不一定會反省,他們會用撒謊,甚至是不正當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有的孩子會瞞著父母,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來達到目的。

2.價值觀的扭曲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攀比之心對於不太懂事的孩子來說,真的要不得。因為不斷有更好的東西出現,讓人追都追贏。整天糾結這些,在成長的年紀卻忽略了成長,當能力與需求不相匹配時,價值觀就會扭曲,一

個孩子要想健康的成長,一定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價值觀,這樣才能保證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輕易迷失自己,可過度的攀比之心會讓孩子更容易迷失方向。

3.奢侈浪費

孩子的攀比之心一般都由父母來買單,孩子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艱辛,他們只是一味的要求,這時的他們只會用物質來衡量父母是不是愛自己,可一味的滿足只能養成孩子奢侈浪費的習慣,這非常不利孩子以後的成長,這一習慣會為孩子以後獨立生活埋下禍端。

“攀比心”對孩子並非一無是處,不懂得引導,才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反面例子,都是由於孩子的攀比之心而造成的,孩子過度的攀比,不管是對富裕的家庭,還是家境一般的父母來說,都是要不得的,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性格成長,還會養成“白眼狼”。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要過度的驕縱孩子,要對孩子的“攀比心”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家長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1.巧妙利用

家長要善於巧妙地抓住孩子的“攀比心”,來鼓勵孩子更好的成長,比如孩子想到什麼東西,家長可以跟孩子約定,制定一個目標,當孩子按要求達成後,作為一個獎勵,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收穫,還能讓孩子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勞動而獲得的東西是多麼的美好,這種成就感是孩子成長的動力。

2.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的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自己不要有攀比心理,以免讓孩子受到影響,當孩子有攀比的意識時,父母要及時地發現,並正確疏通和引導,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好的習慣。

“攀比心”對孩子並非一無是處,不懂得引導,才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3.培養自信

其實“攀比心”的背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自卑的體現,他們想通過這一舉動來引起注意和獲得別人的仰慕,以此來達到自己的虛榮

。其實要想獲得認同感,是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讓自己更加的優秀。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內心足夠的安寧,這樣他們才能在面對攀比時,更加的從容和清醒。自信的孩子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認同感。

“攀比心”並不是洪水猛獸,其實孩子適當的攀比是好事,說明孩子心裡有目標,家長一定不要一味的縱容,來助長孩子“惡性”攀比,而是要巧妙地利用,以此來刺激孩子不服輸的性格,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光明正大的獲得,讓一個一個攀比,變成一個一個收穫,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各位家長們,你們在面對孩子的“攀比心”時,都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大家討論留意,並分享出您們寶貴的經驗,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