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有哪些與主流觀點不同的見解?

用戶3708573184


所謂“儀式感”,就是代表我是認真的對待當下的事情。

很多不懂心理學的幼師甚至覺得《心本課程》的環節像舞臺劇,沒有必要那麼高標準對待常規的課程!這些年一直在引領幼師們改變對課程的態度。反對“幼兒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的少數不懂心理學的人士做的權威定義。希望更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認真的對待“上課”這件事情!杜威說過:“上課源於生活,但應該高於生活,如果只會和孩子生活,那是家長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這不該是專業幼師的水平!”

只有比平時生活更認真和有儀式感,這樣才能集中團體動力來集中影響全部孩子的進步。那些說生活就代表課程的人,我猜測也很容易把生活變得很隨意!

中國幼教界有一些聽起來很美的理念其實缺乏教育心理學的支撐!



津心教育穎子老師


教育孩子,在某些方面我跟主流觀點有不同見解。有一個例子。

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時,主流觀點認為,什麼時候都不能還手,只能向老師反映,讓老師處理。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在學校(小學)被打了,告訴老師沒處理,告訴校長,還是沒下文,可能是沒有傷筋動骨吧。情況延續了還幾天,不知道怎麼辦,很無奈。後來他是這樣處理的。“你打得過他嗎?”,“打得過”,“下次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打完就跑,別糾纏,記得別打傷人。”結果孩子照做了。

結果可以預料到,老師找了家長談話,說是他叫孩子打人的,這樣不好。家長就說了,“孩子多次被打,多次反應了沒有處理,如果孩子還不反抗,以後會變得懦弱怕事,不分是非,這樣好嗎?”老師無語。

我認為,遵守紀律是必須的,這樣教孩子也顯得有點粗糙,但也是無奈之舉,只要不傷到人,適當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維持了自尊,另一方面可以讓學校重視這種現象,及時處理不和諧事情,保證校園安全。


學渣的春天


一句話,言傳身教,不要你逼著小孩去學校,然後你自己拿著手機在一邊玩遊戲!大人也要端正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