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這裡的仰天大笑和上陽臺其實是兩個典故,先說“仰天大笑”。

年輕不得意的時候,最喜歡李白的兩句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其實李白寫這詩的時候剛剛得意,而且可不年輕,已經42歲了,從他27歲娶大唐政務院前宰相的孫女做老婆,說起來在官二代的圈子裡也已經混了15年。苦於多年來一直找門路進京城當官而不得,這次正好機會來了,得英明的唐玄宗優遇,召他入職翰林院。其時李白剛在山東遊玩過泰山等地,得到這一大好消息,得意洋洋寫下了著名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可惜李白以恃才自傲酒醉誤事的德性,不僅對領秀身邊的重要工作人員不夠尊重,甚至對領秀及其夫人也敢失禮,所以在京城沒得意幾天就失意了,然後就有了灑家今天要說的上陽臺。

李白成名早,會炒作,加上創作勤奮,所以流傳下來的詩歌作品有千餘首,但是他親筆寫的書法真跡卻只有一件, 而且其真偽還有爭議,這就是《上陽臺帖》。該帖是由張伯駒先生捐獻的,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灑家不以為《上陽臺帖》有假,就算是作假,也是宋朝超一流高手作的假,而且這假忽悠過了宋徽宗和黃庭堅這兩位中國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頂尖人物,以及宋朝以後至今一干名流,包括灑家這樣的非名流,那也假得可以了。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上陽臺帖》的創作背景是:李白在京城機關混不下去後,心情不爽邀約了杜甫和高適跑到河南王屋山的陽臺觀 ,找相識了20年的道士司馬承禎玩,不料那時候,中直機關的通訊也不發達,他們去的時候,司馬承禎已經死球了。這個司馬承禎不僅精通道術,而且詩、書、畫都有兩把刷子,雖然不會畫老虎,但是蠻會畫山水。所以李白這次沒見著老朋友,只看到他的一幅山水畫,睹畫思人,老李同志當場寫了一首四言詩,即為此帖。全帖共25字: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這張約一平方尺且有殘缺的紙片流傳至今,已被整成長卷。引首清高宗弘曆楷書題“青蓮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一行。後紙有宋徽宗趙佶,元張晏、杜本、歐陽玄、王餘慶、危素、騶魯,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宋徽宗趙佶跋文為:“太白嘗作行書 '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可覺人物兩望,身在世外 ' 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其實在宋朝,李白的手跡應該還是有不少存世的。比如黃庭堅就曾經在朋友家看過李白所寫的一卷詩稿,還寫下題跋:“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能以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蓋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者歟?”由此可見宋徽宗看見的李白手跡非此一件,他對李白的字跡肯定是瞭解的。

作為李白唯一存世的手跡,自然不少人臨寫,灑家看見一些名家臨過,可能是學養不夠吧,臨得不得要領,灑家看了也技癢,試著來了一幅,讀帖半小時,臨寫三分鐘,用換了一支新筆,紙也不太順手,臨得不理想,再臨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就這樣吧。好歹還是可以說謙:“徒形似耳!”


“仰天大笑上陽臺,銚子排骨煨藕湯”|陳謝詩書畫⑤


封城第65天,昨晚狂風大作,今天雨雖不大,但是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下著。

昨天網購了排骨和蓮藕,排骨不多,今天又加入了一些必須感謝政府的儲備五花肉,煨了一銚子排骨藕湯,這次買的藕很粉,殊為難得。

(陳謝,2020年3月27日記於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