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荷蘭,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誌丨海外華人記疫③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危機?不同時區裡的中國人,現在過得如何?用怎樣不同的方式應對疫情?

來@海外華人記疫 欄目,帶你瞭解!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本欄目由花生FM發起,以系列報道形式,發佈海外華人眼中的城市現狀,與全球中華兒女同頻共振,講述疫情之下平凡人的故事,記錄一段最不同以往的春天。

世界與我們同心,我們與世界同在。

今日講述人:胡椒粉小姐姐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目前在荷蘭的randstad,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畢業後在這裡工作。

戴口罩有社會壓力,太難了

荷蘭主流新聞媒體對新冠疫情的關注,是從武漢封城的那幾天開始。起初來自中國的新聞還很輕描淡寫,也就僅僅在電視新聞的滾動字幕裡帶過,大家普遍感覺關係不太大。

病毒在中國爆發,荷蘭離中國挺遠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這大概是很多人的看法。

公司警覺性很強,提前配備了洗手液、口罩等防護物資。在政府建議在家辦公前,就已經開始了work from home的狀態。現在每天和同事在線開會,都會相互瞭解一下大家的身體情況。

過去幾周荷蘭採取的防疫措施和其他疫情爆發國無異,都是循序漸進:

2月27日,荷蘭確診首宗新冠肺炎病例。政府官方建議大家勤洗手,沒必要戴口罩引起恐慌。

隨著感染人數的上升,三月中旬起政府陸續關閉學校、餐廳、紅燈區等部分娛樂場所,呼籲大家儘量在家辦公,減少出門的風險。除了之外,也沒有任何需要測溫、宵禁的措施。

而前幾天晚上,政府發佈了新的應對政策:三個及以上的人需保持1.5米距離,並且禁止所有聚會直到6月1日。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雖然這樣,街上依然幾乎看不到人戴口罩,為數不多佩戴口罩的大多數是亞裔,他們比較謹慎。

在這裡,戴口罩是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和理解的,在他們的意識裡,如果你是健康的未感染人群,無需佩戴口罩外出。而戴口罩的意思就是:“我生病了,你離我遠點。”

戴上口罩後,伴隨而來的是異樣的目光,無形中有層心理壓力。荷蘭的新聞裡,首相在超市接受採訪,也是不戴口罩的。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生活在這裡的大部分人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表現得很從容鎮靜,用網絡流行詞來形容就是“佛系抗疫”。

目前市面上口罩非常緊缺,有同事最近預約去看牙醫,但預約被取消了,被告知原因就是怕口罩不夠用。

反倒是微信群裡很多人賣口罩,如果付的價格夠高也是可以買到的。

1月底國內疫情形勢嚴峻,不少荷蘭的留學生團體和華人組織集資捐款購買防護用品寄往國內,口罩在荷蘭大部分地方已經脫銷了。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好不容易在網上下單後,轉眼口罩的價格就炒高,一包50只的普通的醫用口罩從13歐漲到50多歐,訂單“被取消”了。雖然賺的是歐元,但是其實大部分在歐洲的華人,和國內的普通老百姓一樣,都是工薪族。因此,口罩的價格對大家來說,不是個小數字。

無奈,又無可奈何。

緊急關頭,公司向員工發放了口罩,雖然不多,省著點用盡可能不出門也勉強夠了,儘自己能力給醫療系統減少負擔。

保護自己,才是對社會最好的幫助

在荷蘭,每個人都有家庭醫生,感覺身體不適先聯絡家庭醫生,如果家庭醫生認為你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會送你到醫院,但大概率還是讓你回家休息,多喝水,有必要就吃止痛藥。醫生對病情輕重的判斷標準,和我們常規的認知也不一樣。

昨天給家庭醫生打電話預約,但目前已經不接受正常預約了,到4月份也未必恢復正常。新聞裡說目前荷蘭的醫院還可以應付收治的病人,但如果疫情更加嚴重,荷蘭的醫療體系將難以超負荷運轉,這兩天,荷蘭的衛生部長已經辭職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只能希望自己儘量不要被感染,如果萬一被感染也希望不要是重症。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理解,我也開始習慣了在新冠肺炎“巨大的陰影下”繼續正常的生活。新冠每天出現在各種新聞裡,和同事朋友會為此聊上兩句,工作和生活都有些需要調整的地方,不過習慣了也照常按自己節奏過好眼下的日子。

在家辦公用vpn連上工作的內部網絡,日常的工作都是可以完成的,只是溝通遠不及以前方便。

而物資問題,其實足不出戶就能解決。早在去年就可以直接APP下單,選好需要的物資和到貨時間,超市就有專人送到家裡。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 超市的APP非常便利

超市裡大米、意大利麵、罐頭、紙巾這些能存放得比較久的物資,都成為大家囤貨的目標,超市裡幾乎買不到了。最近首相都不得不站出來表示,荷蘭的紙巾很充足,不知道之後搶紙巾的情況會不會改善。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日常除了工作時間,健身、學習、看電視、擼貓、做飯……生活蠻充實的也不會感覺無聊。

這次疫情讓我知道了,養貓真的是絕妙的選擇。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 我家的貓咪chilli

尊重每個國家對抗疫情的努力

每天下午2點,荷蘭RIVM(荷蘭國家公共衛生及環境研究院)的官網都會對外公佈疫情的最新動態。

目前(截至3月24日),官方公佈已有5560人確診了,但實際感染的人數應該更多。荷蘭目前還是著重於檢測高風險人群,所以從現在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到,百分之二十多感染者都是醫務人員。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荷蘭在應對新冠肺炎上的原則和策略跟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有所不同。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醫療資源遠遠不足。政府最近很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確保重症監護的床位能夠應對那些比較不幸的重症病人。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由於中歐不同人口密度,人均醫療負荷以及不同的醫學觀念,能夠從中國借鑑的經驗就變得十分有限。但我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價值取向的不同,不能絕對地說誰對誰錯。

國內希望儘快實現確診零增長,但如果要實現同樣的目標,會導致荷蘭經濟和社會的崩潰。

所以荷蘭現在應對政策是儘可能降低傳染速度,讓增長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保證現有的社會資源尤其是醫療資源能夠應對,避免出現武漢在過去幾個月所經歷的情況。

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像中國那樣,在短時間內集中全國的力量去支援抗疫。各國的文化及生活有差異這屬正常,但不管使用那種方式抗疫都要有信心。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 週末去公園賞花的遊人

不要讓自己的生活失去軌道

一個人在國外學習工作,說家裡人不擔心是假的。他們從各種渠道嘗試瞭解荷蘭的情況,媽媽更是用“可怕”這個詞來形容。

目前來說也並沒有回國的打算。上週直飛的機票已經漲到2萬多了,回國是場長途旅程,在封閉的機艙裡一呆就是十多個小時,回到國內要接受隔離,從中國再來荷蘭也要隔離,也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國家添麻煩。走動輾轉帶來的風險,說不定更加不可控。

除此之外,當然也有事業和工作的羈絆,誰也不能保證未來會發生什麼。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很多朋友聽說有海外華人被歧視的情況特意捎來關心,我也聽說有留學生戴口罩被辱罵是病毒還被吐口水,當但我相信只是少數不理性的人的極端個例。但我個人感受來說整體的社會氛圍,並未因為疫情感受到太多異常,日常出門坐火車、上下班,大部分人還是很冷靜客觀的。

網上有個段子在華人圈傳得很廣: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和家屬打全場。

海外華人不知不覺中進入了hard模式:突如其來的停課、一票難求的回過航班,戴與不戴口罩的抉擇,一個多月前還在為國內的親人憂慮焦心,而現在,不得不獨自一人去面對這日漸緊張而未知的生活。

歐洲國家的措施一天比一天嚴格,越來越多的人終於意識到這一場戰爭並不是那麼好打贏,希望能儘快扛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吧!

疫情面前,勇敢面對,減少恐慌,減少抱怨,減少沮喪,做好自我保護,好好學習和生活,是我們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2020年的開頭,讓我明白: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每一個新聞背後是生離死別,每一個數字背後是曾經鮮活的生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個人。

期望疫情過後,能不受限制地吃吃喝喝到處逛逛,超級想念無限量的海鮮和中國點心了。

相信春天和好消息都會如約而至的。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加拿大留學生:疫情不太嚴重,很少有人戴口罩!| 海外華人記疫①

我在重災區意大利米蘭,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海外華人記疫②

真实的荷兰,不戴口罩不封城的“佛系抗疫”日志丨海外华人记疫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