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保護群眾的“守衛者”——記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

“雖然響應政府號召在家自我隔離,但是我一直也沒有閒著。”打通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的電話時,電話那頭的他聲音略顯疲倦,“雖然不能出門工作,但思考不停,科研不輟,這是我的使命與擔當。”

庚子新年,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役中,不僅有醫護人員,有警察,還有學者、建築工人、廚師、程序員、會計……每個為之戰鬥、為之做出貢獻的人,都是戰士。毛宗福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專業是我們抗疫的武器。”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和從事衛生健康研究的學者,毛宗福不僅參與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基層防控指導意見(第一版)》的編纂工作,同時還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帶頭履職、積極建言獻策。

為扭轉武漢市新冠肺炎高危重率、高病死率,按照“戰時狀態”要求,毛宗福提出《關於降低武漢市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建議》,其中,對化解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中的“醫療擠兌”現象,防止“輕症”轉變為“重症”,減少“重症”轉化為“危重症”,他提出,就地“擴容”重症患者救治資源、暢通重症患者“出口”提高重症病房利用率、打通重症患者收治“側支循環”通路、強化重症患者救治團隊提高“精準救治”效果、加強“源頭”防治分流避免重症患者“堰塞湖”、建立武漢市醫療生活物資統一調配體系等建議,得到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武漢封城後,針對醫療救治工作尚未進入高效有序軌道,武漢疫情中醫療救治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的問題,毛宗福帶領團隊迅速開展“大城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療救治的薄弱環節及對策建議”的應急研究,並提交了5000餘字的建議報告,總結梳理出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中的5個突出問題,提出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全民動員,強化分級管理,暢通出口、充實完善跨部門多學科專家諮詢團隊,強化政府科學決策、調整疫情防控策略,充實防控隊伍,完善協調機制、加強政府組織,提高信息透明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宣傳力度等建議。該建議的部分內容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採納並實施。

隨著武漢疫情持續平緩趨好,一批無疫情社區、無疫情小區、無疫情村陸續公佈。鑑於新冠病毒的“詭異性”,疫情防控情勢的複雜性,社區防控工作仍容不得半點鬆懈。毛宗福又提出了強化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議,他認為,隨著樓棟、小區(村)和社區(鄉鎮)逐步“解禁”,居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要及時調整社區服務崗位和工作模式,逐漸將社區下沉黨員、幹部和外地誌願者從社區服務崗位“解脫”出來。引導已經居家隔離40余天的居民有序參與樓棟、小區和社區管理和服務,志願服務“全覆蓋”,形成共建共治“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在進一步鞏固“無疫情社區”創建成果,管控無疫情小區外來風險的同時,要按照“先生活,後生產”的原則,通過“三步走”,為城市“啟封”做好準備。

“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毛宗福表示,在這場戰役中,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民主黨派成員,應當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深厚的為民情懷,帶頭履職,勇當保護群眾的“守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