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疫情後,公立校為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可能會利用週末或下午的時間,對疫情期間的網絡授課內容進行復習、梳理甚至重新授課;無論是做什麼樣的規劃,都會和教培機構發生一場時間搶奪戰,而我們作為必須迎戰的一方,卻未戰已輸。

中小教培機構的課程交付模式一定會因為時間荒(沒有周末)、空間荒(沒有教室)、現金流荒(沒有課消)而發生重大變化。

楊智謀老師(泛亞聯盟策圖智庫、從事教培業24個年頭,瞭解當前社會的教育現狀和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將結合疫情期教培業現狀及疫情後如何應對,給出專業解決方案。

1. 中小教培機構的課程交付模式究竟應該怎麼調整,怎麼切分?

2. 學生學什麼,教師教什麼?學生怎麼學、老師怎麼教?家長怎麼給孩子選課程?

如果教培機構能把脈客戶的精準需求,我們的教育會變得更加有效率。

疫情後,如何調整課程交付模式

目錄

  • 教育部發公函,線下生源流失完
  • 公立校搶時間,教培週末剩一半
  • 切課程分交付,行業模式瞬息變
  • 學不會練不熟,有效教育方實現

一 教育部發公函,線下生源流失完

疫情期間,中國教育尤其是K12基礎教育,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教培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對行業的發展有什麼方向性影響嗎?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教育部在一道延遲開學指令發出後,緊接著就是“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的推行。這時候,全國絕大部分沒有報讀,甚至沒有關注過在線教育的家庭,突然被迫去關注在線教育、在線課程,通過手機、電腦、IPAD、電視機等互聯網智能電子設備學習本該回到學校在課堂學習的書本知識。

一時之間,純線下的中小型培訓機構如臨大敵。國家政令,再一次免費為教培業的在線教育課程統一做了普及性廣告宣傳;線下教育機構見不到學生之際,擁有在線教育能力的機構趁勢而入,風生水起、在線獨舞。

那些沒有在線教學能力的機構,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學生和家長被吸引到其他在線機構上課,唯一祈禱的就是疫情趕緊過去,自己的生源能夠迅速地迴歸自己的校區。

但是,每天的在線課程持續下去,也不知道何時是個頭?即使疫情過去了,又能回籠多少學生呢?回籠的學生如果身在曹營心在漢怎麼辦?

很多學校思考要不要開在線課程?尤其是收過預收費的機構,本計劃2月中旬開始上課的,原計劃的利潤拿不到,如何應對開學?

此時,廣大校長內心還是比較糾結、迷茫,加之2月末以來,IT兄弟連、明兮大語文、百弗英語的相繼倒閉,不難看出我們的抗風險能力基本為零。

1. 不開線上課,將面臨的風險: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家長心中揮之不去的孩子上學憂慮、老師心中的基本工資和歸屬感憂慮、房東的房租水電等成本 都沒降低,

筆者建議:線上課程一定要開,如果開不了在線課程,至少要開在線服務(在線課程之後的課程輔導)。

2. 已經有在線教育平臺的,內容和教師是否準備好

疫情期間,投巨資做在線教育平臺、機構迎來春天。

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作業幫、跟誰學的高圖網校、一起做作業、猿輔導,地方品牌機構自建的在線教育品牌大量推出免費引流課程。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3. 銷售模式怎麼定?是做銷售課程還是引流課程?

疫情期間,搶奪市場的還是大機構,憑藉名師(985、211、北大的教師)站臺、價格便宜等優勢密集轟炸市場。

二 公立校搶時間教培週末剩一半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疫情後,公立學校如果對疫情期間在線授課進行復習,就會佔領週末和週一到週五的課後時間。開學時,教育局會做大型測試、檢測疫情期間在線教育上課質量,決定是否要補課?從這個意義上說,疫情期間,實際上是學生拉大差距的時間。

疫情後,公立校和教培機構最大的競爭將是時間的競爭。

無論機構投入多大的精力做招生,學生考慮的將不再是價格、課程,而是時間。

從法律角度說,這是一場不可抗因素,機構選擇轉移線上消耗預收費。學生不但在上公立學校的線上課,還要選擇上培訓機構的線上課程。

春暖一定花開嗎?

疫情後,教培機構將迎來“倒春寒”!

時間荒和空間荒將導致“錢荒”。針對教培機構被擠壓的週末,我們將如何應對?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三 切課程分交付行業模式瞬息變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如何解決時間和空間荒引起的錢荒?

開在線課程還是在線服務,是我們自己搭建平臺還是租賃平臺還是合作?

學校現金流是否充足?師資水平如何?分四種情況:

1. 自建平臺:師資在線水平過硬,現金流充足;

2. 租賃拼平臺:師資在線水平過硬,現金流不足;

3. 購買網課:師資在線水平弱,現金流充足;

4. 自備碎課:師資在線水平弱,現金流不足。

結論:無論機構大小,都需要交付在線學習內容。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四 學不會練不熟有效教育方實現

無知不是問題:

知識無處不在的時代,無知不是問題,不想知道知識才是問題。

必須知道基礎知識的學生,知識對他們而言,觸手可及,願學就會。

無能不是問題:

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無能不是問題,不想掌握技能才是問題。

必須掌握基礎技能的學生,技能對他們而言,觸手可及,願練就熟。

無覺才是大問題:

教育相對公平的時代,無覺才是大問題,不認為自己既無知,又無能,還無所謂,是當今時代問題孩子最大的問題。

大部分學業水平較低的孩子不是學不懂,而是沒有學,且不想學,不願學,缺乏思考能力,沒有思考習慣。

【無知+無能+無覺】問題的解決策略,中小教培機構的OMO課程交付邏輯: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各門課程的內容切分:

疫情後遭遇“倒春寒”,教培業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

Merge Class依賴訓練頻次達到熟練效果的技能性知識:

OMO藉助於互聯網實現真正個性化的教育模式,更是未來教培業核心的競爭模式。

誰能來為我們切分,OMO課程交付體系,實現我們想要的個性化教育。

互聯網智能設備像一把手術刀,切分了所有人的時間和空間,欲提升學習效能和學業水平,需重建教培業人際關係模型。

校長應在疫情之後重構學校的人際關係模型,疫情以後教培機構人際關係新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