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機接回上千人 科技人才爭奪戰或已打響

最近海外華人回國潮備受關注,特別是北京黎女士事件,被批“國家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加上個別公主病患者,有外出跑步拒絕隔離的,有被隔離還嫌這嫌那的……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某些醜陋的靈魂。不少人嫌棄他們國外回來蹭我國醫療保障的福利,一些言論也就充滿了火藥味。

中國包機接回上千人 科技人才爭奪戰或已打響

疫情成了照妖鏡

有一位國內特大科工企業工作的高先生為此捉急,在他看來現在是科技工業角力的關鍵時期,中國缺的正是人才!如果能利用此次危機搶人才,把國內緊缺、有能力的海外人才接回來,最終效果可能比千人計劃和《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都要好。

他認為不能光看眼前要看長遠,也不要在乎他們以前愛不愛國。當然這些人也有要求,他建議由國內各技術委員會、學會、行業協會聯合把關,並要求籤訂國內服務協議,嚴禁擅自出境或者轉讓專利技術和鉅額資本。理由是歐美日科研機構和企業,雖然現在沒有中國人勤奮,但經驗見識總體上更豐富,這是多年砸錢打下的基礎,也是我們急缺的。現在是“戰時”,是科技戰爭,打贏才是硬道理。

中國包機接回上千人 科技人才爭奪戰或已打響

莫認他鄉是故鄉

由此聯想到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大批科學家海外學成名就,卻放棄在海外優渥的環境待遇,衝破艱難險阻也要回歸祖國,為了我國科技和國防事業,為了中華民族復興而付出。他們中有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兩彈”元勳鄧稼先、數學家華羅庚、地質學家李四光……

彼時中國可謂一窮二白,他們卻從未嫌棄,因為這裡是永遠的祖國,故鄉才是最大的用武之地。與他們相比,那些回國躲避疫情而故意瞞報,本應隔離觀察卻不自知的人(渣),簡直是雲泥之別。

科技戰爭就是人才的戰爭,這樣看來高先生說的有道理。此次全球疫情也像一次“世界大戰”,而醫療受人道主義保護,某些國家不敢攔著,利用這個機遇“搶人”,確實是難得的好機會。問題來了,這些寶貝級的科技人才,他們願意回國效力嗎?當然,肯定有這樣的人。

中國包機接回上千人 科技人才爭奪戰或已打響

從海外接人,並不是統一撤僑

國家重視優秀人才,並且已經出手了。從3月4日開始,民航部門已安排7架次臨時航班,從疫情嚴重的國家接回1101名中國公民,另有1架次執行援外專家運輸任務,運送專家9人,下一步還將根據需求繼續接人。在這裡面,會有多少中國留學生呢?國人期待,更多的海外學子能夠心懷感恩,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有網友害怕回國人員將病毒帶回來,建議關閉絕大多數機場國際通道,將疫情隔離在國外之外。這種擔心也不無道理,但守好國門不等於閉關鎖國,讓回國人員接受隔離觀察是必須的,而他們接受什麼樣的救治,也要看對國家人民的貢獻。如果連基本醫社保沒交,還想要免費醫療,那簡直毫無節操了。最起碼的,不自私自利,不傷害他人,應該是做人的底線。

有一句古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者說的是當下的中國,後者則是大洋彼岸的米國。而這個道有千萬條,科技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用醫學科學戰勝新冠疫情,同樣是必然也是必勝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