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祿貞,一個隱藏在北洋軍閥多年的“臥底”。對不起,我是革命黨

《無間道》這部電影,想必大家應該都看過。這部劇說白了,就是講述黑白兩道互相給對方安插臥底、然後鬥智鬥勇的故事。

影片很精彩,不過很多人對其中一些情節有些不解。比如裡面的黑道大哥韓琛派多名剛加入不久的手下去考警校,目的就是去警察內部當臥底,以便隨時掌控警察動向。可是怎麼看都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在我們看來,收買一個警司比培養一個警司方便快捷得多,前者“收成快”,而後者費時又費力,而且這些人未必在多年後能夠爬到警隊高層,我只能說,韓琛太有耐心了。

當然了,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可不僅僅出現在電影裡面,一百多年,也就是清末時期,這種事兒真的發生過。


故事的主人公是吳祿貞,可能大家對他不是太熟悉,甚至有些人聽都沒聽過。這也很正常,因為吳祿貞很不幸,在革命勝利的前夜,也就是辛亥革命前,吳祿貞就在石家莊被人刺殺了,大好頭顱直接就被兇手割下,拿去請賞了。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能抹殺他對革命黨的貢獻。

吳祿貞,一個隱藏在北洋軍閥多年的“臥底”。對不起,我是革命黨

吳祿貞


在後世革命黨中,他就和雲南的蔡鍔齊名,素有“南蔡北吳”之名。但坦白說,在清末時期,無論是地位、資歷、還是軍銜,吳祿貞都要遠遠高於蔡鍔,畢竟他當時可是是北洋六鎮之一的一鎮統制。如果沒有後來的武昌起義,袁世凱還依舊在河南老家釣魚,有可能過個四五年就掛掉了。而善於交際的吳祿貞也會在北洋六鎮站穩腳跟,領頭北洋六鎮並非不可能。

只可惜他卻止步於辛亥革命前夜。至於他為什麼被人殺死,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擋了某人的路。彼時辛亥革命席捲全國,而袁世凱從出山開始就一直在外“剿匪”。當時吳祿貞剛好控制鐵路樞紐的石家莊,既擋住北洋軍糧餉武器南下,也擋住袁世凱北上進京奪權,同時欲聯合山西、東北革命黨,三面包圍北京、北上逼宮。

所以這位還沒有等到中華民國建立的革命黨人,就這樣死掉了。

因為吳祿貞的慘死,革命黨精神領袖孫中山就特意寫下了《祭吳祿貞文》:

荊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偉人,振我漢聲。

觥觥吳公,蓋世之傑,雄圖不展,捐軀殉國。

昔在東海,談笑相逢,倡義江淮,建牙大通。

契闊十年,關山萬里,提兵燕薊,壯心未已。

灤州大計,石莊聯軍,將犁虜廷,建不世勳。

猰貐磨牙,蜂蠆肆毒,人之雲亡,百身莫贖。

泉下同袍,惟周與張,庶相民軍,恢復漢疆。

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酬忠魂。


吳祿貞,一個隱藏在北洋軍閥多年的“臥底”。對不起,我是革命黨

《祭吳祿貞文》

那麼話說回來,吳祿貞是如何成為革命黨的“臥底”呢?這就要從孫中山組建中國同盟會說起了。

在1905年,孫中山和黃興在日本組建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同盟會總理,黃興被任命為協理,兼執行部庶務。

雖然同盟會建立了,可是彼時的同盟會還很弱小,在國內毫無根基,所以時任同盟會協理的黃興將目光打向了清廷選派赴日的留學生。當時是這麼個情況:在1904年至1908年這段時間,正值清廷委派赴日留學生的高潮,說白了,就是讓他們赴日學習先進軍事知識,然後回國為清廷效力。所以絕大部分是選派留學的新軍軍官,回國後大多出任新建陸軍中下層基層軍官以及各省陸軍軍校講師。

黃興這人雖然被稱為“常敗將軍”,但是他好在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這件事後來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這件事就是拉攏赴日的清廷軍官留學生加入同盟會。清廷送過來多少留學軍官,黃興就拉過來多少留學軍官。所以說這些軍官可能沒見過長期在海外籌款的孫中山,但一定見過“拉他們下水”的黃興。非但如此,這些些人曾表示願意就此追隨同盟會,不過黃興卻勸他們回國加入清軍,投身中央,伺機而動。說白了,就是讓他們做臥底,以便日後起事。所以這不就是清末的“無間道”嗎?

那麼吳祿貞和這個有什麼關係?關係老大了。吳祿貞當年就是赴日留學的一批,自然而然他就被黃興拉攏進入了同盟會。除了他之外,還有李烈鈞、閻錫山、唐繼堯、孫傳芳等等,這些人都是日後民國各省軍閥的都督。

這還只是留下姓名的,比如和孫傳芳一同加入同盟會的北洋軍官有30多人,但在史料留下姓名的只有不到10人。連北洋軍官都有這麼多,更別說其他各省赴日留學的新軍究竟有多少人加入了同盟會呢?不排除全部加入的可能。足以看出革命黨的臥底如此之多。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省紛紛起義的重要原因。一月之間,清廷半壁江山淪陷,崩潰之速,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不過這並不意外,鬼知道革命黨在各省的臥底有多少人,可能連黃興都不知道。

當然了,這當中一定有花名冊,至於裡面有多少,這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這些人是誰拉攏進來的,是黃興。他們宣誓革命、按手印簽字畫押的盟書都由黃興保管。不過這可不能隨便公開,萬一誤傷隊友怎麼辦?

雖然不排除這當中有些人回國後,沒能抵住高官厚祿,就把反清大事給忘了?但是說去檢舉揭發,這是不可能的。在當時的清廷體制下,反清盟書終究是新軍軍官們的一根刺。你按了手印、簽字畫押、宣誓反清,只要曝光就說不清楚的,怎麼說?難道說自己年輕不懂事?當年鬧著玩呢?而清廷對待“軍中叛黨”向來簡單粗暴:武昌起義前,花名冊上的彭楚藩、劉復基和楊宏勝一經逮捕、當天槍決,連託關係、走後門的機會都沒有。這讓絕大多數赴日留學、曾意氣用事加入過同盟會的中下層軍官怎麼想?無疑在撩撥著他們本就敏感的神經。

那麼吳祿貞當時是怎麼一個情況?

吳祿貞其實早在維新變法時代就加入張之洞的湖北新軍,之後東渡日本,在留日期間即參與反清革命運動。之後又與黃興成立華興會,回國督辦延吉邊務,力退侵佔東北間島的日本,聞名內外。當時攝政王載灃欲削袁世凱兵權,就引吳祿貞為北洋第六鎮統制。就這樣,吳祿貞一步步走上了北洋軍閥的高層。可是吳祿貞很想脫離清廷,迴歸同盟會,可黃興、孫中山卻力勸他在清廷中樞伺機而動。

可是吳祿貞等了三年又三年,依然沒有等到起義的信號。他無時不刻不在想:起義嗎兄弟,我是革命黨!可是等來的卻是,攝政王載灃的一紙詔命:任命他為北洋第六鎮統制。如果沒有後來的武昌起義,吳祿貞很有可能就成了北洋軍閥的老大了!

吳祿貞,一個隱藏在北洋軍閥多年的“臥底”。對不起,我是革命黨

吳祿貞墓


只可惜他死了。他活著的時候,

袁世凱以為他是攝政王載灃的人;

而載灃又以為他是慶親王奕劻的人;

至於奕劻以為他不是“人”。因為吳祿貞以好色、嫖娼、納娼為妾出名,怎麼看都是胸無大志,讓奕劻以為他好控制。

可是直到死的那一天,才知道吳祿貞他原來是革命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