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大家平時有沒有覺得手機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

制定好的計劃總是完不成?網上刷到如何自律的方法自己卻最多隻能堅持一個星期?

然後又陷入“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惡性循環。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不懂得我們身體的自控力機制,當然擺脫不了懶惰和拖延!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在學習上一點自控力都沒有的人也可以集中精力打四個小時的遊戲。

如果我們通過特別的方式,將學習自控力機制改造成適合我們身體和心理條件的任務機制,那麼再怎麼懶惰的人也會非常主動的進入學習狀態,甚至能夠一次性集中精力學習4個小時。

比如一次作業全對獎勵5元,小型測驗滿分獎勵20元,刷題100道準確率較高獎勵50元,等等。

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如果你沒有這麼多錢可以把金額下調一點。

互聯網產品(特別是遊戲和短視頻及資訊類)設計者十分善於抓住自控心理學,他們把自控力都研究透了,基本步驟如下:

設置清晰可見的目標;

給予及時的反饋;

提供充足的獎勵;

持續改進。

這些互聯網產品巴不得在每一個角落埋下讓你上癮的種子,各種套路你,讓你沉迷,讓你無法自拔。

而讓你上癮的核心要素,除了大數據算法給你最喜好的推送外,還有花樣百出的獎勵和激勵。金幣、升級、通過、暴擊等等等等;別人對你內容的點贊評論及轉發等等,也會讓你很是滿足。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用意志力拒絕東西,是殘忍難熬的。但用意志力獲得獎勵,你就會從枯燥的學習中獲得樂趣。

這是一個實用的方法。但必須你自己要對自己嚴格要求,約法三章。

首先,沒學習之前,所有生活費進入凍結狀態,必須通過學習成果兌換進行解凍。

其次,結合自身實際書面制定每週學習計劃,週中嚴密監控,週末嚴格驗收。

最後,規則必須極度嚴謹明確,不能有任何bug及模糊描述,不能給自己開掛刷生活費的可乘之機。

如果學習任務機制設計的合理的話,有三大好處:

1.冠冕堂皇地提高你每週生活費上限。

2.明白錢的來之不易。

3.大大提高學習積極性。不再為爸媽學習,不再為老師學習,不再為自己學習,而是為錢學習。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除此外界客觀條件之外,人的自我能量也會影響自控力。

當你生病感冒的時候,免疫系統把體內大部分葡萄糖用來對抗疾病,留給大腦前額皮質用來自控的葡萄糖就不足。研究表明,重感冒下開車比輕微酒駕更危險。如果你考試時感冒發燒了,發揮失常就再正常不過。還有個鮮活的例子,在女生大姨媽到來前的這一段時間,身體開始把大部分能量輸送給生殖系統,身體其他部分能量供給不足,就造成顯著的自控力下降。

面臨中考、高考及考研的同學們,沒有什麼比不生病更重要。體弱多病的同學們,動不動就發燒感冒、炎症等等,自控力必然很難保持在一個高昂的水平。因此,為了可以沉迷學習無法自拔,不愛運動的同學們是否考慮一下適當運動鍛鍊呢。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學會原諒自己,罪惡感才是墮落源頭。

在考試考砸或者遭遇挫折後,你往往會感到內疚和失望以及充滿罪惡感。接著就開始自責:唉,又搞砸了,我怎麼這麼沒用。一點小事都做不好,我就是個廢柴。唉,又失敗了,再不努力我就完蛋了。就進入了持續性的意志消沉和無心學習的惡性循環。

遭遇挫折後責怪自己只會讓你加速墮落。而走出墮落的秘訣是原諒自己。研究表明罪惡感和自我責備會降低自控力。相反原諒自己就會大大提高自控力。罪惡感會導致情緒低落。低落情緒只會導致自控力全線崩潰。而原諒自己是消除低落情緒的唯一途徑。防止自控力崩潰,打破惡性循環,用最快的速度重新燃起戰鬥力。失敗本身就打擊士氣,責怪自己只會讓你在痛苦中更加討厭自己。於是你最緊迫的任務是安撫低落情緒,而不是急於責備自己。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除此之外還有當心虛假希望綜合症。切勿空下決心自我安慰。

不要用美好的計劃幻想自欺欺人。心理學上這種現象稱為虛假希望綜合症。當你遭遇挫折時,用痛下決心的方法安慰自己。下完決心後幻想著目標實現後的美好生活。幻想著改變後的自己。這時你自我感覺良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失敗的陰霾一掃而光。但是仍然不付出行動。最後就進入了失敗自我安慰,失敗自我安慰的惡性循環。

然而事實是空下決心並不會讓你做出改變。而只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自欺欺人。按照實際經驗,當你失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自己。但是不能欺騙自己。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幻想一文不值,行動價值千金。

當你原諒了自己的過錯,重新燃起戰鬥力的時候,立即拿起手中的紙和筆重新投入到學習中去。用及時的行動代替虛無的幻想。

心理學有個效應叫諷刺性反彈。是指人們試著不去想某件事的時候。反而會比沒有控制自己時想的更多。越抑制越反彈,越是努力去忘記越忘不掉。

這個效應在緊張疲勞或者煩躁時最為嚴重。越是想壓抑消極情緒人越可能變得抑鬱。抑鬱的人越是想擺脫痛苦的想法就會越沮喪。

“懶癌”學生黨福音,這篇學霸不外傳的方法,教你一步步戰勝拖延


因此我們要直面自己,不要逃避。不壓抑自己的思維。一定要記住,不去控制思想但是要控制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