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關於備受關注的2020東京奧運會舉辦時間,前天傳來了最新消息:因受疫情影響,奧運會允許被推遲至年底舉行。

孫楊被禁賽8年的新聞目前也爭議不斷,關於事情的真相,迄今仍然雲遮霧掩。

今天,想聊一聊關於中國運動員的那些事兒。


文 | 松奈子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有時候,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太強,等來的可能不是金牌。

因為在某些項目上太過強大,導致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可能根本無法達到同一水平,中國運動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平白無故錯失了不少獎牌。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被稱為“體操女神”的劉璇

,24年前,有一段至今令國人無法理解的往事。

那次“莫名其妙”的更改規則嚴重影響過劉璇的體操生涯。

1996年, 波多黎各的體操世錦賽上,16歲的劉璇明眸燦目,臺下掌聲轟鳴。為了衝擊高低槓金牌,她剛剛挑戰完了較高難度的“單臂京格爾空翻”。

這個動作的名字當時也叫“劉璇單臂大回環”——因為動作太過完美,乾淨利落,直接以劉璇本人的名字命名。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在場觀眾和裁判都大吃一驚,他們不敢相信,一個16歲的女孩竟然有這麼一項“絕技”,幾乎所有觀眾都以為,或許一會兒,她就會站上冠軍的領獎臺。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裁判不僅沒有給予金牌,還聲稱“單臂京格爾對女運動員傷害很大,不允許女運動員再做這個動作”,並且將這一項明眼人一看就較難完成的動作更改為“低難度”。

這樣的判決直接導致劉璇不符合比賽規則,打分從第一變成墊底。那天之後,這個漂亮的動作宛如曇花一現,消失在了女子體操賽場上。

男子體操賽場上,也有過令人嘆息的類似事件。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2012年倫敦奧運會,“吊環王”陳一冰,動作完美,摘金在即。

最終卻敗給了巴西選手薩內蒂,而這位巴西選手比賽過程中卻出現過失誤。

陳一冰不解,裁判對他說,“另一位選手雖然失誤,但是有一種缺憾美。”

陳一冰無言,摟著教練失聲痛哭,隨後不捨地親吻冰冷賽場的欄杆。


法新社當時的評論是這樣的:“這實在是令人驚訝,因為巴西運動員的最後落地並不完美,而陳一冰的表現甚至還好於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

這一次,是他最後一次站上世界舞臺,不久便帶著遺憾宣佈了退役。要知道,此前,他可拿下了8個世界冠軍和4個亞洲冠軍。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比陳一冰和劉璇情況要好的是1990年的伏明霞,她至少還是把金牌拿到了手裡。

當時,伏明霞只有12歲,一舉拿下了西雅圖運動會女子10米跳的金牌,成為世界跳水比賽史上年紀最小的冠軍。

美國運動員卻抗議道:“這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比賽,你們怎麼能讓一個兒童來到這裡,讓她參與我們比賽?這是對我們的蔑視!”

於是,國際泳聯修改了規則:滿14週歲才能參加奧運。

而此前,挪威女子花樣滑冰選手蘇佳黑尼,參賽時只有11歲。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還有我國的乒乓球運動員。

中國的乒乓球厲害到什麼程度?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拿個世界冠軍沒問題,但拿個全國冠軍還需努力。”

言下之意,只要出戰世界級比賽,中國隊穩贏,前三甲全拿下也是常有的事。而回到國內呢,全國冠軍的位子只有一個。

因為太過於優秀,一直以來,很多國家都在抗議乒乓球這項運動。這種壓制,自1998年以來就開始了。


國際乒聯陸續進行了九次重大改革,幾乎每一次都與中國隊有關。

比如,為了制衡劉國樑的快攻打法,將38毫米的小球擴大到40毫米的大球。

比如,將原本的有機膠水球拍改成無機膠水球拍,以方便力量更大的西方選手握拍。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怡寧、王楠、郭越

三人拿下冠亞季軍後,我們再也不會看到,三面中國國旗在奧運會乒乓球賽場上升起的情景了。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雖然我們是靠實力“壟斷”了獎牌,但國際奧委會還是決定改革——乒乓球賽場只允許兩名相同國家的球員進行比賽,不為別的,專為防止這種情況再發生。

然而屢次改革的結果是,中國隊終於拿不下季軍了。

因為我們只能拿冠軍和亞軍了。

在一些原本該奏響國歌的時刻,中國運動員發現,有時候強大的實力未必能變成勳章。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被網友戲稱為是中國運動員“被黑得最慘”的一屆奧運會。

著名的

呂斌誤判事件,或許永遠都無法令國人釋懷。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拳擊賽場上,呂斌優勢盡顯,甚至一度將對手打到讀秒,裁判宣佈結果前呂斌興奮不已,已經將手臂高高舉起。

裁判卻突然舉起了對手的手。呂斌一臉愕然,現場觀眾傳來噓聲,連外方解說員都覺得不可思議。

在場的觀眾說,

“毫無疑問,中國應該是勝利者。”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呂斌失聲痛哭,跪下親吻地面。他沒想到,自己擊垮了對手,卻打不敗裁判。

後來《衛報》揭露,里約奧運拳擊比賽中的很多比賽進程,包括比賽名次,可能已被確定。有一夥官員能夠利用他們的權力操縱抽籤結果和評審系統,以確保一些特定的拳擊手勝出。

觀眾知道消息後,一片譁然,然而已經晚了。一個運動員多年來的夢想,已經被斷送。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鄭姝音也沒有想到,自己苦練16年,換來的也是如此不公平的對待。

跆拳道決賽,她明明是大比分領先,卻因為出界和犯規,直接被判輸。按以往的賽制,從來沒有出現過直接判輸的操作。

她在亞軍領獎臺上痛哭不止,雙腿發軟,已經站不住,整個人幾乎要跪倒在地。

現場的觀眾看不下去,在看臺上齊呼:

“China!China!”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鄭姝音對著鏡頭哭道,“我練了十六年,才知道比賽還有這樣的,拜託裁判公平些!”

隨後,她又慚愧不已。

“對手國歌響起來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對不住中國。”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黎雅君在女子53公斤級舉重比賽中成功舉起了123KG,打破了奧運記錄,毫無疑問的冠軍。

然而顯示屏錯報,導致成績丟失,現場裁判改判為失敗,平白無故丟失一枚金牌。

賽後,沒有得到任何解釋,自己還得在微博上道歉。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有網友評論:

“那天,看到你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沒有掌聲,沒有鮮花,沒有歡迎的人群,沒有人記得你原本應是冠軍。”

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又怎樣,無法更改事實。對運動員來說,是十年如一日的苦練,對裁判來說,這卻只是千萬場比賽中短短的幾分鐘。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2019年,短道速滑世錦賽。

現場各種意外頻出令人驚掉下巴。這場爭議極大的比賽中,居然四次重跑,只有三人完賽,中途兩人還摔倒卻未判罰。

第一次比賽中,武大靖已跑在第一位,卻因為有人搶跑不得不重跑,第二次繼續被人搶跑,第三次,武大靖被韓國選手黃大憲帶倒,裁判並未判罰,而是重新發槍起跑。最終武大靖獲得亞軍。


賽後武大靖哽咽著說:

“我都已經計算好了路線。”

“從我專業運動員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會判罰(黃大憲)。但是為什麼沒判。“

他沉默片刻,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好委屈地說:

“能不能讓短道速滑的場地乾淨一點兒。”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除了賽場上的不公平,中國運動員下了賽場,可能還要遭遇不公待遇。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劉翔退賽後,被罵了十年,他曾拿過45枚獎牌,也抵不過2次摔倒。

許多人只記得他的“臨陣逃亡”,卻不記得他曾經的輝煌。

退賽前,劉翔一直是中國的超級英雄,他在北京奧運會上因傷棄賽。那天,他單腿跳到終點,親吻欄架,難過地給自己的運動生涯做告別。

網絡上卻留下了千萬條髒話,說他是民族恥辱。


“劉跑跑,劉騙子,又故伎重演,還跟腱斷裂,騙誰呢!”

“膽小鬼真能裝,演技一流啊!”

“這是陰謀,故意封鎖消息,炒高門票,保護贊助商的利益!”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劉翔後來回憶道:“一旦發生了事情之後,誰都不想替我說幾句。”

十多年後,當他打破世界紀錄的視頻在網上再一次刷屏,許多人才發現,他一直是英雄,他依然會令人熱淚盈眶,他依然是那個披著國旗意氣風發的少年。

人言可畏,真正的英雄,絕不該被迫陷入網絡暴力。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體操王子”李寧賽場失利,回到國內,氣憤、謾罵鋪天蓋地而來,有人給李寧寄刀片,有人寄了一根塑料繩,裡面還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你別吊環了,還是去上吊吧。”

出機場的時候,機場人員看到他,沒忍住說了一句,“你什麼時候摔不好,非要去奧運會上摔?”

大多數人都沉浸在遺憾和憤怒中,對當時的許多人而言,他們需要的是金牌,是能幫助提升國際地位的“民族英雄”。十年艱辛,一朝被淹沒,當時所有人幾乎都忘了,李寧是如何成為”體操王子”的。

曾經的金牌神話,成了“不值得”提起的往事。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還有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移民加拿大的中國第一位擊劍奧運冠軍欒菊傑

女兒心臟先天發育不好,將來智力也可能有問題,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說話。

考慮到加拿大政府對殘疾兒童的撫養有比較完善的資助政策,欒菊傑最終做出了移民加拿大的決定。

當時許多人不解,罵她是“賣國賊”,拿了冠軍就忘了本。


然而事實上呢,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堅持復出,再戰奧運。

這一年,她已經50歲了。

直到這時,一位媽媽和用心良苦和一位冠軍的愛國情懷,才讓那些曾經辱罵過她的人緘默不言。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郎平也有著和欒菊傑類似的經歷,為了陪伴女兒,加上傷病纏身,郎平接受了美國排協的邀請,被國人炮轟多年。

尤其是2008年,她帶領的美國隊贏了中國隊,也被貼上“賣國賊”的標籤。

“中國的女排教練,為什麼要去教美國人?!“

誰能想到,十幾年後,當女排再度跌入低谷,郎平力挽狂瀾。


2013年,一身傷痛的她,不顧家人朋友勸阻,再次執鞭, 一步步帶著全新的女排,重奪失去的榮光。

她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

他們都曾身披榮光,卻因為一時的失利或誤解,被推上輿論頂峰。他們承載著我們很多人的夢想和責任,但不該一併吞下委屈和侮辱。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運動員從入門到世界冠軍需要經歷哪些訓練?

有答主說,意味著4歲就得進區體校,剛進去就得拉韌帶,8歲進市體校,開始常年住校,每週訓練5天半,15歲之前得參加得了全運會,拿獎牌,接著才能開始進軍奧運會,四年一次,機會不多。

在體育訓練中心,有很多小女孩練基本功,會因為疼痛而嚎啕大哭。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這些孩子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會在訓練房裡度過,“金牌”、“運動員”這樣的詞彙是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有極小部分人能夠成為國家級運動員。

每一位國家級運動員,都是萬里挑一,而有能力拿下世界冠軍的,更是絕對的天之驕子。

他們要拿自己的青春做賭注,揹負上父母、教練、國家給的壓力。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辛苦訓練十幾年,走上心心念唸的賽場。

然後,可能因為一次誤判,斷送自己未來的體育生涯,或是因為鍵盤俠的一句話,身心受損。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考慮退役後的生活。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這個曾經被譽為“亞洲第一大力士”的男人叫才力,獲得過60多枚金牌,退役後被組織分配到遼寧體院當保安。在當保安期間,經常被保安隊長以及同事欺負、嘲諷,但迫於生計,沒有計較太多。

5年後,因為沒錢治病而去世,年僅33歲。

有人說,體育運動員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職業之一。

既要為國爭光,流血流汗,還可能遭遇不公平,以及因常年訓練而無法接受太多的教育,沒有一技之長,退役後生活可能無法得到保障。

而即使是這樣,中國仍然有數以萬計的年輕運動員,為了夢想,為了國家的榮譽和體育競技精神,一天一天地練,一日一日地重複。


只能說,中國運動員,真的很難,很苦。

少數人光鮮,大多數人辛酸。光鮮的,背後一樣辛酸。

什麼是競技精神,那就是明知道前方可能充滿苦難、艱辛、不公,依然願意為此付出代價,超越自我。

選擇成為運動員的人,都是人群中的勇者。


真的希望少一些謾罵,多一些公平。別讓公平成為奢侈品,別讓英雄成為受辱者。

祝中國的運動員們能在2020東京奧運會再創輝煌。

願中國越來越強大,中國強,則體育強。

中國運動員“不公平”往事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