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歇為什麼叫春申君?

手機用戶67806167255


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大明人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屬黃國(今河南潢川)人,楚國大臣,曾任楚相。 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


根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

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並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


也就是說“春申君”這個稱謂來自於黃歇的封號。


說到這裡,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君”這個字的第一反應是對對方的尊稱,比如張君、王君,諸君等等,所以從這個意思來講,每個男子可以稱君。


但是春申君的“君”可不是剛剛我們說的這個意思,而是一種封號,和侯一樣,只有諸侯分封給封號的人才能稱君,才能稱侯。

周王室分封的,是國君,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到戰國諸侯都稱王),我們統稱諸侯。 君是諸侯分封的,在自己諸侯國內的采邑,這些采邑的統治者,我們稱之為君。大的采邑的統治者有稱侯的(如成侯鄒忌)他們沒有具體的俸祿,君(侯)可以在自己的采邑裡收稅。君的封地一般是五十里左右,一千戶左右。侯可以是五百里甚至個更多,如秦國的文信侯呂不韋,就封十萬戶。


想要被封為君候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麼你天生貴胄,是諸侯王的親人、親家、倖臣等,有可能被封為君候,比如王族的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親家如穰侯魏冉,倖臣如龍陽君(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等等;當然如果你不是生的好的話,也可以憑自己的本事、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也有可能被封為君候,比如文官有商君商鞅、文信侯呂不韋,武將有武安君白起,馬服君趙奢等等。


老實人侃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春申君是有名的戰國四公子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叫做黃歇。黃歇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到處地拜師和遊學,他見識很廣博,很會辯論,楚頃襄王於是很賞識他。當時的春申君曾經陪著楚國太子熊完,他們一起在秦國做人質十年。後來黃歇幫助太子偷偷逃回楚國,太子熊完後來順利當上了皇帝,他就是楚國的楚考烈王。

春申君黃歇慘死的時候,他的兒子還不是楚王,所以沒法幫助他。在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生病死了,黃歇去給他奔喪,李園派人埋伏在棘門裡面,伺機殺死了春申君和他全家。春申君這一生做了很多厲害的事情,也一直很英明,其實他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動了歪腦子,最終害死了自己。

楚考烈王一直沒有子嗣,春申君於是就非常憂慮,他找了許多婦女給楚王,可是她們都始終沒有生。這時候有個趙國人叫做李園,他帶著他的妹妹,想把他妹妹獻給楚王,可是聽說楚王不能生,就擔心自己的妹妹後來會失寵。

於是他改成把妹妹給春申君做妾。後來她懷了身孕,李園就讓她去勸說春申君,讓他把自己送給烈王,自己的孩子就有可能會繼承王位。結果春申君居然很贊同,李園的妹妹後來生了個兒子,還被立為太子。

就是這個非分之想導致後來自己慘死,楚考烈王去世後,李園搶先入宮,殺了沒有防備的春申君。後來李園的妹妹李嫣的兒子最終成了楚王。

以上就是回答內容,望採納


青城小賤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春申君這個稱呼是黃歇後來輔佐楚考烈王繼位,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國,所以封他為春申君,一般都是有很大功績的人才能有這種封號,比如武安君白起等。

之所以叫他春申君,是因為他的封地在上海等地,所以就以地方的稱呼來作為他的稱呼,所以現在上海的簡稱除了滬還有申。

現在那個地方還有關於春申君的傳說,說黃浦江是由春申君修建的,所以黃浦江也叫黃歇江,春申江等,所以黃歇春申君的稱呼和他的封地是有很大關係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


嘴痕


春申君(前314~前238):嬴姓,黃氏,名歇,東周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