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二十世紀80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應用於臨床,是臨床醫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鑑於MRI對醫學發展的突破性貢獻,MRI研究領域有4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MRI是一種安全可靠的高科技檢查設備,無X線輻射,對人體無危害。作為醫學影像學的高端核心技術,MRI已有近30年臨床應用歷史,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硬件平臺和軟件技術不斷更新,臨床應用領域逐步擴大。

MRI圖像非常精細、清晰、逼真。MRI檢查具有無X線輻射,不用對比劑清楚顯示心臟、血管和體內腔道,可進行任意方位斷層掃描定位精確等優點。MRI臨床適應症廣泛,是顱腦、脊髓、骨與關節軟骨、滑膜、韌帶等部位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一、顱腦MRI檢查

(一)適應症

1.先天性顱腦發育異常:包括器官源性畸形和組織源性畸形,MRI可確診

2.腦積水

3.腦萎縮

4.卒中及腦缺氧:腦梗塞和腦出血等

5.腦血管疾病:高磁場的MR通過血管成像(MRA)技術顯示

6.顱內腫瘤和囊腫

7.顱腦外傷

8.顱內感染和其他炎性病變

9.腦白質病

(二)臨床應用價值

1.MRI對顱腦疾病診斷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過螺旋CT。目前,螺旋CT和MRI對腦部疾病的診斷作用仍互為補充。

2.MRI之所以優於CT,是因為MRI軟組織對比度高,能準確地分辨腦皮質(灰質)、髓質(白質)和神經核團,尤其是腦髓質疾病、腫瘤、水腫等診斷的敏感度更高。

3. MRI能進行任意方位斷層掃描,定位準確。

4. MRI無骨性偽影的干擾,是診斷垂體、顱神經、腦幹、小腦等部位病變的首選影像檢查方法。

5.應用對比劑可以鑑別腫瘤和水腫。

6.頭顱外傷的診斷MRI不及螺旋CT敏感。MRI難以發現新鮮出血,不能顯示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MRI檢查時間長,容易產生運動偽影;帶有監護儀的急症、危重病人不能做MR檢查。

(三)注意要點

1.MRI對鈣化與顱骨病變的診斷能力較差。

2.急診、重危病人,監護儀和急救裝置不能帶入磁共振機房,限制了MRI在上述病人中的應用。

3.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或金屬異物者慎用。

4.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檢查。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二、眼及眶區MR檢查

(一)適應症

1.眼眶前病變。

2.肌圓錐外病變。

3.肌圓錐內病變。

4.眼外肌病變。

5.視神經及其鞘病變。

6.眼球病變:主要是球內腫瘤。

(二)臨床應用價值

1.MRI檢查,無X輻射損害、無痛苦,尤其適合於小兒眼疾的多次隨訪檢查。

2.軟組織對比度好,眼眶解剖顯示清晰;可任意方位傾斜掃描成像,視神經病變較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顯示更準確。

3.皮樣囊腫、黑色素瘤、血管畸形等眼眶疾患,具有特徵性信號強度,易於定性診斷。

4.很少使用對比劑,安全性高。

5.無骨性偽影,圖像細膩清晰。

(三)注意要點

1.可疑眼球及眶內金屬異物者,禁忌做MRI檢查。

2.眼眶、眼球病變:先選用頭表面線圈掃描,若病變很小或需要觀察細微結構時,再加用眼眶表面線圈掃描,以提高影像分辨力。

3.掃描時,囑病人閉目或注視一個目標,防止因眼球活動產生偽影。

4.先取矢狀位定位,然後再取平行於視神經方向的斜位及冠狀位T1加權掃描。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三、鼻咽部MRI檢查

(一)適應症

1.鼻咽部惡性病變。

2.鼻咽部良性病變。

3.其他部位病變侵犯鼻咽部粘膜間隙者。

4.喉部良、惡性腫瘤。

(二)臨床應用價值

就鼻咽部腫瘤的影像學檢查而言,MRI與螺旋CT相比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具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和進行任意方位斷層掃描成像,對鼻咽部的正常解剖或病理解剖情況,比螺旋CT顯示得更清楚、全面。

2.能較早發現鼻咽癌。

3.能充分顯示中、晚期鼻咽癌的病變範圍、大小與浸潤深度,對顯示淋巴轉移非常敏感。

4.能較好地評估鼻咽癌放療的效果。

5.假陽性少。

(三)注意要點

喉部MRI檢查時,囑病人停止吞嚥動作,以減少運動偽影。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四、口腔、頜面部MRI檢查

(一)適應症

1.上頜竇腫瘤和炎症。

2.腮腺區腫瘤。

3.口咽部腫瘤。

4.面深部(顳下窩等)腫瘤,如顳頜關節腫瘤。

5.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徵。

(二)臨床應用價值

1.口腔頜面部、喉部主要由肌肉、脂肪、血管、淋巴組織、腺體、骨組織及神經組成。MRI具有非常高的軟組織對比度,可顯示特徵性信號強度,故MRI比螺旋CT能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

2. 上頜竇腫瘤MRI具有定性價值,並能確定腫瘤的大小、範圍以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

3.口咽部解剖結構特殊,X線和螺旋CT檢查一般難以做出定位、定性診斷;MRI的高軟組織分辨力,在診斷口咽部腫瘤方面較其他檢查方法具有獨到的優勢。

4.MRI是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的一種重要影像診斷手段。

(三)注意要點

MRI檢查時,應取下金屬假牙。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五、胸部MR檢查

(一)適應症

1.肺臟。

2.縱隔及肺門。

3.胸膜與胸壁。

4.乳腺。

5.心臟、大血管。

(二)臨床應用價值

胸部病變MR檢查可做出定位、定性診斷;心臟、大血管病變首選MR檢查。

1.腫塊:(1)鑑別胸壁(乳腺、軟組織、肋骨)和胸腔內腫塊(胸膜、肺臟、縱隔)的性質:如囊性、實質性、脂肪性或血管性(動靜脈畸形);(2)明確腫塊的位置、大小和範圍,能清晰瞭解腫塊與縱隔的解剖關係。

2.縱隔增寬:(1)確定縱隔增寬屬於病理性改變、還是解剖變異;(2)鑑別縱隔增寬屬於實質性、囊性、脂肪性腫塊或血管異常、動脈瘤;(3)明確食管癌管外侵犯的範圍;(4)縱隔炎(纖維化或肉芽腫性)的確定診斷;(5)確定腫瘤對縱隔的侵犯範圍。

3.肺門增大:鑑別肺門增大的原因(血管性疾病、實質性腫塊、腫大淋巴結),鑑別血管和腫塊MRI比螺旋CT敏感。

4.明確腫瘤對胸膜、胸壁的侵犯範圍,對腫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5.鑑別胸腔積液的性質

6.MRI診斷心肌梗塞、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病變、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臟腫瘤,優於其它影像學檢查方法。

7.心臟、大血管病變首選MR檢查。因為 (1)血流低信號或無信號,使心腔與心肌之間形成良好的組織對比度;(2)MRI軟組織分辨力高,能清晰地分辨心肌、心內膜、心包和心包外脂肪;(3)使用心電門控技術,可動態觀察心肌活動狀態,瞭解心肌損害情況;(4)無創傷、無需對比劑,可顯示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腔;(5)無需改變病人體位,可獲取任意方位斷層圖像;(6)快速成像序列能對心臟、大血管的運動狀態進行實時觀察,對心臟功能做出定量分析。

(三)注意要點

1.MR診斷胸部疾患,應結合臨床資料和其他影像學檢查結果,綜合全面分析。

2.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或胸腔內有金屬異物存留者、動脈瘤手術或其他術後大血管上有金屬夾者,禁忌行MRI檢查。

3.心臟檢查,信號平均數2~4次,層厚以6mm~10mm為宜。為縮短檢查時間,危重病人和小兒,信號平均數設為2次;常規病倒信號平均數設為4次,以獲取高質量圖像。

4.不能配合的兒童和躁動病人予鎮靜劑,以確保MRI圖像質量。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六、肝臟、膽系、胰腺、脾臟MR檢查

(一)適應症

1.肝臟、膽系、胰腺、脾臟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以及肝海綿狀血管瘤。

2.肝寄生蟲病:如肝包蟲病。

3.瀰漫性肝病:如肝硬變、脂肪肝、色素沉著症。

4.肝、膽、胰、脾先天性發育異常。

5.膽道梗阻:明確梗阻的部位與性質。

6.肝膿腫。

7.肝侷限性結節增生和肝炎性假瘤。

8.手術、放療、化療及其它治療效果的隨訪和觀察。

9.胰腺炎及其併發症。

(二)臨床應用價值

1.根據特徵性信息變化,能明確病變的性質、程度和範圍。

2.對肝臟、脾臟囊腫和海綿狀血管瘤具有確診作用 。

3.可敏感地檢出早期肝轉移瘤。

4.肝癌手術切除或介入治療術後,療效評估的準確性優於其它影像學檢查方法。

5. MR胰膽道造影 (MRCP)可清楚顯示膽道和胰管,達到替代ERCP的效果。

(三)注意要點

1.膽囊和膽道腫瘤、膽繫結石,特別是結石,MRI低信號或無信號,MR檢查應與B超、螺旋CT掃描綜合應用,取長補短。

2. MR胰膽道造影 (MRCP)可清楚顯示膽道和胰管,但鑑別梗阻性質,應結合多方位MRI圖像信息綜合分析。

3.MR不能確切鑑別胰腺假性囊腫或膿腫;若包塊內含氣體,則提示膿腫。

4. 多數情況下,對胰腺病變的診斷,MRI不及螺旋CT。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七、胃腸道MR檢查

(一)適應症

1.食管病變。

2.胃病變。

3.小腸病變。

4.結腸病變。

(二)臨床應用價值

1.觀察胃腸道惡性腫瘤局部侵犯和轉移情況。

2.以頸段和上胸段食管、直腸診斷準確性高,直腸更適應行MRI檢查。

3.評估惡性腫瘤病人的化療、放療療效;精確估算放射治療的放療野。

4.MRI不能顯示粘膜病變,故胃腸道疾病應首選內窺鏡檢查或螺旋CT和鋇劑造影。

5.MR檢查可確定胃腸道腫瘤的波及範圍、浸潤程度、淋巴結與鄰近臟器受累情況,為腫瘤分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三)注意要點

一般情況下,胃腸道疾病的檢查應以價廉的鋇餐和內窺鏡檢查為主,急腹症可選擇螺旋CT掃描,MRI檢查應作為以上方法的補充。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八、盆腔MR檢查

(一)適應症

1.膀胱、輸尿管、前列腺、精囊腺、子宮、卵巢及其附件的病變。

2.骨盆及盆腔臟器損傷。

(二)臨床應用價值

1.MRI能夠直接獲得矢狀位、冠狀位及其它方位的圖像,有利於盆腔病變的定位、定量、定性診斷,特別適用於生育期婦女。

2.可準確觀察膀胱、輸尿管、前列腺、精囊、子宮及其附件的病變情況,判斷腫瘤的侵犯範圍、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

3.瞭解原發性腫瘤的形態學變化及其擴散、轉移、浸潤範圍,確定腫瘤的分期,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觀依據。

4.隨訪觀察疾病的動態變化、療效及復發情況。

5.對手術後併發症(如新鮮出血腫與陳舊性血腫的鑑別,膿腫的鑑別等)的診斷,MRI優於其他方法。

(三)注意要點

1.螺旋CT的空間分辨率優於MRI,某些盆腔疾病可酌情選擇螺旋CT掃描。

2.檢查前,囑病人適量飲水以充盈膀胱,增加膀胱與鄰近組織結構的自然對比;MR檢查時間較長,不宜使膀胱過度充盈,過度充盈可導致病人不適、躁動,影響圖像質量。

3.帶金屬避孕環者,不適用MR檢查。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九、腎臟MR檢查

(一)適應症

1.腎區腫塊。

2.腎臟感染性病變:腎結核、腎周膿腫。

3.腎臟外傷。

4.腎臟瀰漫性實質性病變。

5.腎移植術前供體腎血管評估。

6.移植腎和腎手術後檢查。

7.腎臟先天性畸形。

8.對碘劑過敏,禁忌造影者。

(二)臨床應用價值

1.MRI能清楚地顯示腎臟的細微組織結構,不用對比劑即能分辨腎皮質與腎髓質。

2.MRI能準確顯示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侵犯範圍;可準確鑑別囊性、實質性、脂肪性的腫塊,定性準確優於螺旋CT;但對鈣化性病變、結石檢出敏感率不及螺旋CT。

3.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可確定病變的部位、性質或先天性發育異常。

4.對腎結核的診斷優於螺旋CT:(1)可確診炎症性病變和腫瘤性病變;(2)可確定病變的範圍,有助於臨床分期。

5.能較好地鑑別腎周膿腫、含尿囊腫、淋巴囊腫等。

6.可判定腎臟損傷的部位、範圍、腎周血腫或尿液外滲以及術後併發症。

7.MRI可比較敏感地、無創性診斷腎移植術後的排異反應;不用對比劑診斷腎移植術後輸尿管壞死、輸尿管狹窄,MRI優於螺旋CT增強掃描。

8.MRI和螺旋CT一樣,對腎實質性腫塊定性診斷有一定困難,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尿路造影、B超等檢查資料做全面綜合分析。

9.腎臟腫瘤MRI診斷是否一定優於螺旋CT等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目前尚無定論。早期腎腫瘤的篩查首選B超檢查,其次是螺旋CT掃描、靜脈尿路造影,必要時做腎動脈造影。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十、腎上腺MR檢查

(一)適應症

1.功能性腎上腺病變:(1)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2)嗜鉻細胞瘤;(3)皮質醇增多症:(1)腎上腺皮質增生;(2)腎上腺皮質腺瘤。

2.無功能性腎上腺病變:(1)無功能性腺瘤;(2)轉移瘤;(3)囊腫;(4)骨髓脂肪瘤;(5)神經母細胞瘤;(6)腎上腺結核;(7)腎上腺出血。

(二)臨床應用價值

1.MRI軟組織分辨力優於螺旋CT,可提供三維影像。可根據組織信號強弱改變特性,對腎上腺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2.MRI診斷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螺旋CT高。

3.應用不同序列信號強弱的改變,可判斷腫瘤內有無壞死、囊變或出血。

(三)注意要點

1. MRI對腎上腺增生和微小腫瘤的鑑別診斷比較困難,需結合其他影像檢查信息,綜合分析。

2.應用31P波譜分析,可對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進行定性診斷和療效追蹤。

3.腎上腺區域腫塊,需與門靜脈高壓導致的脾靜脈彎曲、擴張和脾結節或副脾進行鑑別。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十一、腹膜腔及腹膜後間隙MR檢查

(一)適應症

1.腹膜腔和腹膜後間隙內原發腫瘤。

2.淋巴結病變。

3.腹膜腔和腹膜後間隙內出血、膿腫、炎性病變。

4.腹膜後纖維化。

5.鑑別遊離性或侷限性腹水。

6.鑑別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病變,如動脈瘤、靜脈栓塞、血管發育異常。

(二)臨床應用價值

1.可判斷腫瘤的來源、性質,確定腫瘤的範圍。

2.有助於臨床分期及預後判斷。

3.評價術後療效。

4.橫斷面成像有助於鑑別靜脈解剖變異;冠狀位、矢狀位成像可提供更多的診斷信息。

5.MR可鑑別下腔靜脈內栓子的性質(腫瘤性、血栓)。矢狀位和冠狀位成像,能直接顯示腫瘤性栓子的上、下邊界,為制訂腫瘤性栓子的切除計劃,提供直觀的圖像資料。

6.MR診斷腹主動脈瘤準確性高,不同對比劑能敏感地檢出腹主動脈夾層,診斷準確率與螺旋CT血管造影相近。

7.MRI對腹膜腔和腹膜後腫瘤的定性診斷仍有一定困難。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十二、脊柱MR檢查

(一)適應症

1.椎管內腫瘤:包括髓內、外腫瘤、硬膜下腫瘤、硬膜外腫瘤。

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3.脊髓創傷。

4.硬膜外膿腫和硬膜下膿腫。

5.椎管內血管畸形。

6.脊髓空洞症。

7.脊髓萎縮。

8.椎間盤突出。

9.椎管狹窄。

(二)臨床應用價值

1. MRI是脊柱和脊髓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定位、定性診斷準確率優於螺旋CT。

2.MRI可進行常規矢狀面、冠狀面、橫斷面掃描和圖像重建,亦可提供任意方位掃描和圖像重建,從而更準確地提供三維信息。

3.MRI對脊柱和脊髓病變的解析度比螺旋CT更高,能準確鑑別髓內、外腫瘤,以及瞭解腫瘤侵犯鄰近軟組織內情況。

4.無骨性偽影,圖像細膩清晰。

(三)注意要點

1.需要生命監護的危重病人,監護儀及急救裝置不能帶入掃描間。

2.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或金屬異物者慎用。

3.對椎骨骨性結構本身病變診斷較差。

磁共振(MRI)檢查的適應症、臨床應用價值及注意要點


十三、骨關節和肌肉MR檢查

(一)適應症

1. 骨關節創傷。

2. 骨關節腫瘤與腫瘤樣病變。

3. 骨髓病變。

4. 類風溼關節炎。

5. 強直性脊柱炎。

6. 股骨頭缺血壞死

7. 全身肌肉軟組織損傷或病變。

8. 肌肉軟組織腫瘤。

(二)臨床應用價值

1. 關節內軟骨盤、肌腱、韌帶、滑膜的損傷與病變,MRI是首選的檢查方法。

2. MRI對骨髓的病理變化特別敏感,能早期發現骨轉移、骨髓炎、無菌性壞死、白血病骨髓浸潤等。

3. MRI可對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缺血壞死做出超早期診斷。

4.可準確瞭解骨腫瘤的累及範圍,為確定手術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5.腫瘤切除術、放療、化療的療效評估,MRI比其它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三)注意要點

1.MRI對骨骼、肌肉腫瘤的定位、定量診斷非常準確,但定性診斷缺乏特異性。

2.觀察病灶鈣化、骨化、骨皮質破壞以及骨膜反應等,MRI的敏感度不及X線平片和螺旋CT。

3. MR檢查前,應認真參閱受檢部位的常規X線或CT資料,以便掃描參數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