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知行合一?是知難還是行難?

可心A


知,難在無知。

行,難在不動。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從小聰慧過人,曾信奉“格物致知”,卻未能解答心中疑惑,在官場起伏中,結合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推崇“心學”,提出“知行合一”。

王陽明先生一生探尋真理,為國為民,才華橫溢卻被佞臣排擠,被皇帝貶官,在赴任途中被敵人追殺,所幸憑藉機智逃過一劫。在國家危難時刻,多次率兵平定叛亂,卻未得到重任。眼看百姓受難,國家凌亂,空有一腔抱負,卻無力施展,最終,王陽明先生將自己畢生所得彙集到“致良知”的思想內涵之上。

知,是知識,也是認識。行,是行動,也是實踐。

人們常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最有效率地得到最好的結果。因為專業的人真正懂得這件事,再加上果決的行動,更有希望得到一個好結果。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多次發聲,併為百姓信服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許多人在網上找到他之前講解各種傳染病的視頻,深入淺出,通俗易通,既讓你瞭解疾病的危害,又讓你正視它的嚴重程度。這就是知識和行動的說服力 。

而一個搞管理的去領導一家醫院,在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前提下,對臨床醫生上報提出的種種危險信號視而不見,又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呢?

知,是前提和方向;行,是努力和付出。兩者相輔相成,沒有“知”的“行”,便如無頭蒼蠅一般亂飛亂撞,而沒有“行”的“知”,也只是做白日夢的空想派。





空思我


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明 王守仁 《傳習錄》捲上:“只説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説一箇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説一箇知,又説一箇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説箇知,方才行得……某今説箇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文匯報》1990.3.11:“從曉莊師範到山海工學團, 陶先生 一以貫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學做合一’,力求培養學生從整體上駕馭知識的能力。”


華南文摘


難!


大五DW趙毅穎


知道容易,行動起來比較難!


泉水叮咚50298


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行統一起來才能稱之為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需要從行當中找到規律,知還要到行當中去驗證正確與否,不斷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知難,行也難。


壯壯是好人


知行都不難!知行合一就是幹你最拿手的!知難?行難?都是好高騖遠,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


聚星小院


知行合一意思是指所瞭解和知道的知識和行動能夠達成一致。知道了解容易,而行動保持一致就比較難了。


正心之術


知也無涯!行也無涯!知道了,就可以照著做了,關鍵是能否堅持到底!如果無知,行從何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