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對錯,只求心安

很早就聽過只有小孩子才論對錯,而大人論的是利益 。初次聽說覺得這句話很沒有道理,大人難道就可以不管對錯嗎,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一直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兩者不可能共存,又怎麼會不論對錯。但是當我接觸的事情越來越多,瞭解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句話也沒什麼毛病。

拿我自己經歷的業務流程來說,最開始約客戶吃飯,然後談業務需求,再然後說自己的優勢,最後在簽單。從表面上看這是最正常不過的流程了,但是當我們來看其中細節的時候就會發現問題。大多數訂單是這麼產生的,甲公司的業務員A可能通過自己的朋友認識一個乙公司的員工B,然後A就問B乙公司有沒有業務需求,合同什麼時候到期,而B一般會說不知道,然後A就果斷宴請B並且投其所好,當B覺得自己收穫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會去問相關部門的員工C,並把C介紹給A,這時候A與C之間將會把A與B的故事重演一遍,最後C會把自己的負責人D介紹給A,當然A與D之間的故事將會更加精彩,當A與D完美的談妥後,A請出自己的領導,D也向領導彙報甲公司的種種優勢並決定使用甲公司的服務,這時候A與D分別請出自己的領導,雙方簽訂合同,交易完美結束。

之後乙公司的領導會覺得D做的很不錯,既可以對比各個公司的優缺點又可以從實際出發,當真是一心一意為公司服務,就給D相應獎勵,D接著給C些許獎勵以茲鼓勵下屬。同樣的,甲公司的A也會受到相應獎勵,最為重要的是ABCD還成了好朋友,之間產生了聯繫,互欠了人情,以後辦事也會更加方便。當我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看整件事的時候會發現這似乎是個多贏的局面,既收穫了金錢也收穫了人脈,從公司層面來看一個需要服務一個提供服務,這中間似乎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說到這就想請大家仔細想想你們身邊的業務員或者從事銷售工作的到底是不是這麼進行工作的,如果是,我想請大家尊重他們,不要遇到推銷的就嗤之以鼻,遇到發傳單的就躲得遠遠的,拿一張傳單貌似也浪費不了多少時間,誰也不是天生就高人一等,請尊重每個為了生活而奮鬥的人。生活不易,若非生活所迫,又有誰願意去低三下四,唯唯諾諾。

回到原話題,因為問題同時出在了有關這件事的所有人身上,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沒有問題,從一開始A的非良性競爭,到B的故意斂財,再到C避重就輕的彙報,最後到D的故意斂財加上避重就輕就促成了這一整個事件,整個事件沒有觸犯任何的法律法規,但是理性的來分析一下,整個事件是否可以說是非良性競爭,把正當的競爭關係變成了關係競爭,有了關係便有了腐敗,有了腐敗便有了不作為和亂作為,新興的企業難以繼續發展,老的企業全是關係,人才難以引進,企業很難發展,因為種種關係的存在卻是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整個社會變成了關係社會,從此社會難以進步,因此我們希望從關係社會變成法治社會,從雜亂不堪的關係到條理清晰的明文規定,只有這樣我們普通人才有一個拼命的機會。

從頭來看,甲公司給A下指標,A只能想辦法去完成,A的做法從甲公司的立場來看完全沒有問題,而A為了生存想方設法的完成指標又有什麼錯,還不是被這個社會給逼的嗎。不說企業,就說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抓經濟的那個時候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汙染了多少環境,那時候的經濟發展重要於環境治理,所以我們發展經濟,今天我們經濟發展好了,所以要回頭治理當年汙染的環境,這其中的對錯誰又能說的清道的明,所以不要妄加評論對與錯,也不去判斷對錯,站在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答案,凡事皆有兩面,你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是全對,做的再差也不可能是全錯。不如就此放下對錯,以道德為標線,以法律為底線,但求問心無愧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