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鯤鵬國產替代:華為今年發 2 億美元“紅包”,繼續押注算力創新

開發者是產業生態的靈魂 "。在今天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新任雲與計算 BG 總裁侯金龍如此說道。

那麼這個 " 靈魂 " 價值幾許?從華為為此投入的心力可窺一二。

華為稱,今年將會有 2 億美元用以扶持推動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在開發者扶持上將涵蓋高校、初創企業、開發人員及合作伙伴。而在去年宣佈的沃土計劃,華為透露的數字是,五年內投入 15 億美元。

鯤鵬系產品和生態的最新進展

華為曾在 2019 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明確表示,將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包括面向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面向 AI 計算的昇騰系列,面向智能終端的麒麟系列,以及面向智慧屏的鴻鵠系列等。其中," 鯤鵬 + 昇騰 " 是華為計算產業戰略雙主線。

推进鲲鹏国产替代:华为今年发 2 亿美元“红包”,继续押注算力创新

圖丨鯤鵬計算產業定義(來源: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

尤其鯤鵬亮相至今,打造鯤鵬生態正在以越來越高的頻次出現在各地政府的雲業務合作場合上。據不完全統計,現已有包括深圳、廈門、成都、南京等城市宣佈建設鯤鵬產業基地,相關的鯤鵬概念股也受資本熱捧。

華為鯤鵬生態指的是華為為各行業夥伴提供基於鯤鵬處理器的 IT 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包括 PC、服務器、存儲、操作系統、中間件、虛擬化、數據庫、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服務等。華為鯤鵬體系主要產品包括:芯片(鯤鵬 + 昇騰)、服務器(泰山)、操作系統(EulerOS、鴻蒙)、數據庫(華為 GaussDB)、存儲等。

對於鯤鵬體系產品的市場表現,雲與計算 BG 總裁侯金龍透露,華為正致力於芯片處理器、板卡及主板等,目前,全球已經有 11 家整機廠商基於鯤鵬主板推出自有品牌的服務器及 PC 產品。

推进鲲鹏国产替代:华为今年发 2 亿美元“红包”,继续押注算力创新

圖丨華為雲與計算 BG 總裁侯金龍稱華為當前開發者規模已經達到 160 萬人(來源:華為)

另根據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儘管鯤鵬產業短期仍以政企客戶為主,但華為的長期目標同樣包含面向 B 端、C 端的廣闊市場。

為此,華為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的關鍵舉措將包括開放服務器主板和 PC 主板、操作系統開源、完善產業鏈、制定發展策略、構建開源生態、構建開發者體系、構建標準體系。

上述的幾大關鍵舉措也串起 2020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第一天的鯤鵬進展和未來計劃:在今天的發佈會,華為宣佈,與騰訊遊戲啟動在鯤鵬領域的全面合作;在軟件開源上,與麒麟軟件、普華基礎軟件、統信軟件、中科院軟件所共同宣佈基於 openEuler 的商用版本操作系統。

對於諸多開發者來說,支持鯤鵬開發生態的開發者大禮包,包括髮布 CloudIDE 開發環境服務、鯤鵬加速庫,以及在從三個層面的扶持細則:

高校教研扶持:面向高校,提供 1 億人民幣的扶持金額,包括人才培養、雲資源及樣機支持,同時華為與教育部簽署 3 年協議投入 10 億人民幣,共同推進人才的培養。

初創企業及開發人員扶持:面向初創企業及個體開發人員,以雲資源及線下活動的方式發放 1 億人民幣的補助,每家初創公司最高可獲得 75 萬人民幣的雲券。

合作伙伴發展扶持:面向合作伙伴,提供 6 億人民幣的扶持總額,其中 3 億人民幣一次性研發費用補貼,3 億人民幣的雲資源。

麒麟芯片關鍵人物解析計算產業變革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發佈會還有華為麒麟產品規劃負責人、芯片與硬件戰略 Fellow 艾偉站臺,他更為詳細地解讀了華為計算產業戰略背後的行業判斷。

華為認為,進入智能時代,摩爾定律放緩,傳統計算模式已無法滿足所有應用場景的需求,世界需要異構、雲邊端協同且無處不在的多樣性計算。

未來十年是計算架構創新的黃金十年,多樣性的計算架構創新需要每一位開發者參與進來。這正是為何華為持續推出開發者扶持計劃的原因。

推进鲲鹏国产替代:华为今年发 2 亿美元“红包”,继续押注算力创新

艾偉稱,算力格局正在加速轉換,回顧兩次重要轉變,首先是 X86 以 PC 規模優勢顛覆了 UNIX 主機,其次是 Arm 成功加速端邊雲計算協同,算力架構從 x86 轉向 Arm,半導體產業先進工藝更是由 Arm 架構所牽引,計算正在迎來新的時代。數據顯示,Arm 服務器軟件生態的數量從 2015 年到現在有 40 倍的增加,達到了 2200 多家。

艾偉進一步總結了 20 年來主流處理器總算力變化趨勢:2000 年,x86 提供的算力佔總算力 70%,Arm 僅佔 5%,但到了 2020 年,Arm 已經提供了 82% 的算力,反而 x86 僅為 16%。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是,期間 Arm 平均算力增長的速度是 300000T MIPS / 年,x86 的則為 6000T MIPS / 年,Arm 的算力增長速度是 x86 的 5 倍。這樣的增長速度也幫助更多的硬件人才進入到了 Arm 陣營。

同樣地,新的計算時代也需要新的工具去突破算力增長瓶頸,以延續摩爾定律。

艾偉認為,計算新時代需要創新性的工程智慧,例如繼續提升主頻、降低微架構性能提升代價。華為正在進行的一個探索,就是通過多核並行再次提速性能,如鯤鵬 916 使用了 32 核的 2.4GHz 主頻的 Arm Cortex A72,到了鯤鵬 920,核心數量翻倍,主頻也提高到 2.6GHz,並且採用的是華為自研核。他認為,接下來,在雲 + AI+5G 時代,端邊雲協同成為了現實,還會有更多機會,例如雲遊戲就會是這樣的一個典型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