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前幾天朋友跟我吐槽:“孩子剛上一年級,才一個星期,就用了26根鉛筆,十幾塊橡皮,這也用的太費了吧。”為此,朋友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然而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在和別的家長交流的過程中,說到這件事情,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同樣的困惑。

其實,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都有丟三落四的習慣,沒有幾個孩子不丟東西的,那麼,孩子丟失的這些東西都去哪兒了呢?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東西掉在地上懶得撿

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對於書包、文具、課本之類的,一般都是家長幫忙準備好裝在書包裡,孩子也就不能養成自己收拾的習慣。

在家裡的時候,看到東西掉在地上了,也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去撿起來,到了學校之後,沒有人監督就更不會撿了,東西掉在地上就拿新的用,所以才會出現一個星期用26根鉛筆十幾塊橡皮的情況。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家長去學校接孩子,經常會在學校門口的地上看到各種各樣的鉛筆、文具之類的,這些東西是你貼尋物啟事也不會有人認領的,而這其中可能就有你家孩子的。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跟孩子說,東西掉在地上要撿起來但是如果孩子粗心大意,沒有養成這個習慣,就完全不會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拿去跟同學換東西

孩子都會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如果別的小朋友有的東西,而自己沒有,他就會想辦法去得到,那麼在學校裡,孩子就可能拿鉛筆跟別的小朋友換零食吃,或者拿橡皮去換別人的動畫卡片,所以才會耗費那麼多的鉛筆和橡皮,回到家大人問的時候,因為怕大人責備,就會撒謊說自己弄丟了。

朋友家的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朋友給孩子準備了5支鉛筆裝在文具盒裡,但是過段時間之後,文具盒裡又多了好幾支鉛筆,對此,朋友還非常緊張的跟孩子說:“寶寶,你要是喜歡什麼東西就告訴媽媽,別人的東西可不能拿哦。”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結果孩子說沒有拿別人的,有的是別的小朋友送的,有的是自己拿零食換來的。後來朋友去學校的時候,還特意向老師瞭解了情況,老師說:“孩子們喜歡互相交換東西,有的孩子為了獲得好人緣還會送給別人東西,這可能也是孩子們的社交模式。”聽了這些話,朋友才放下心來。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被別的孩子拿去了

剛上學的孩子,大多都處於調皮搗蛋的階段,班級裡的孩子比較多,有的孩子在地上撿到鉛筆或者橡皮也不知道是誰的,就不能及時歸還給本人,有的可能會放到講臺上,有的乾脆就自己留下了。

有同學撿到東西放到了講臺上,會告訴大家:“如果自己的東西找不到了,就去講臺那裡看看。”當有孩子真去找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講臺上面除了自己的東西之外,還有很多無人認領的東西。

如果你家孩子也經常的丟三落四,或者為了避免孩子的東西跟別的孩子的弄混,你可以在孩子的物品上面寫上名字或者做個標記,這樣就算是丟了,也有可能很快就能找到。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如果你比較在意孩子有丟三落四的習慣,其實,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好的習慣

日本的兒童教育家高取志津香,在報紙、雜誌、書籍上都宣揚“訓練孩子的自主性”的理念,並且還舉辦過多場演講。他創作了《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自我管理》這套書籍,其中有一本書專門針對培養孩子獨立整理物品的習慣,引導孩子主動參與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時還從分類上,交給孩子正確的整理方法,從整理好自己的玩具開始,最終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這套書籍包含了《合理安排時間》、《整理好身邊的物品》、《正確的金錢觀》三本,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以及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學會合理分配。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與其讓孩子不停的奔波在各種培訓班上,不如讓孩子學習一輩子受用的自我管理課。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這套書原價100多,現在活動價只要82元,算下來一本也就二十幾塊錢,一包煙的錢而已,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一年級小孩剛上學一週,用了26支鉛筆、十幾塊橡皮,到底咋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