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開來,口罩從曾經的中國式哄搶到現在的全球高度緊缺。

WHO曾告急:全球口罩等防護品正在耗盡,且面臨長期緊缺!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2月日本豐川市向無錫捐贈4500只口罩及防護服等抗疫物資,最近他們當地面臨著醫護物資緊缺的境地。

在資源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卻實現了讓口罩從年貨到跨界感恩禮的華麗轉身,10倍回贈,當初君贈我五千,如今我回贈君五萬,不念君心似我心,唯願常懷感恩心。

投我以木桃,我們報之以瓊瑤,中國人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行為給我們的孩子們上了一節很好的感恩課,正如網上寫的“you 滴答滴答me,I必嘩啦嘩啦you”,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朗讀者第二季以《謝謝》為主題中曾經說道: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總是和周邊所有發生關係。


“謝謝”存在於各種關係當中,它彷彿是一條長長的線,這一端繫著我們,那一端繫著生命,當中經過著許多的人和事。這條線串起了我們生命中,最寶貴最美好的回憶。

《我戰勝了抑鬱症》的作者格雷姆·考恩在第四次試圖自殺失敗後,漸漸地找到了治癒抑鬱症的方法,其中之一便是心中永存感恩,他每天寫出三件讓自己心存感恩的事情,不管這一天你過得有多艱苦。

兒童教育專家說過:家長鼓勵孩子感恩和期望孩子感恩是有區別的,培養孩子感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感恩教育是我們一輩子的主題,不管是疫情之下還是疫情之後,我們都應該堅持為孩子培育感恩的良田。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一、把握感恩的契機

疫情之下,孩子們不僅僅是旁觀者更是活脫脫的經歷者與生活者。

日更的新聞報道一次又一次的讓孩子見證了防控疫情中英雄的身影,不斷湧出一個又一個暖人催淚的故事。

白衣天使們24小時奮戰在疫情的前線,照料病人,“所謂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終南山爺爺84歲高齡掛帥出征衝在前鋒;警察們提前返崗;建築工人們加班加點趕建醫院;愛心之士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我們要讓孩子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此刻的平安、健康是無數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時間、心血換來的。

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我們周全,默默地點滴回饋社會,這也是他們表達感恩之心的形式。

佛經有云:若人少恩常念不忘,知恩、報恩,得大功德。這次的疫情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更深入的瞭解每一個職業的特點與奉獻,對培養孩子們的感恩之心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二、閱讀中滲透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懂得感恩,我們更應該讓孩子們學會感恩,讓孩子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感恩教育。

武亦姝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三戰三捷,打敗百人團308人次,技驚四座,脫穎而出。


她又憑藉高考成績登上熱搜,新聞中寫道:詩詞才女武亦姝高考613分,將入讀清華大學新雅書院。

她自幼便有讀詩的習慣,讀詩不侷限於背誦,我們需要了解一首詩歌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詩言志、詩寫情,更要懂得詩人們的情緒與情感。

如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孟郊早年貧困潦倒,一直到五十歲時,才有能力奉養母親。

這首詩便是詩人在即將遠行時,對慈母表達內心深深的感恩和愧疚之情。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歲便知事親之理。


炎炎的夏日,他用扇子幫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


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暖床。


黃香的事蹟名播京師,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林海音的《竊讀記》中說道:記著啊,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裡長大的。

感恩的背後,有時是恩重如山的相助,有時候是不動聲色的善良,這些教會孩子如何去感恩與愛這個世界。

孩子們通過閱讀去學習與感知、判斷與揚棄,沉浸與感恩的淨土,我們給予適當的指導與交流,激勵孩子在閱讀中沐浴恩澤。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三、恰如其分的認識感恩

感恩的本質是愛的源泉。感恩是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向前傳遞能量與快樂,是澤被後人;感恩孩子們主動給予另一方回報,是平等;感恩是相互尊重,是自由的愛。

感恩不等於愚孝,我們對《歡樂頌》裡的樊勝美記憶猶新,因為她就是個實實在在的“孝順女兒”。


樊勝美的錢都給爸爸媽媽,而且自己千辛萬苦掙的錢都被好吃懶做不學無術的哥嫂敗光了,每次依舊大筆大筆地給。


樊勝美的媽媽,一次次打電話向女兒討錢,還在電話裡指責樊勝美:“你怎麼不知感恩,你怎麼能眼看著你哥哥嫂子做牢而不救”?

這就是對感恩的一大誤解,真正的感恩是基於父母之愛,並非你父母的養育,如果樊勝美能夠清楚的認識感恩,我相信她的人生會不一樣。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李安曾經說過:孝順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壓力,而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感恩便是這種自然情感的流露。

之前看過一篇高考作文:孩子小時候,每次吃魚時,媽媽都把魚最好吃的魚身給孩子,把最不好吃的魚頭留給自己,並告訴孩子“媽媽最喜歡吃魚頭”。

孩子長大了,吃魚時,習慣性地把魚頭遞給媽媽:“媽,你最喜歡吃魚頭”。

如果給這個作文起一個名字就是“感恩”。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這個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呢,可是我們會發現這是媽媽培養的結果。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們天生便具有憐憫之心,看到別的小朋友哭泣,不到1歲的幼兒就會做出安慰的動作,孩子天生不缺感恩之心,缺的是父母后天的培養。

中國10倍回贈,U滴答滴答me,I 嘩啦嘩啦U,我們的感恩教育課

當孩子們說感恩的時候,他們是幸運的,那說明我們的孩子得到了幫助,而當孩子們懂得感恩的時候,他們是幸福的,那說明我們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讓孩子們懷著感恩的心,在得到和給予之間,去構建起最美好的人與人的關係。

全文2217字,第13篇原創,未完待續️️,關注與支持 ,聽怦然心動的教育故事,用溫暖滋養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