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聲律啟蒙》,全名《聲律啟蒙撮要》,是清代車萬育在元代祝明撰寫的《聲律發矇》基礎上,節錄《聲律發矇》中認為最重要的部分,進行必要的刪改修訂而成,分為上、下兩卷。每卷均有十五韻。

聲律啟蒙讀來郎朗上口,唇齒留香。文字背後,更是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解讀上卷:三江

第一部分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

青布幔,碧油幢,寶劍對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

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嫋嫋,扶疏綠竹正盈窗。


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蓉裳對蕙帳,玉斝對銀釭。

【註釋】

蓉裳:芙蓉花染的衣裳,指華麗的衣服。見《楚辭》:“集芙蓉以為裳”。

蕙帳:香蕙草薰的帳子,蕙:香草名,古代習俗燒蕙草以薰除災邪。

蓉裳和蕙帳,為道士所喜,後漸有隱逸之意。

玉斝jiǎ:最初是指玉製的酒器。後來引申為酒杯的美稱。韓愈: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斚屢舉傾金罍

銀釭gāng:銀白色的燈盞、燭臺。晏幾道: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詩詞引用】

元 仇遠:蘭佩蓉裳似倦遊,東隅雖失尚堪收

白居易:蕙帳徒招隱,茅庵浪坐禪。

晏幾道: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宋 蔣捷:歸來門掩銀釭。淡月裡、疏鍾漸撞。

元 馬致遠:瑩玉杯,青玉斝,恁般樓臺正宜夏,都輸他沉李浮瓜。


青布幔,碧油幢,寶劍對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註釋】

青布幔:青布帷幕。

碧油幢chuánɡ:掛有綠色油布帷幕的官車。

金缸:金質古用燈具。

忠心安社稷:社稷指的是祭土地神和穀神的神壇。引申為國家社會之代稱。《孟子·盡心上》中“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也”

利口覆家邦:《論語·陽貨》中“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詩文引用】

唐 張仲素:獵馬千行雁幾雙,燕然山下碧油幢。

宋 王質 :擲了碧油幢,更擲雙堂印。

李白: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唐 齊己:秋加玉露何傷白,夜醉金缸不那紅。


世祖中興延馬武,桀王失道殺龍逄。

【註釋】

世祖:指東漢光武帝劉秀,恢復了劉姓天下,所以叫中興。馬武:東漢開國名將。

龍逄(音páng):“逄”為“逢”的俗字,夏朝的賢臣關龍逢。中國第一位以死諫君的忠臣。

桀[jié]:桀,夏朝末代君主,姒姓,夏后氏,名癸,諡號桀,史稱夏桀。


【典故】

馬武(?~61年) ,字子張,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後漢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二》及世祖拔邯鄲,請躬及武等置酒高會,因欲以圖躬,不克。既罷,獨與武登叢臺,從容謂武曰:“吾得漁陽、上谷突騎,欲令將軍將之,何如?”武曰:“駑怯無方略。”世祖曰:“將軍久將,習兵,豈與我掾史同哉!”武由是歸心。

劉秀聲威日隆後,更始帝對他生了芥蒂。於是遣使冊立劉秀為蕭王,令他罷兵,與諸將回歸長安。另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將軍攻王郎,馬武拜為振威將軍,與尚書令謝躬共攻王郎。

劉秀攻克邯鄲後,設宴請謝躬及馬武等。想借此誅殺謝躬,沒有成功。宴罷,招攬馬武,欲讓馬武為統帥,馬武推說自己能力不足,劉秀說:將軍久為將帥,深習兵事,難道不比我這樣掾史出身的強嗎?

(掾史是古時的很小的官吏,是漢代各州縣官自行徵辟的小吏,代為處理一些繁瑣事務。)

馬武由此歸心。雲臺二十八將中,馬武是最後一個歸順到光武麾下的。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夏朝末代君王桀荒淫無度,暴虐無道。終日與美女妺(音墨)喜尋歡作樂,還把自己比作永不落的太陽。據說他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作為夏朝的大夫、賢臣,關龍逄實在看不去。他多次向夏桀進諫,不聽。後來有一次,他直接說桀勞民傷財,揮霍無度,上天一定會降下懲罰,懇請國王改變。說完,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


秋雨瀟瀟,漫爛黃花都滿徑;春風嫋嫋,扶疏綠竹正盈窗。

【註釋】

嫋嫋(音niǎo):指煙霧繚繞升騰,也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也可形容聲音延長不絕,有些悲傷,也意為體態柔美的樣子。亦作“嬝嬝”。

扶疏: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詩文引用】

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陶淵明: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黃庭堅: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歐陽修:暖日遲遲花嫋嫋。人將紅粉爭花好。


第二部分

旌對旆,蓋對幢,故國對他邦。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鍾撞。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

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

夏日池塘,出沒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

旌對旆,蓋對幢,故國對他邦。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

【註釋】

旌(jīng):本義為用羽毛或犛牛尾裝飾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幟,又引申為表彰。

旆[pèi]:本意是古代旌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特指鑲在旐旗邊幅的旗飾,引申泛指旌旗。

蓋:車蓋,遮陽之華蓋,狀如傘。

幢(chuáng):張掛在舟、車上的帷幔,指車簾。

九澤:古代九州的大湖泊。。

三江:三條江的合稱,說法不一。最早提出三江的《尚書》以太湖附近的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水經注·沔水》以岷江、松江、浙江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以北江、南江、中江為三江。現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是西南三江: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因“三江源”而蜚聲海內外;一是東北三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


【詩詞引用】

杜牧: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歐陽修: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唐 王若巖:歲月三年遠,山川九澤長。

王勃: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鍾撞。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

【註釋】

岌岌jí:形容山勢高聳。也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如岌岌可危。

淙淙cóng:流水的聲音

【詩詞引用】

白居易: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劍攢。

高適: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宋 張淑芳:風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徑通

劉禹錫:春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

【註釋】

辛紂:殷商最後一個暴君。《史記》:“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按“諡法”:殘義損善曰紂。

子嬰: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


【典故】

武王伐紂

商朝末年,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進諫,一個被殺,一個被囚。太師疵、少師強見紂王已不可救藥,抱著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皆側目而視,緘口不言。

約帝辛三十年(約前1046年),武王九年,周武王大會諸侯於孟津,誓師滅商。

商紂王發兵七十萬在牧野進行抵抗。但這些人很多是臨時拉來的奴隸俘虜湊數的。在周軍強大威懾下,帝辛的軍隊丟盔棄甲轉而攻擊紂王,周軍順勢攻擊帝辛的軍隊,帝辛的軍隊潰不成軍。

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臺,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


楚漢風雲

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大軍攻破武關、嶢關,兵臨咸陽,屯兵灞上,派人勸子嬰投降。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素車白馬(白馬拉車,身著死者白色裝束,古時投降儀式),並攜帶皇帝玉璽、兵符等物,到劉邦軍前投降,秦朝滅亡。

子嬰投降後,樊噲提議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領大軍進入咸陽後,立刻殺死子嬰,併火燒秦王宮室。


夏日池塘,出沒浴波鷗對對;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

【註釋】

營壘:這裡指築巢。一般指堡壘、陣營,軍營四周的圍牆、防禦建築物等設施。

【詩詞引用】

陸游:天山八月霜枯草,陽穀三更日浴波。

元 郭居敬《燕》:陰落東風又海棠,重來營壘語雕樑。小池水漲芹芽知,銜得春泥一點香。

宋 趙令畤:輕鷗欲下春塘浴,雙雙飛破春煙綠。

唐 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第三部分

銖對兩,只對雙,華嶽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寒缸。

青瑣闥,碧紗窗,漢社對周邦。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

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

蘇武牧羊,雪屢餐於北海;莊周活鮒,水必決於西江。

銖對兩,只對雙,華嶽對湘江。朝車對禁鼓,宿火對寒缸。

【註釋】

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是極輕微的重量。成語錙銖必較。

華嶽:西嶽華山,在陝西省華陰市南。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

朝zhāo車,古代君臣行朝夕禮及宴飲時出入用車。

禁鼓:古代宮城譙樓上報時的鼓。另晚上實行宵禁時,聞鼓開始。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預先留下的火種。

寒缸:這裡缸同同“釭”,就是寒燈。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詩詞引用】

唐 韓偓[wò]: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唐 鄭谷:一炷香新開道院,數坊人聚避朝車。

元 張可久:漏聲催禁鼓,月影轉瑤階。

唐 韋應物:空林無宿火,獨夜汲寒泉。

明 楊士奇:蹉跎忽晏歲,寂寞伴寒缸。


青瑣闥,碧紗窗,漢社對周邦。笙簫鳴細細,鐘鼓響摐摐。

【註釋】

瑣闥[suǒ tà]:鐫刻連瑣圖案的宮中小門,後也可指代朝廷。

笙簫:笙簫是2種不同的樂器。笙:簧管樂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由笙苗中簧片發聲,是能奏和聲,吹氣及吸氣皆能發聲,其音色清晰透亮。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

鐘鼓:鍾和鼓。古代禮樂器。可代指權貴人家的音樂,並引申代指富貴。

摐摐chuāng:象聲詞,紛錯貌,高聳貌。

漢社,周邦:漢代,社指社稷。周和漢,是古人認為比較理想的朝代。


【詩詞引用】

南北朝 範雲:攝官青瑣闥。遙望鳳皇池。

李煜: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宋 董嗣杲:風葉半夜摐摐響,老犬獨吠空江秋。

李白: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主簿棲鸞名有覽,治中展驥姓惟龐。

【註釋】

主簿:官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

棲鸞[qī luán]棲宿著鳳鸞。

展驥zhǎn jì:施展才能。

治中:西漢元帝時始置,全稱治中從事史,亦稱治中從事,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相當於副州長。


【典故】

仇覽,東漢官吏。字季智,一名香。善用禮法嚴格要求自己,妻子兒女有過失,脫帽自責。

東漢考城縣令王渙,崇尚以嚴厲治政。聽到仇覽用道德感化人,便委任仇覽當主簿。

有一次曾對仇覽說:“你聽到陳元的過錯,不是治罪而是感化他,莫非你缺少雄鷹一樣的威猛心志嗎?”

仇覽回道:“我以為雄鷹雖威猛,卻不如鸞鳥和鳳凰美好。”

王渙聽後意有所動,說:”棕樹荊棘不是鸞鳳棲息之處,百里的路怎麼是鸞鳳能夠暢快飛翔的呢?“

於是,贈送了仇覽一個月薪資作為路費,並寫信推薦他到京城太學。

仇覽後來成為有名的賢者。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佔有荊州的時候,龐統來投,劉備見他相貌醜陋,就給了他一個縣令這樣的小官。龐統也絕,到任後當甩手掌櫃,不久就被罷官免職了。東吳大臣魯肅聽說後,寫信給劉備,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意思是,龐統是大才,只有委任他治中、別駕駛這中副州長級別的官,才能發揮出他的才能。劉備想起來,諸葛亮之前也說過這個人是大才。就趕忙招來,一番談論後,認為他確有大才。就委任他為治中,和諸葛亮一樣器重。後來輔劉備入蜀得川,讓劉備真正成為一方諸侯。


蘇武牧羊,雪屢餐於北海;莊周活鮒,水必決於西江。

【註釋】

鮒(音付):古書上指鯽魚。

【典故】

蘇武牧羊,從略。


聲律啟蒙解讀,美文背後的故事:三江

莊周活鮒

《莊子。外物》裡記載了一則故事。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莊周去向監河侯借糧米,監河侯說等我收好租了再借給你,而且借你三百金。莊周變臉,說起了一個寓言。

他說:我來的路上,碰到一條魚,被困在路上車轍碾出的小水潭,向我呼救。我說,好啊好,等我去南方遊說吳、越國王,再引來西江的水來救你,可好?

小鯽魚怒道:你忽悠我呢?我好歹也是東海海神的臣子。是這麼好騙的嗎?只要一升半鬥水就可以活了。你竟然和我扯這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到死魚攤上去找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