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區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安次區廣泛動員黨員、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六支隊伍”主動擔當、衝鋒一線,為全力防止疫情蔓延,維護全區群眾生命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築起了一道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金色黨徽戴在胸,先鋒尖兵衝在前。疫情就是集結號。疫情發生以來,安次區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強大的工作優勢。廣泛號召城區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304名黨員幹部脫崗支援無物業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一線“亮身份、作表率”。全區288個村街、38個社區在“兩委”幹部的帶領下,廣大黨員幹部帶頭衝上一線,帶動群眾紛紛加入志願服務隊,全區共設置黨員先鋒崗492個,組建黨員先鋒隊540餘個,防疫陣地前沿樹起一面面黨旗。北史家務鄉北昌南隊村黨總支書記常永強強忍至親離世的悲痛,僅用10個小時料理完老人後事,迅速回到工作崗位,成為一名隱藏悲傷的戰“疫”勇士。落垡鎮黨員全部佩戴黨徽上陣,既當疫情防控指戰員、檢查員,又當宣講員。年過七旬的葛漁城鎮北街村黨支部書記胡汝海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勇於擔當、衝鋒在前,以古稀之軀挑起全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大梁”。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區700餘個“紅色堡壘”、1.5萬名黨員挺立在農村、社區疫情防控最前沿,一線崗位時時能聽到黨員的聲音,處處可以看到黨員的身影,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

軍綠衣衫不褪色,退役軍人勇支援。退役軍人們發揚軍人特有的能吃苦、能戰鬥、能忍耐的紮實作風,積極協助村街、社區做好疫情排查、蹲守宣傳,守護著一方百姓平安。疫情暴發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機關7名退役士兵主動請纓,組成抗“疫”先鋒隊,到無物業小區進行24小時防控值守。葛漁城鎮豆佃窯村梁寶金、小馬場村宋慶鑫等退役軍人積極參與義務執勤,主動承擔村街消毒任務。楊稅務鄉100餘名退役軍人第一時間參與到村街走訪排查、巡邏宣傳工作中,默默守衛村民健康。仇莊鄉陳家務村黨支部書記賈長海,用日誌的形式記錄村街一線的防控故事,展示一名退役軍人、村街幹部的責任與擔當。

白色衣褂穿在身,醫護人員齊上陣。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白衣天使們不懼病毒威脅,用行動丈量戰場,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堅毅身影。安次區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肖曉琳,一位懷孕7個多月的孕媽,義無反顧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連續20余天奮戰在一線,詮釋了一名“疾控”人的堅守。安次區醫院院長鬍連軍母親離世仍然堅守一線,動員全院黨員幹部職工請纓支援一線,三名醫務人員進駐廊坊市第三醫院,參與一線救治。長征醫院黨支部書記張志瑾勇於擔當,主動請纓,向院領導遞交請願書,自願到防控一線參加戰鬥,成為全市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轉運工作組第二小組的一員,守護“生命轉運線”。

紅色袖標展鮮豔,志願隊伍強保障。黨員先鋒隊衝鋒在前,志願者服務隊也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展現出了奉獻互助的樸素真情。風雪交加,碼頭鎮盧七堤村黨員及志願者堅守村口陣地,高呼“疫情不走我不走!我為家鄉守門口!”響亮口號,喊出了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雨雪過後,看到村民出行不便,葛漁城鎮邊墳村“90後”村街幹部帶領青年志願者免費為群眾送去蔬菜,得到群眾的普遍稱讚。危難面前,北史家務鄉劉各莊村21名黨員主動請纓,志願加入到村街防疫工作。安次區民營企業晟泰聯合黨支部書記王賓鵬,不僅主動捐款捐物,還自購設備和物資,走遍大街小巷為群眾義務消毒,噴灑出一名普通黨員愛國愛家的赤子情懷。

鏗鏘玫瑰競綻放,巾幗英雄保家園。奮戰在一線的“娘子軍”發揚不辭辛苦、吃苦耐勞精神,迅速奔赴工作崗位,用實際行動撐起了阻擊疫情的半邊天。調河頭鄉前馬莊村黨支部書記信寶香帶病連續戰“疫”,切實用嚴的舉措、實的作風撐起疫情防控的半邊天。光明西道街道、銀河南路街道多位社區居委會女書記披掛上陣,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工作在一線,戰“疫”為人民。永華道街道藍波灣社區普通社區工作者董豔軍,孩子剛做完骨髓移植手術,尚處在術後恢復的危險期,她毅然返回崗位,抗“疫”一線不缺席。北史家務鄉小王莊村黨支部孟令玉、陳克娜婆媳並肩前行,通力協作,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著一家之力。

銀髮老人厚情懷,離退休幹部灑餘熱。全區離退休幹部充分發揮餘熱,積極要求、主動承擔,為消除群眾恐懼心理、堅定必勝信心作出了積極貢獻。仇莊鄉西尤莊村曹佔發、南辛莊村何殿仁曾是村街黨支部書記,憑藉在群眾中的威信,堅持每天定時利用村街大喇叭宣傳,讓疫情防控知識深入人心。教育局退休幹部李樹志創作十幾首詩歌,東沽港鎮“草根詞人”王立文創作抗“疫”歌曲,為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們提振精神、鼓舞士氣。楊稅務鄉84歲老黨員親筆寫下一幅幅關於防疫的宣傳標語,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支持防疫工作。銀河南路街道耄耋老黨員徐淑芳用紅色書信表達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牽掛,展現了一名老黨員心繫組織、心繫群眾的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