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華為p40發佈會沒有公佈DxO排行?

aliangcn


如何看待華為p40發佈會沒有公佈DxO排行?

華為P40由於沒有公佈DXOMARK評分,引發了熱烈了討論,不過我卻認為這並不算太意外,甚至說情理之中。

華為為什麼不公佈P40系列的DXOMARK評分

個人猜想有以下幾種可能:

1、華為的拍照性能已經有目共睹,無需再證明些什麼,況且DXOMARK並不能直接等於實際拍照體驗,盲目追求分數沒有太大的意義。

2、國內用戶大家很看重DXOMARK評分,然而從國外蘋果和三星的銷量來看,國外用戶不一定在意這個分數。

3、留在國內發佈時,公佈分數。因為據爆料華為P40系列分數將會非常高,在那時候公佈可以再次帶來熱點,碾壓友商。

4、DXOMARK評測人員受疫情影響並沒有上班,所以無法評測。

作為非常關注拍照的用戶,我是非常希望華為P40系列能夠早日公佈分數的,雖然分數不能代表體驗,但是對於消費者選購手機還是能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如果贊同我的觀點,歡迎評論關注,我是神奇碼農,專注科技趣事、解答。

神奇碼農


華為P40 全球線上發佈會如期而至,帶來了新一代頂尖攝影旗艦,不過,這次發佈會卻改掉了“刷榜 DxOmark”的習慣,讓一眾提前留榜想要見證歷史的小夥伴閃了腰。那這場沒有“震驚世界”的發佈會,我們該看什麼?不妨聽老Q 跟你絮叨絮叨!

1.“一孔毀所有”的設計

印象中,華為 P 系列的設計一直都很出色。這次的華為P40 系列自然也不例外,標準版依舊是直板屏,但 Pro 系列卻將屏幕玩出了新花樣,將屏幕的額頭和下巴也做成曲面,和兩側曲面遙相呼應,組成了“四曲滿溢屏”,個人感覺,這塊屏幕在感官方面更加驚豔,也比“瀑布屏”更加實用。不過,也有一個毛病,左上角開孔太大,影響了整體觀感。

關於屏幕,華為P40 Pro 系列用上 90Hz 高刷屏,而標準版依舊是 60Hz。

再來看看背面,華為P40 標準版和 Pro 版的常規色系就不在這裡吹牛了。值得一吹的是華為P40 Pro Plus 的背面,全系使用全新陶瓷工藝打造,做成了能夠防指紋的啞光面,有黑白雙色,在打造經典的過程中透露出一絲需要用金錢才能堆砌起來的逼格。

如果你看完上面兩段,認為華為P40 只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那就錯了。得益於出色的工藝,華為P40 應該是當下最出色的小屏旗艦了,同樣是 6.1 英寸屏幕,整整比 iPhone 11 小了一圈,體重也輕了一大截,僅 175g,但電池並沒有太過將就,依舊有 3800mAh 的容量。

關於設計就說到這裡吧!再放上一張讓人想吐槽它屏幕大開孔的圖,話說,都把屏幕的額頭和下巴縮到這麼小,就不能把開孔做得小一些嗎?

對了,華為P40 Pro 系列支持 IP68 級防護,華為P40 支持 IP53 級防護。既然華為全程都漠視某米,我就不提想要衝擊高端卻不支持防水的某米旗艦了。

2.不用 DxOmark 也能“裝X”的拍照

要說就得說它最牛的那款,對!那就有 5 顆攝像頭的那款——華為P40 Pro Plus,和三星Galaxy S20 Ultra 一樣,攝像頭配置堪稱豪華。

超廣角電影攝像頭:40MP主攝:50MP(廣角,索尼定製 RYYB 傳感器),OIS10 倍光變攝像頭:8MP,OIS,支持 100 倍變焦3 倍光變攝像頭:8MP,OIS(貌似也是 RYYB 傳感器,發佈會講太快,記不大清楚了,應該不會錯)ToF 鏡頭這個組合有多牛呢?

無損光變,據餘承東介紹,華為P40 Pro Plus 是實實在在的 10 倍光變,而三星Galaxy S20 Ultra 的 10 倍光變是由 4 倍光變通過裁剪得到的。

變焦夜拍也能出大片,這應該得益於那枚搭載了 RYYB 傳感器的 3 倍光變攝像頭。

例行踩友商,華為P40 Pro Plus 100 倍變焦下的細節展示,比三星Galaxy S20 Ulta 好不少,不知道使用 100 倍變焦拍攝時是不是也會抖到不能對焦?

另外,AI 拍照也有了新的玩法,AI 精彩時刻能夠幫你精準捕捉最佳鏡頭、AI 去遊客能幫你 P 掉“亂入”的遊客,AI 去影能夠幫你去掉玻璃上反射的影子。這些功能都很不錯,不知道會不會通過系統更新推送給其它機型。

在視頻拍攝方面,華為P40 Pro 系列擁有定向波束成形的三麥克風陣列,在視頻錄音方面有不俗表現,餘承東在講它時用了“音頻變焦”這個詞,意思是指能夠通過華為P40 Pro 系列實現遠距離精準拾音,從發佈會現場演示片來看,的確不錯。

其它如超感光夜拍、雙景錄像等已經見過的,就不再囉嗦了!

就拍照而言,雖然這次發佈會少了“刷榜 DxOmark”這個常規環節,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P40 Pro Plus 依舊是手機圈裡最頂尖的拍照旗艦。

3.走在前沿的通訊和“有待完善”的生態

若不是這兩年 5G 推廣普及,怕是很多人都忘了華為除了是手機制造商外,還是一家實力超強的通訊公司。在華為P40 發佈會上,華為又帶來了新的通訊科技——“雙 SIM 實體卡+eSIM 虛擬卡”。

不過,即便這樣,也是一機雙號——“主卡+副卡/eSIM 卡”模式,實現不了一機三號。不由想到了之前魅族無實體卡的概念機,雖然華為沒有取消實體 SIM 卡,但已經開始在手機內集成 eSIM 模塊。如果運營商願意改革,估計無 SIM 卡時代很快就能來臨。

華為P40 系列的配置沒有太大變化,依舊是麒麟990 5G SoC,但和之前麒麟990 5G 機型不同的是,它支持 WiFi 6,而且網速一騎絕塵,是高通系的 2 倍。不過,想要享受這樣的網速,需要換上 WiFi 6 路由器和千兆以上的寬帶,這又是一筆不菲的銀子。

雖然華為的拍照和通訊很牛,但依舊掩蓋不了它亟待完善的生態。還是先囉嗦兩句 EMUI 10.1 無關痛癢的更新吧!增加 3D 熄屏顯示時鐘和一些好看的主題,給之前的語音助手“小E”換了一個國際範的名字“Celia”,還有新的更方便的多窗口模式。除此之外,便是華為痛定思痛做出來的“移動服務”了!

發佈會上,餘承東在唸上面這頁 PPT 上的數字時,底氣遠不如講拍照和通訊時那麼足,畢竟另起爐灶著實太難了。好在,最難的框架已經搭建起,剩下的,總會一點一點逐步完善的。


電商品鑑


我覺得應該理性去看待DXO評分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排除所謂DXO已經被手機廠商買通這一說法,否則今天的討論將毫無意義,其次我覺得對於DXO評分應該進行一定理性的看待,因為在目前為止,同等價位上的旗艦手機在相機能力方面真的幾乎很難拉開過大的差距,除非是放在一塊兒對比,否則是很難看出來區別的。

再來就是DXO對於手機影像方面的評分是有他們的一個比重在裡面的,他們認為哪一部分更加重要,就會相應提高比重得分,但有可能這並非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應該去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款手機,而不應該盲從DXO的評分標準。


VITA維他們


華為P40已經沒有去dxo跑分的必要了吧?影像王者,只需蓄勢以待。

其他方面優勢確實不是很明顯,但要說影像,如果華為稱第二,那也沒人好意思說第一了吧?在影像方面,P系列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早已拉開,P40只不過鞏固了這一優勢而已,用5000萬像素攝像頭吊打某米1億攝像頭,華為對鏡頭的調教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強大。

超感知徠卡四攝,電影鏡頭,加上華為無可挑剔的調教手段,再加上AI AWB算法,50倍數字變焦,真正的技術不需要用跑分來證實。

很多人都說P40除了影像,其他被米10吊打,我看未必,首先從始至終華為P系列的定位就是影像,影像王者,其他方面並不輸你,怎麼就被吊打了?簡單對比華為和某米便可發現,華為的旗艦都是以特色區分客戶,而某米都是以價格區分客戶,兩種戰略誰優誰劣,市場已經給出答案了。喜歡拍照就買P系列,商務人士就買mate,為什麼要這樣區分,因為從古至今,用戶都是眾口難調,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有了自己顯明的特色,用戶才能記住你,反觀某米,用戶除了記住他的性價比,還記住了什麼?


奈客


我倒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理由有三個:


  1. 科技的本質還是以人為本,所以並不是技術堆砌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消費者認可與否是檢驗產品好壞的最好標準。曾經在手機並沒有那麼平民價格化的時候,有廠商用性價比,用技術指標去開拓市場,但時至今日,你會發現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性能都差不多,最起碼也都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且在不同的領域有所側重。因此技術性指標已經不再是買手機的唯一標準了。

  2. 不得不提及當初乃至現在手機領域的老大蘋果公司,在其創始人喬布斯還在世的時候,蘋果手機的亮點,除了硬件的紮實上,還有一點就是產品的設計上,去培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從按鍵手機到全屏手機的變化,充分證明了一點,消費者有時候並不知道它需要什麼,只有當你給出了它具體的實物,然後他會認同並接受,當然這有一個前提,你的產品設計的確實有前瞻性。

  3. DxO排名的公信力在下降,一方面來自消費者對超高評分的麻木,另一方面在於DxO的區分度越來越小,說服力也越來越弱。如果真的想評分,我覺得華為還是會在相關網站公佈其得分,但是官方覺得沒必要當成賣點來宣傳了。


因此我覺得,以後誰的手機設計的更符合我們的使用習慣,還能夠提前想到我們以後會缺什麼,那就是手機下一個賣點。

黑夜裡的詩人


1、DXO是需要付費評測的。

2、目前華為不太在意這個評測了,就像之前的魯大師跑分,沒有太大的意義,評分再高還是需要用戶實踐。

3、評測也需要時間,估計還沒發佈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