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招生屢禁不止,家長裹挾其中,左右為難,怪圈怎樣才能打破?

3月份,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門相繼發出通知,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其中: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2020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於3月10日發佈;

《江蘇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於3月12日發佈;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於3月11日發佈。

三省市的文件中,都突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必須遵守“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原則;上海市明確要求招生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測試、測評、面試、面談、調查;江蘇省則強調全面實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堅決杜絕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不得通過筆試、面試、評測等方式招生,嚴禁以各類競賽證書、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浙江省要求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挑選學生,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掐尖招生屢禁不止,家長裹挾其中,左右為難,怪圈怎樣才能打破?

小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

其實,三省市的上述要求都可以歸納為一點:制止掐尖招生。

1、掐尖招生好不好?見仁見智,各執一詞。

贊同掐尖招生者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應該到各方面條件都好的學校就讀。好學校具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優秀的教師團隊,專業化的教育管理者,學生身處其中,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都會有更大進步,應予提倡。

反對掐尖招生者認為,在業務教育階段,就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違背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公平原則,壞處多多,必須制止。

對大多數家長而言,面對掐尖招生的做法,可謂愛恨交加,苦不堪言。每到4或5月份,甚至上一年的12月份,就要考慮自己家孩子讀書時,選擇學校的問題。

招生學校也常常不失時機地放出大招,多管齊下,爭取招到更多更好的學生:例如加大對本校的宣傳力度,誇張一些也無所謂;聯合校外培訓機構,頻繁組織考試,競賽,給學生頒發各種獲獎證書,根據考試名次和證書錄取學生;組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到本校參觀,聽講座,甚至提前入學搞軍訓;給低學段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送購物卡,為學校推薦學生,等等。

因此,每到招生季節,家長一天可能會聽到很多招生信息,真真假假,難以辨別,無所適從。

掐尖招生屢禁不止,家長裹挾其中,左右為難,怪圈怎樣才能打破?

小學生的家長也應該是快樂的

2、掐尖招生的四大壞處,不可不說,無法迴避。

首先是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經濟負擔。我們經常看到在週六、日,或寒暑假日裡,很多學生奔波於各種託管班,補課班,提高班、特長班等教育培訓機構,參加文化課或音樂、美術、甚至體育方面的培訓;本來學生為了發展自身特長,強化基礎知識,在學有餘力的前提下,參加課外培訓學習也屬正常;但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尖子而被掐走,不得不把培訓成績和升學綁到一起,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當然,培訓也不是免費的,每個家庭都得為此支付一筆不菲的培訓費。

其次是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常常聽到有家長叫苦,自己的孩子在小學、初中學習成績不錯,屬於所謂尖子生;到高中或大學後,變得無心向學,成績一落千丈。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厭學,之所以厭學,與其小學或初中階段過重的學習負擔有很大關係。

掐尖招生屢禁不止,家長裹挾其中,左右為難,怪圈怎樣才能打破?

厭學的學生,其內心也非常痛苦

第三是容易滋生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低學段的學校手裡握有生源,生源就是資源,優質的生源就是優質的資源,每到招生季節,高學段的學校為了招到更多更好的學生,常常要向低學段學校的老師送購物卡,請吃飯等等,這筆開支被稱作招生費;另外有教學質量比較好的學校,借勢擴張,名校辦分校,形成教育巨無霸,當這些學校把尖子生掐走後,再通過設置重點班,實驗班、快慢班等等,向家長收取所謂的擇班費;向線下差3到5分的學生家長收取擇校費。

第四是破壞了教育公平原則。早在2019年5月份,教育部辦公廳曾發佈關於嚴格規範大中小學招生秩序的緊急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規範招生秩序,促進教育公平。因為大家看到的事實是,尖子生屢屢被掐到強校,把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甩給弱校,使得弱校學生不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對這部分學生來講是不公平的。

掐尖招生屢禁不止,家長裹挾其中,左右為難,怪圈怎樣才能打破?

教育均衡發展才有教育公平

3、總的來說,掐尖招生,弊大於利。

要徹底打破這個怪圈,關鍵是首先要做到教育均衡發展,其次是各項制止掐尖招生的措施能夠落實到位,而且要形成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年年抓,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