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又到了一年一季的麦收时节,大家忙着割麦,然后拉回场上(农村专门跺麦子的空地)。这个时候偏偏是母亲怀孕快生产的时候,怎么办呢?在那个年代没有不干活的女人,哪怕是孕妇,但是母亲临盆时的那天夜里,却下起了大雨,她还想着赶快生吧,生完后好干活。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这是莫言的散文《母亲》,写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里母亲坚强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晚上生孩子,中午还在打麦场上干活,生完孩子的月子里又冒雨去抢场。这样干活的农村人多的是,但边生孩子边想着要干农活的人却并不多见。

《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及历史学家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追溯过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远古时候,人类生存环境极度苛刻,一般在灾难到来,或猛兽追击下,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都会逃命,而孕妇也要跑,有的女人就在猛兽追击的路上生下孩子,而后又不停歇的提着婴儿继续跑,防止猛兽追到。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就支援湖北的护士们来说,人们不禁会送上一句赞美;女子本弱,为“疫”则刚。

为了追忆和赞美母亲,莫言特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咋一看书名,这部小说真有点下三滥,上不了台面,刚出版也遭到了不少人诟病,甚至是辱骂。可是,仔细看时,我们错了。

莫言在小说里大篇幅描摹了母亲生存的无辜和背后的无依无靠,在动荡的社会下,母亲犹如浮萍,所受苦难,甚至是灾难,她都坚强挺过。在迫不得已的环境里生下了八胎儿女,而且都是和不同的男人生下的,她的原始婆家更叫人啼笑皆非。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本来逼着她生儿子,结果婆家的男人又无性能力导致母亲被婆家逼着和外人生,就是在这样荒唐的生存故事中,母亲艰辛万苦地把儿女都养活了大了。不管是被逃兵轮奸还是被瑞典牧师引诱,结局都是一样的,在乱世纷纭里活下来,于炮火连天的大地上还安然无恙把孩子们拉扯大。

这难道不是母亲的伟大之处吗?

这当然是小说的虚构,也是莫言的写作惯例,不过《丰乳肥臀》里的母亲确实和现实中散文的《母亲》有着共同的特点-伟大。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她晚上就要生孩子了,中午还在打麦场上干活,生完孩子的月子里又冒雨去抢场;她忍着病痛去为生产队食堂推磨,换回麸皮带回家,甚至把粮食囫囵吞到胃里,再回家用筷子探喉咙催吐,“反刍”给婆婆和孩子吃;她去集体的麦田里捡麦穗,被看守人打翻在地……母亲拼尽全力,养家糊口,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保证了一大家人度过生活困难时期,保证了儿女们能够长大成人。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在母亲上了岁数时,也因常年积劳患上了难以言表的病,痔疮。那时代缺医少药,庸医当道,就用稀奇古怪的方子让母亲尝试。不止母亲一人是遭遇者,旧时代有太多人都亲历过,落后岁月里带来的痛苦。

曾几何时,鲁迅笔下的庸医给鲁迅和鲁迅的父亲也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在极度贫乏的基础上要小小的鲁迅弄药引子;

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芦根倒是好找,经霜三年的甘蔗虽然费劲,但也能弄得来,然而蟋蟀还要原配,这个怎么弄得来,谁又见得蟋蟀有没有出过轨……无语,不久后鲁迅的父亲还是离开人世了。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莫言的母亲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当痔疮发作时,莫言词不避讳,写到母亲在老人的授意或忠告下脱了裤子,坐于烤烫的石头上磨蹭……如果你不读莫言的散文,就真不知道痔疮还有这样哭笑不得的治法。

隔着遥远的时代都能笑出来,但隔着文章都能让人疼得舍生忘死。笑,那是因为非自己的母亲,而疼的是作者莫言,疼在心底的感慨!

家境固穷,但吃上一顿好的,还是可以的,而母亲绝不这样,她要把最好的留给莫言和他的姐姐。莫言在文章中说到,母亲为我们好就算了,“恐怖”的,母亲还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这一点很让莫言心疼;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与一般家庭相比,莫言的家有点特殊。由于未与叔叔分家,是一个有十三口人的大家庭。在那个缺吃少穿、饥寒交迫的年代,光是十三口人的吃饭就成了个大问题。而母亲只能干得最多,反而是最后一个吃饭,身材矮小的莫言常常踮着脚才能看到没什么热气的锅底,那时母亲开始吃的时候,锅里已经没什么了!

为了自己的母亲,莫言不止写过一篇文章,在很多散文里他都提到过母亲,在小说里也常常以母亲的事迹为素材,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怀念母亲,用字迹记叙她伟大的母性和担当。

莫言:母亲刚生完孩子,就在雨中顶着头布去收麦子了

参考文献;

《远古以来的人类生命线》

莫言;《母亲》、《丰乳肥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