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演員陳坤之前發過的一條微博:“什麼樣兒的人,住什麼樣兒的家”。


在他的配圖裡,有很多家裡的角落,比如佛像前供著的鮮花、隨處可見的書、整齊劃一的手辦,給人以清新儒雅的少年感。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作家劉亮程說:“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裡度過的生活。”


深以為然。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氣質,整潔或凌亂,寬敞或壓抑,繁複或極簡。家是什麼樣,生活就是什麼樣。


一個人的家,最容易暴露他的生活層次。

1

家的樣子,你的樣子


“要是你跟人回家,他家沒書,別上他。”


這是導演沃斯特曾說過的話,雖然聽起來使人發笑,但細想下還蠻有道理。


當你走進一間屋子,總會情不自禁地打量房間的格局。


放滿書的房間,能讓人聯想到主人的睿智努力;盛滿綠植的房間,會讓人感慨主人鮮活有趣;而佈滿垃圾的房間,則會對主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我有個女性朋友最近就有這方面的困惑。三天兩頭髮來臥室的照片,諮詢我的問題千奇百怪,比如,書挑哪本顯得更有文化,床上擺什麼玩偶最可愛……


問了一下才知道,熱戀期的男友即將登門拜訪,她如臨大敵,一心想呈現出最完美的樣子。


我當然非常理解她的緊張,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識:房間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屋子邋遢,人會過得將就;屋子有格調,人就相對高配。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破窗效應”。


一座房子的窗戶破了,沒人修,隔不久,房子其他的窗戶也會被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的塗鴉沒及時清洗,很快牆上就會佈滿各種塗鴉;


原本乾淨的地方一旦有了垃圾,人們會毫不猶疑地在這裡繼續丟棄。

生活中,那些我們不以為意的凌亂,隨意丟棄的垃圾,其實就是那扇破掉的窗戶。原本就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裡,但房間一團亂麻,只會讓心情跌到谷底。


你有沒有發現?


很多生活的破碎,其實,都是從最初的一件瑣碎開始的。


我們居住的房間就像自身的折射,很多時候,判斷一個人生活狀態的好壞,看他呆的屋子就夠了。

2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把荒蕪的地方變成家

有段時間,我瘋狂迷戀《夢想改造家》這類家裝節目。看著原本雜亂擁擠的房間,在設計師的幫助下變得井井有條,內心的愉悅感油然而生。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拼命工作、賺錢,沒時間沒精力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


不少人在朋友圈活得光鮮亮麗,但一回到家裡就被打回原形。


被雜物塞滿的房間、沒有任何美感的佈置,來不及傾倒的垃圾,水池裡堆積如山的泡麵碗,家裡亂七八糟,生活自然也一團如麻。

看別人整理家的時候感到舒心,是因為房間的乾淨整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心情。


很認同設計師青山的工作理念:打造家,就是在打造生活。


我一直覺得,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把荒蕪的地方變成家。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怎麼花最少的錢,提升出租屋的格調?


高贊答主潘森,在廣州租了一間十平米左右的小單間,僅僅放得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絲毫談不上小資或格調。


但他花費週末的時間,採購了地板,牆紙,裝飾……用了僅僅700塊,讓小小的出租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房子安頓下來了,很快,他也找到工作。潘森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有一句經典臺詞:


我們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在我看來,消耗精力在美好的事物上,身體也許暫時會勞累,但焦慮感和空虛感反而會煙消雲散。


今天善待的家,很可能就是人生的縮影。

3

鼓起勇氣,開始整理


思想家梁漱溟曾說過:“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應該是,以物致心,心意相通,熱誠而節制。”


物品也有氣場,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這樣日子才會更幸福。一個乾淨整潔,明朗大方的家,最需要人的配合。


對於我來說,打造理想的家,講究有效的整理方式,也不需要太複雜,五步就完美:

1. 為常用物品登記在冊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列一個清單,把常用和喜歡的物品記錄在冊,為自己設定理想的數目。


這樣能對生活有整體的檢閱,不僅方便後續的查找和購買,還大大節省了出行前整理的時間。


2. 放心丟,less is more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提倡定期丟棄,因為這是整理收納的終極奧義。


裝過東西的包裝盒,好幾年沒穿過的舊衣服,已經壞掉的充電線……丟掉它們,就像告別不堪一提的糜爛生活,新的一天,一切都是嶄新的。

3. 三思而後買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還記得之前記錄過的那個物品登記冊嗎?


篩選一遍已經擁有的,把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4. 為物品設定固定位置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家裡的環境之所以會亂七八糟,就是因為無法物歸原處。


物件是生活的工具,每天都在同我們對話。一旦換了地方,很容易顯得突兀。

5. 定期更換


家裡越乾淨的人,生活層次越高


定期查一查物品的保質期,保持理想的數目。如果你能保證擁有的物品始終在固定位置,也許就達到了整理的終點。

之前看馮唐寫的《理想的房子》,總忍不住構想自己未來的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但要有書房,有景色,最好附近住著好友,生活設施完備……


我們毫不吝嗇地設計它,讚美它,是因為家代表著生活方式,承載著個人對生活所有的美好設想。


凌亂不堪的家,放大了生活的瑣碎;整潔美好的家,卻讓生活變得簡單。


什麼樣的人,住什麼樣的家。


想想今天出門時它的樣子,是不是該整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