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引言:

如今我國國力昌盛,生產力不斷提高,想要建造一座大橋易如反掌。然而在剛建國的時候,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外國不肯幫助中國,所以全體的中國人民都在頂著巨大壓力。想要發展各項技術,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研究各種先進技術。就在此時,中國的軍人們更是拼盡全力在建造一座座大橋。而建造大橋的時候也有很多人付出生命代價,正如完顏璹在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所寫: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龍骨甸大橋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的英雄人物,為了國家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戰爭已被平息,但是為建設國家,依舊有很多人犧牲自己的生命。48年前就有一位21歲的英雄少年,在建造橋樑的時候被融進橋墩,如今有火車經過這座橋的時候,都要鳴笛三十秒以紀念這位英雄。


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在48年前,中國遠沒有如今強大的國力,人們想要造一座橋那可就是一件難事。當時的國家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也不發達,凡事都要靠自己。在修建國內眾多大橋當中,成昆鐵路就是一座難度非常大的橋樑,但即使前方的障礙和困難再多,我們也一定要拼盡全力將這座橋樑造好。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成昆鐵路

雲南的交通非常不發達,百姓們想要出去都要走上重重的山路,更不要提發展當地經濟。為了緩解當地的經濟,就必須要將這裡的道路打通,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接手了這項艱難的任務。

在1968年,我國我國鐵道兵部隊為建造這座困難重重的鐵路,毅然組建了一支攻克鐵路的聯隊:17連。17連的戰士們一直拼命工作,其中有一位名叫熊漢俊的少年,工作勁頭尤為突出,因此他也被選為17連四排13班的班長,負責帶領其他人建造龍骨甸大橋。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成昆鐵路

這座大橋地勢險峻,周圍的山勢陡峭,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大難題,尤其在我國沒有先進設備的時候,想要在這裡建築一座橋那簡直是痴人說夢。熊漢俊卻還是帶領著所有人積極工作,夜以繼日的趕工。可在某一天,當他們要給大橋燒混凝土的時候,熊漢俊卻發現旁邊橋樑排架附近的楔塞發生了鬆動。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熊漢俊立馬帶著戰友排除險情,由於夜以繼日地工作加上地形如此複雜,體力不支的熊漢俊突然落入了橋墩當中,瞬間被淹沒於此,當戰友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熊漢俊就這樣和大橋融為一體。戰友們為了紀念熊漢俊,在這座大橋旁邊特意樹上他的墓碑,並且寫上這樣一句話:熊漢俊烈士千古,昆明鐵道老兵。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如今每當有火車通過這座橋墩的時候,都會自覺的鳴笛三十秒,以表示對於他的敬意。在這幾十年,熊漢俊用自己的英魂來守護這座橋樑以及來來往往的每一座列車。

珍惜當下的生活,不要讓英雄的血白流

很難想象在當時沒有先進的技術的情況下,想要在陡峭山體中建造一座橋樑有多麼困難,但是這些英雄卻默默的扛下一切,為我們後代人的幸福奉獻自己的生命,他們也因自己的所作所為被人稱為英雄。如今熊漢俊的英魂依舊守候著每一輛列車,後人們也永遠不會忘本沒有忘記這位英雄人物。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龍骨甸大橋

事實上,我國從貧窮落後到如今的繁榮昌盛,經歷漫長的過程,有無數“熊漢俊”為此付出心血。杜甫曾經在《蜀相》中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不僅是杜甫寫給諸葛亮的,也是他在緬懷無數的愛國將士。

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愛國將士付出生命代價,才為我們換來了幸福生活。如今英雄的流血和犧牲沒有白白浪費,中國已經能夠傲然屹立在國際舞臺當中。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有些人放棄了國家;當國外疫情嚴重時,他們又回到祖國的懷抱,甚至對著防疫人員大吵大鬧。不知這樣的人在面對這些革命烈士的故事時,是否會有一絲悔意?

1986年,21歲英雄少年被融進橋墩,至今火車路過都要鳴笛30秒

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的平安順遂 ,有些人的驕縱蠻橫是實在愧對這些烈士。和平年代,我們不必再“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也應該懂得感恩,做個熱愛祖國之人。珍惜當下的生活,不要讓英雄的血白流,未來祖國繼續強大,要靠每一位中國人攜手前行。

杜甫《蜀相》

完顏璹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