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廚房不是你該來的地方,你只用做好功課就行”,這是很多8090後小的時候常聽到的一句話,媽媽們都認為孩子們進廚房是沒有出息的事情,只有讀書才是正經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所以會強烈的阻止孩子進廚房,甚至有些家庭做法極致到孩子端菜端飯都不允許。

網友妮妮:小的時候我媽從不讓我進廚房,現在長大了啥菜也不會做,天天外賣吃的上頭,關鍵是也沒成為媽媽眼中有用的人,還成為了生活的低能兒。

網友魚兒遊:小的時候對做飯好奇,偷偷進廚房炒了個蛋炒飯,被媽媽發現了,往死裡打了一頓,說怎麼這麼沒有出息,那時媽媽的奇葩想法真的是絕了。

網友卡卡:做飯最基本需要學習的技能,現在大了才知道重要性,可惜小時媽媽眼裡只有學習最重要,不讓碰廚房,現在再要上手真的是太難了。

其實小時候大人們的“神想法”剝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機會,且孩子長大後成功與否,往往跟小時候學習的方式和想法有關,特別是家中充滿樂趣又有學習意義的廚房,而這也是關起房間寫作業背誦課文學不到的,能很好的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動手能力,利於孩子的成長髮育。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

烹飪教育,“四點好處”書本上學不來

明星黃磊算得上非常成功的育兒高手,大女兒多多不僅長相出眾,更是多才多藝,各類技藝加身,在黃磊的微博中,經常會秀多多的廚藝,各類烘焙點心即精緻又美味,可見黃磊對多多的用心培養,動手能力強,想象力豐富,熱愛生活。

提升動手能力

廚房類的各類食材、用具,比任何益智類的玩具更能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在攪拌蔬菜、果粒、肉餡,打蛋,揉麵粉搓麵糰,撕掰青菜,洗菜,塗抹醬汁等等過程中,能很好的鍛鍊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利於增強手部肌肉力量,為更好的拿筆寫字打好基礎。

同時在這其中孩子能很好的獲得成就感,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強。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提升動手能力

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烹飪是一項很好的藝術創作,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些活動時,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如在製作果汁時,孩子可以通過不斷的嘗試,各類蔬果的添加,慢慢讓自己的創作得到好的成果,同時在擺水果拼盤時,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擺出自己想要的圖案出來,孩子會不斷的思考和聯想,促進大腦得到開發。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豐富視野

孩子在烹飪的過程中,能很好的提升認知能力,瞭解各類調料、器具、蔬果的品種,比書本的知識會更加的形象具體,擴展孩子的視野,同時和媽媽在擺弄食物的過程中,跟孩子講解食物的來源,營養健康知識,不斷的交流和溝通,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參與活動積極性。

這樣富於樂趣的廚房活動,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不斷的得到認知和進步,是很多書本知識沒有辦法傳授的。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豐富視野

對食物產生興趣,不挑食

孩子在製作食物的過程中,也是很好的培養孩子吃飯興趣的過程,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足夠的興趣,不挑食偏食,懂得健康飲食的道理。

媽媽在和孩子製作食物的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多接觸平時不愛吃或沒有吃過的食物,讓孩子增加飲食的多樣性,豐富種類,多多嘗試,科學的飲食。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對食物產生興趣,不挑食

孩子進行烹飪教育,“三點”要格外注意

媽媽帶孩子進廚房,好處多多,但在進廚房前,要格外注意三點,以免寶寶受到傷害。

  • 收好鋒利的刀具、剪子,以免孩子好奇拿到,傷到自己。
  • 收拾好廚房,不必要的碗碟、鍋具、砧板等硬物要放置好,以免在忙亂中掉落,砸傷到孩子。
  • 儘量讓孩子遠離電源、火源等危險地帶,以免發生危險。

注意:廚房安全的問題,是媽媽們必須要重視的,不可因為忙亂而誤傷了孩子,得不償失。

不“溺愛”式育兒,“烹飪教育”更利於孩子的成功,媽媽該學學

孩子進行烹飪教育,“三點”要格外注意

溫馨小貼士:進廚房沒有那麼恐怖,媽媽們適當的帶孩子體驗,能讓孩子收穫多多,更好的培養和教育孩子,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