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景泰帝朱祁鈺,他本來僅僅是一名皇子,與大明天子的皇位本無希望。但一場驚世的土木堡之變,在把他推向帝位的同時,也改變了他和他的女人以及大明王朝的命運,更帶他自己之後的沉沉浮浮。

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朱祁鈺,本是罪女之子,他的母親吳氏本是漢王朱高煦的侍女。宣宗平定朱高煦之後,吳氏在返回途中與宣帝邂逅。儘管被宣帝看重了,但她是戴罪之身,是無法被封做妃嬪,也無法進入宮中。宣宗只好把留記宮外,時常臨幸。那吳氏也是十分爭氣的,不久就為宣宗產下一子,也就是朱祁鈺。母憑子貴,吳氏被封為賢妃,可卻是繼續住在宮外。直到宣德八年,明宣宗病重,才召吳氏母子進宮,將之託付給張太后。明宣宗駕崩之後,皇長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而朱祁鈺被封為郕王。

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如果歷史一直平穩的發展,朱祁鈺註定只是一名藩王,走完自己相對平靜、富庶、無憂的一生。但歷史卻在不經意之間,陡然發生了變化,那是就土木堡之變。原來,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帶領幾十萬大軍北征蒙古,結果不但沒有取得勝利,反而是一敗塗地,自己也成為了蒙古人的俘虜。

當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是滿朝驚慌、舉足無措的時刻。孫太后終於振作了精神,採納于謙的建議,沒有遷都,而是固守北京,並讓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又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以示大明王朝國本穩固之意。而當蒙古人試圖以英宗為人質要挾的時候,在群臣的進諫下,孫氏又聽從大臣的意見,立庶子朱祁鈺為大明皇帝,進一步穩定了局面。這樣,朱祁鈺由一名普通的藩王,一下子成為了堂堂的大明天子。

繼位之後的朱祁鈺,還算是個合格的君王,頗能任用賢臣。著名的北京保衛戰,就是他沒有聽取遷都的建議,任用於謙打勝的,穩定了大明的江山。他在位的幾年間,也是算是勵精圖治,任用於謙為首的賢臣,革除了一些正統年間的弊政,使大明王朝相對安穩。

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可景泰帝唯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來自他對英宗的態度。當時,蒙古人覺得英宗沒有利用價值了,在大明朝廷的交涉下釋放了英宗。可景泰帝卻對英宗迴歸十分存有芥蒂,他害怕英宗的回來,會威脅他來之不易的皇位,但他沒有理由阻攔英宗的歸來。於是,他無奈默許了哥哥英宗回來的請求後,卻斷然拒絕了讓大臣對英宗行君臣之禮來接待,並第一時間將英宗囚禁在南宮了,讓他寸步不得離開。將英宗囚禁後,景泰帝令人將南宮的樹木一一伐倒,以防止英宗逃跑,並令人嚴密監視。此外,在對待英宗的生活起居上,景泰帝也是十分嚴苛,常常讓英宗缺衣少食、飢寒交迫。可見曾經親密無間的兄弟,此時在皇權面前,毫無任何親情可言了,有的只是算計、提防、監視。

此外,景泰帝為保證來之不易的皇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他不顧大臣的反對和禮法,毅然決然地廢掉了英宗兒子朱見深,立自己獨子朱見濟為皇嗣。只不過,朱見濟沒有福氣,立為太子的轉年就一命嗚呼了。從這我們也看出了景泰帝的無情,可見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一點沒錯。

然而,景泰帝雖為帝王,結局並不好。景泰帝也是個短命的君王,景泰八年,他生患重兵,此時,英宗在石亨和徐有貞等人幫助下,發動多門之變,成功復辟。而經受不住打擊的景泰帝,也因此病情加重,走完了自己短暫而沉浮的人生。

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汪氏

景泰帝一生沉浮,他後宮的女人們,自然也是隨著他興衰而是榮耀與淒涼並存。景泰帝的第一個女人,就是他的結髮妻子汪氏。汪氏與景泰帝的婚姻也是政治聯姻,汪氏一家世代為左衛指揮使。正統十八年,她被朝廷冊立為郕王妃。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後登基後,汪氏自然榮升為大明皇后。雖然貴為皇后,她卻沒有丈夫這般氣量狹小。那汪皇后性格剛毅偏執,心懷仁德,見京師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時,心懷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皇嫂錢皇后在宮日夜為丈夫奔忙憂勞,汪皇后也時常安撫勸慰她,十分關心。特別是當景泰帝要立自己獨生子朱見濟為太子,而廢掉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時候,那汪皇后是竭力反對。她因而觸怒景泰帝,可那景泰帝絲毫不念結髮之情,無情地將汪皇后廢掉了。

雖然汪氏被廢掉了,但日後她還算幸運的。奪門之變後,英宗讓她復為郕王妃,依舊享受王妃的待遇。景泰帝死後。也沒有讓汪氏跟隨殉葬,她得以躲過一劫。朱見深繼位後,感謝這位皇嬸對自己當年的支持,十分禮敬汪氏。汪氏也因此過上了一段相對平靜的生活,最後活到了正德年間,時年八十歲,才靜靜地辭世。 而她死後雖然以妃子禮節發葬,卻享受了皇后的祭祀禮節,也算是對她生前的仁慈之舉的慰藉了。

故宮的風花雪月之景泰帝

杭皇后

而另一位杭皇后的結局,卻因為奪門之變而變得十分悲慘。杭氏本是民間女子,因為為景泰帝生下獨子朱見濟,逐步走上了人生的上升道路。當汪皇后因反對景泰帝廢掉侄兒朱見深,而慘遭廢黜的時候,杭氏卻母以子貴,被景泰帝立為皇后,而她也由灰姑娘一下變成了金鳳凰。可好景不長,她的兒子朱見濟被立的次年就不幸去世了,那杭氏哭得悲痛欲絕,結果臥病不起,在景泰七年就香消玉損了。杭氏去世後,景泰帝也頗為傷心,先後封了杭氏家人,告慰她的在天之靈。死後家人才被封賞,也足見杭氏並不是多受景泰帝的喜愛,不過是母以子貴而已。

然而,一切的轉變還是從英宗復辟說起,英宗復辟後,十分忿恨弟弟景泰帝,那杭氏是景泰帝皇后,自然也讓英宗不爽,特別是杭氏母子,還是取代他兒子朱見深太子之位的主要人物,這更引起了英宗心中的怒火。於是,英宗展開對杭氏的報復,他讓人搗毀杭氏的陵墓,並將她從族譜裡出除名,她的家人也被罷黜,她的兒子故太子的身份也被降為故世子的身份,甚至連以後的史書都不承認她皇后的身份。可見生前不受寵,又過早地辭世,死後還不得安穩,身份得不到認可,連個名分也沒得到,那杭氏一生是多麼悲慘啊。

此外,這裡還有一個悲慘的女人,那就是景泰帝生前寵愛的唐貴妃。唐氏,也是普通官員的女孩,後來成為了景泰帝的妃子,倍受寵愛。於景泰七年被冊封為皇貴妃,她是有史可考的明朝第一位“皇貴妃”。當時,景泰帝十分寵愛唐氏,他的父親官職也是一路飆升,成為指揮僉事。而當時汪皇后、杭皇后的家人都沒有晉封,獨封唐氏家父親,足見其寵愛的程度。之後隨著汪皇后被廢、杭皇后死去,那唐氏更是獨寵六宮,而其他妃嬪也對她夠不成威脅,她顯然成為了後宮中的女主人。但她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為景泰帝產下皇子。倘若她能生下皇嗣的話,以她的受寵程度,很有可能被晉升為皇后的。

但歷史沒有給她機會,不久景泰帝身患重病,英宗的復辟更是加速了景泰帝的死亡。而唐氏因為是景泰帝生前寵愛的妃子,自然是英宗報復的對象。唐氏先被廢掉皇貴妃的稱號,降為小妾,之後英宗更是讓她為景泰帝殉葬。當時,明朝有殉葬的制度,就這樣無辜的唐氏在宗英宗逼迫下,無奈地追隨景泰帝去了,在自己如花般的年紀,就輕輕地就離開人世,下場是十分悲慘的,這也讓我們是十分唏噓的。可見後宮中的女性是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

回顧景泰帝的女人們,她們無疑是皇權爭鬥的犧牲品,她們一個個結局不幸、悲慘,令我們在為之悲痛的同時,更是進一步清楚了皇帝制度中的黑暗與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