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一、城市概況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和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杭州素以湖光山色,風景秀麗著稱於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城西“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是舉世聞名的西湖風景名勝區;城南“一江流碧玉,兩岸染紅霜”壯麗的錢塘江依城而過;城北和東北面為杭嘉湖平原,沃野千里,田園如畫;京杭運河等十餘條古河道和數不清的池塘縱橫在城鄉之間,一派水鄉城市風光。目前杭州仍保留著這種“依江帶湖”,“三面雲山一面城”的特有環境風貌。吳山、寶石山一南一北鍥入市區,遙相呼應,與城市、湖面構成了極其優美的城市空間輪廓線。天賦的自然條件加以豐富的人文景觀,構成了杭州獨特的風貌。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浙江:杭州城市風光


二、歷史沿革

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蕭山區跨湖橋一帶就產生了與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特徵有明顯差異的、發展水平很高的跨湖橋文化,使杭州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而約5300—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祖先創造了以玉器、黑陶為特徵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國文明起源階段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文化,使杭州成為史前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成為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大遺址之一,被譽為東方文明的聖地。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杭州,雷峰塔


杭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秦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 222年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縣,屬會稽郡,是杭州最早的建制。王莽時(公元9-23年)改錢唐為泉亭縣,東漢時恢復舊名錢唐縣,屬吳郡,縣治從靈隱山遷至寶石山東面,後又置錢塘郡。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錢唐郡,設置杭州。開皇十一年,州治從寶石山麓遷至鳳凰山下,依山築城,城週三十六里九十步。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建成,杭州作為大運河南端的起訖點,地位日益顯要,經濟逐漸繁榮,到隋朝末年,杭州已發展成為珍異所聚、商賈輻輳的商業都市。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西湖十景之一,麴院風荷


唐置杭州郡,州城循隋之舊,因避唐國號之諱,改“錢唐”為“錢塘”。德宗時,刺史李泌在錢塘門、湧金門之間開鑿六井,引入西湖淡水,居民飲用水質得以改善,居民賴其利,而生聚日繁,杭州的重心亦逐漸由錢塘江轉向西湖之濱。當時杭州已成為東南名郡和重要貿易港口,同日本、高麗、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國都有貿易往來,呈現出“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的繁榮景象。

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在錢塘門到武林門間修築了一條長堤,用以蓄洩湖水,灌溉良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保障了城市用水。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鎮海軍節度使錢鏐被冊封為吳越王,樑龍德三年(公元923年)又被封為吳越國王。吳越國建都杭州,成為我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之一,這是杭州作為幾朝國都的開始。從此杭州一躍成為我國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建城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錢鏐在唐代杭州城垣的基礎上大加擴展,內有子城,外有夾城和羅城,共三重,子城建在鳳凰山麓,作為王宮,夾城和羅城宏偉壯觀。因其南北展,東西縮,於是有“腰鼓城”之稱。為防治海潮之患,他又從六和塔到艮山門之間修築了工程浩大的錢塘江海堤,人稱“錢氏捍海塘”。為發展海上貿易,還鑿平了錢塘江中的羅剎石(暗礁),整治航道,溝通了海上交通,與日本、朝鮮、暹邏(泰國)、波斯(伊朗)等國進行通商,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商港之一。

吳越時提倡佛教,在杭城內外、西湖四周修復、興建了不少寺院、寶塔,如靈隱寺、淨慈寺、昭慶寺、六和塔、保俶塔、白塔等,故當時杭州又有“佛國”之稱,這些寺塔點綴在湖光山色之間,使西湖風景更富有詩情畫意。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杭州:錢塘江畔六和塔


北宋時,杭州城市更趨繁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知州,對杭州和西湖的建設作出過較大的貢獻,他組織民工開掘葑灘,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上築起一條橫貫南北的長堤,人稱“蘇堤”,不但方便了北山與南屏山之間的交通,而且使西湖風光更加美麗動人。他還重修六井,疏浚河道,造堰閘控制蓄洩湖水,灌溉農田,從此西湖甘水遍及杭城。蘇軾和白居易一樣,也留下了許多歌詠西湖的名篇,他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已成為千古絕唱。“杭州巨美,得白蘇而益彰。”從北宋起,杭州就有“東南第一州、地上天宮”的美譽。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宋高宗趙構南渡杭州,改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稱行在所,從此臨安就成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下臨安,改臨安府為杭州路。南宋皇城被焚過半並改為五廟。元朝禁天下修城,以示統一,強令全國各州縣拆毀城牆,將近百年的臨安九曲城牆也漸為居民所平。元末,張士誠佔據杭州,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重建杭州城垣,周長三十五里有奇。設陸門六座,水門五座,成為明清兩代城垣的基礎。明改杭州路為杭州府,弘治年間,楊孟瑛任杭州知府時,西湖得到治理。清承明制之舊,為浙江省省會。明清城垣基本上沿張士誠之舊。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鐘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鐘,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巖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1911年11月5日,杭州結束了清廷的封建統治。此後1912年廢杭州府治,合併錢塘、仁和二縣為杭縣,併為浙江省省會。杭州結束清統治後不久,於1913年(民國二年),有計劃地拆除了旗下營(滿城)和清波、湧金、錢塘城門及附近城牆,改建道路。隨後又拆除了鳳山、武林、望江、艮山、候潮五門,至今只保留有鳳山水城門。1927年置杭州市,直屬浙江省,為杭州置市之始。同時杭州拆除了錢塘、湧金諸門及附近城牆後,使城市與西湖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而改變了自隋代以來就把西湖摒於城外的佈局,城湖合璧自此始。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仍為省轄市和浙江省省會,杭州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三、歷史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

1、燦爛的史前文化。

早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蕭山區跨湖橋一帶就即產生了與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特徵有明顯差異的、發展水平很高的跨湖橋文化,使杭州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輝煌的兩朝國都。

歷史上吳越、南宋曾在杭州建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樑龍德三年(公元923年),鎮海軍節度使錢鏐被冊封為吳越國王。吳越國建都杭州,成為我國曆史上的“五代十國”之一,這是杭州作為兩朝國都的開始。從此杭州一躍成為我國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杭州建城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高宗趙構改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稱行在所,從此臨安就成為南宋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當時的臨安不僅是國內最繁盛的商業都市,而且是主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又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一年四時商賈雲集,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驛館旅舍隨處可見。自宋代起,為杭州嬴得了“東南第一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2018年11月18日 木俑,五代吳越,杭州五中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古代文物


3、獨特的城池格局。

杭州城市的選址充分結合和利用了山水相依的地形特點,自隋代建造州城就奠定了“依江帶湖”“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城市環境風貌。杭州作為兩朝國都,自五代的吳越國起,就基本為杭州城奠定了東西窄、南北長的城池格局,南宋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發揚和拓展,直至今日,古城格局的形狀依舊。杭州古城的格局同時體現了兩種最重要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根據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佈置皇城和外城,在皇城內,遵循儒家《周禮》的禮制,體現皇城和宮城的繁華與輝煌,在皇城北部外城內,城牆的佈局打破了北方都城“方形根基”的傳統作法,因地制宜,呈不規則形,體現了道家《管子》中的“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規矩”的城市規劃思想,是國內城市中最好的具體實踐者之一。同時,千百年來,城市與西湖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發展,有著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文化景觀,杭州城市與風景區自然過渡,城湖合璧,古都與風景旅遊城市融於一體,是國內自然山水與城市佈局巧妙結合、城市與風景區融為一體、城市與歷史文化遺產自然結合、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典範。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2018年11月18日 馬遠臺榭侍讀圖紈扇,南宋,浙江省博物館“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古代文物


4、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濃厚的文化內涵。

根據1984年的文物普查,全市共發現文物點1733處,其中市區有文物點373處,其中古遺址39處,古墓葬(群)19處,文物建築133處,石刻造像、碑碣56處等。杭州的文物類型齊全,每個時期都有輝煌的記錄,反映出一個完整的文化發展序列。這些文物不少在國內獨具特色,甚至絕無僅有,堪稱全國之最。杭州西湖不僅是自然的造化,更是上千年陸續締造經營的結果,它作為孕育杭州歷史文化的溫床,本身就是一個大文物。杭州這種城湖合璧,得天獨厚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

四、重要文物和歷史建築

現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5處,市級文物保護點319處,歷史建築336處,各類綜合與專業博物館40餘處。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杭州:第四代杭緞織造技藝非遺傳承人,姚雨婷


五、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世界級:中國蠶桑絲織技藝(杭羅織造技藝、餘杭清水絲棉製作技藝)、西泠印社金石纂刻、古琴藝術(浙派古琴)。

國家級:民間文學: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西湖傳說;傳統舞蹈:餘杭滾燈;傳統音樂:浙派古琴、江南絲竹、樓塔細十番;曲藝:小熱昏、杭州評詞、杭州評話、武林調、獨腳戲、杭州攤簧;傳統美術:金石篆刻、雞血石雕;傳統技藝: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竹紙製作技藝、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銅雕技藝、西湖綢傘、西湖龍井茶採摘製作技藝、王星記扇製作技藝;傳統醫藥:胡慶餘堂中藥文化;民俗:五常龍舟;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翻九樓。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

杭州胡慶餘堂


六、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建檔掛牌保護情況

杭州市擁有15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含一處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12處歷史地段。15處歷史文化街區均依法公佈,並在街區主要出入口設置標誌牌,街區的保護規劃、保護實施方案(整治方案)已基本完成。

杭州市區現已公佈六批336處歷史建築,六批歷史建築均已設立保護標誌牌,並已完成歷史建築建檔及保護規劃圖則編制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