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

很多人開啟“宅家”模式

他們卻奮鬥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在我市“疫”線上的這些家庭組合

又剛又暖心

陳凱三與陳諾 :時隔17年的接力戰“疫”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17年前,太和縣清淺鎮衛生院一線醫師陳凱三,與同為醫務工作者的愛人安豔俠,把讀小學的女兒陳諾送到父母家中,全身心投入到迎擊來勢兇猛的非典戰疫中去。

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長期紮根基層的陳凱三與愛人,再一次並肩戰鬥在疫情第一線,回到熟悉的基層疫情防控戰場。夫妻對遠在廣州工作的女兒陳諾反覆囑託,要做好自身防護。他們不知道的是,當初那個還需要爸媽守護的小女孩,已經衝鋒到核心疫區,到武漢去支援了。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疫情當前,親人的牽掛,父母句句叮嚀,在陳諾的心裡蕩起一絲波瀾。2月8日元宵節晚,中山三院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機制醫療救助組緊急通知,要求連夜組織醫療隊支援武漢。陳諾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

全院報名人數將近700人,醫院慎重遴選出了133名精兵強將援助武漢。他們將支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整建制接管該院一個重症病區。出發的人員名單裡,就有陳諾。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直到飛機起飛前,陳諾才給父親陳凱三和母親安豔俠發來信息:

爸爸媽媽,對不起,沒提前和你們溝通,我報名去武漢了。突然覺得我太讓你們操心了,同時我覺得你們應該也會為我感到驕傲。

03年非典時,你們都在一線工作。那時候我還小才上小學,你們就把我送到鄉下外公外婆家。爸媽,你們03年奮鬥在一線都平安過去了。

這次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你們依然奮鬥在一線。不同的是,我也要去一線了。你們擔心的同時,肯定也會為我自豪的。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收到信息的陳凱三夫妻,才明白女兒選擇時的決絕和勇氣。身為父母,他們要為疫區的嚴峻形勢擔驚受怕;作為白衣戰士,又深感責任重大與擔當。陳凱三說:

大家也別叫我們天使、英雄,因為我也是平凡人。面對疫情,也心存畏懼 。我不會說什麼大道理,也沒有豪言壯志。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醫療工作者。你問我怕嗎?我怕!但是基層的群眾需要我,這是我的職業道德與職責所在。

女兒出征之前,我夫妻二人根本不曉得。希望她在武漢,一定要服從組織安排,做好自身防護,平安歸來。

鄭亞濤夫婦:夫妻同心“疫”線奮戰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鄭亞濤是潁泉區伍明鎮鄭寨村的一名村醫,妻子潘高影是助理醫師。從大年初一開始,鄭亞濤夫婦便每日堅守在一線,積極配合鎮村工作安排,在執勤卡點為過往行人測量體溫、登記人員信息、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我倆一個醫生,一個助理醫師,在特殊時期,更應當堅守一線,這既是義務更是使命。這次我倆都投入到防疫一線,互相鼓勁加油,共同為疫情防控盡一點點力。”鄭亞濤笑著說道。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在疫情防控排查初期,需要抽調醫務人員為武漢返鄉、居家隔離等重點人員進行上門體溫檢測。鄭亞濤夫婦第一時間聯繫村委會,主動要求參與到入戶人員摸排和日常檢測工作中去。鄭亞濤夫婦為觀察對象測量體溫,密切關注著他們的身體狀況,給予他們“零距離”關愛,讓這些居家隔離人員倍感溫暖。在面對居家隔離、情緒焦慮的人員時,鄭亞濤便耐心疏導他們,讓他們保持心情愉悅,積極配合防控,做好自我保護,同時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

張克強一家:平凡崗位齊心奉獻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張克強(左)

1990年出生的張克強是潁州公安分局巡邏防暴大隊的一名輔警,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就投身於抗疫一線,先後參與市第二人民醫院和潁州區王店鎮衛生院的執勤工作,至今未休息過一天。“我主要維護醫院的正常就診秩序,幫助醫院對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器未滿擅自脫離隔離的人員採取強制隔離治療。”張克強說,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白天夜間他都需要在醫院與同事輪班職守。因為疫情嚴峻,他沒能顧得回家參加雙胞胎兒子和妻子的生日。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張克強爸爸(左) & 媽媽(右)

在戰“疫”的另一方,張克強的父母在阜合產業園福和家園小區的東區、西區兩個執勤點的社區防控一線。“我沒想太多,只覺得要對得起這身警服、履行曾經在部隊的宣誓。我們家三口人都堅守在一線。我相信我們必能打贏這場防控疫情阻擊戰。”張克強說。

蘇阜陽父女:志願路上攜手同行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蘇阜陽父女在執勤)

“你體溫正常,但必須戴口罩、減少不必要的出行。”近日,在潁泉區伍明鎮窪裡村勸返點,一位小姑娘正在給村民檢測體溫。她就是2003年出生的蘇夢晨。站在他身邊,勸說村名減少出行的正是她的父親蘇阜陽。目前,蘇夢晨正在阜陽衛校護理專業就讀,放假在家的她主動報名承擔起了體溫檢測的任務。“今年是我最長的寒假,但我想也是最有意義的寒假。能為村裡疫情防控貢獻微薄的力量,我覺得很有價值、很開心。”17歲的蘇夢晨笑得眼睛彎彎,言語間滿是滿足和自豪。

蘇阜陽非常支持女兒的決定,也積極與女兒一道參與了志願活動。“作為一名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國家有難我一定要出一份力,上陣父女兵。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為中國加油、為阜陽加油。”父親蘇阜陽憨厚地說。

王芙蓉父女:崗位不同目的一致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今年26歲的王芙蓉是一名黨員,在界首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警員崗位上已工作6個多年頭。疫情爆發以來,上班時,王芙蓉盡職盡責做好接警員工作,下班後,她積極主動請纓參與到社區的防疫防控一線,做一名防疫義務宣傳員。她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堅持巡邏,積極做好防控宣傳工作,挨家挨戶地做好排查和登記,準確掌握相關數據,勸告群眾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並用小喇叭向大家宣講疫情防控的利害,做好自我防護。

戰“疫“中的阜陽家庭!父女,夫妻,一家三口

王芙蓉父親王向前,是界首市東城街道王劉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疫情爆發以來,王向前始終工作在抗疫防控一線,積極向群眾宣傳有關疫情防控知識及注意事項。每天他早早到達卡點,帶頭巡邏宣傳。“我是一名基層工作者,女兒是一名黨員輔警。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為社會做一點奉獻。父女倆崗位不同、目的卻一致。我們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王向前說。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又剛又暖!

本報融媒體記者:張凌 李振杰

通訊員:苗木 方苗苗

王賀鴻 張海韜

審核:汪文婕

監審:劉 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