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雙一流”退出校企控股!市值60多億的上市公司或易主

作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辦企業,石大勝華早在2019年就啟動了校企改革。

3月24日晚間,公司公告此次改革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公司控股股東青島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石大控股”)與公開徵集的受讓方青島軍民融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融發集團”)、青島開發區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開投集團”),於3月24日分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如股份協議轉讓完成後,融發集團和開投集團合計持股比例將達到石大勝華總股本的15%,成為石大勝華的第一大股東,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化

又一“雙一流”退出校企控股!市值60多億的上市公司或易主

簽約儀式現場

根據協議,融發集團和開投集團分別受讓石大勝華7.5%股權,股份轉讓價格均為32.27元/股。而融發集團和開投集團受同一實際控制人(青島西海岸新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控制,屬於一致行動人,持股數量及比例合併計算。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石大控股將退出控股地位,後續可能會繼續減持公司股份,導致石大勝華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可能出現無實際控制人的情形。

需要說明的是石大控股與融發集團和開投集團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仍須經石大控股的上級國資部門批准後方能生效,是否能夠獲得石大控股的上級國資部門的批准及何時獲得批准以及股份轉讓是否能夠實施存在不確定性。

天眼查數據顯示,此次的最終兩家受讓方均來自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這一國家級新區,實力雄厚。其中,開投集團成立於2017年5月,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區屬國有企業,承擔青島開發區、王臺新動能產業基地開發建設和投融資任務,旗下現有40餘家全資、控股、參股子公司,是一家以區域開發建設、金融投資、國際貿易、智能製造為主營業務的綜合性企業集團;融發集團則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響應軍民融合國家戰略而設立的區直屬國有企業,成立於2014年4月,是一家以軍民融合開發建設、金融投資、科技孵化、裝備技術保障、軍隊社會化保障、資產運營、文化旅遊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集團。同時,融發集團持有開投集團60%股權。

又一“雙一流”退出校企控股!市值60多億的上市公司或易主

根據石大控股此前設定的意向受讓方條件,受讓方在完成過戶登記後的36個月內,不提議公司資產、業務重組;不謀求且不協助其他方謀求公司控制權;不轉讓及委託他人管理受讓股權。另外,擬受讓方提名董事名額不得超過1名,承諾積極支持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工作,非因任職不符原因,不提議更換高級管理人員,保持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國海證券分析稱,本次股權轉讓後,公司管理層將保持穩定,業務重心和長期發展戰略不會發生變化,並且有利於公司提升運營效率,優化股東結構,充分發揮其上市公司平臺作用。

校企改革推進,已有多所名校與旗下企業剝離

2020年新年伊始,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走上了快車道,前不久,清華大學旗下上市校企辰安科技擬17億轉讓控股權,“第一校企”北大方正也將迎來重整。山東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旗下的上市公司也均披露了改革方案。

在部分已經披露的高校改革案例中,將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無償劃轉給地方國資的方式較多,如山大華特2019年12月30日公告,山東大學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無償劃轉給山東國資委下屬企業。僅僅4天之後的2020年1月3日,高校第一股復旦復華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復旦大學擬將所持公司全部股份無償劃轉至上海市奉賢區國資委下屬企業,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在這所大學之前,中山大學採取了類似方式,將達安基因的控制權無償劃轉給廣州國資下屬企業,其最早披露的時間是2019年10月。此外,1月7日晚間,昂立教育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交大企管中心擬簽署《資產委託管理終止協議》,解除受託管理交大企管中心所屬的幼兒園資產。

可以看出,各大高校在2020年伊始便開始密集行動,落實校企改革行動。

早在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文件就提出,要逐步實現高校與下屬企業剝離。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要求推動高校所屬企業清理規範、提質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工作原則,校企改革擬分兩步推進:2018年選取部分高校先行試點、總結經驗,

2020年全面推開,原則在202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與所屬企業的改革任務。

又一“雙一流”退出校企控股!市值60多億的上市公司或易主


《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政策解讀》原文截圖

若按照上述要求,2020年是關鍵之年,校企改革將會有實質性的、大跨度的進展。

之前,高校繫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曾達到約3000億元,總資產近4000億元。可以預見,在校企改革方案不斷推出的情況下,高校繫上市公司規模會急速縮水,高校系將快速瘦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