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會被淘汰?

嘯鷹評


戰列艦本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軍艦加上大炮,主武器就是上面的主炮,其被淘汰也是因為這個炮,他這個炮的劣勢在於手短。淘汰戰列艦的是飛機、導彈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明顯的優勢就是手長。

戰列艦的落日餘暉是在二戰,那個時候也是大艦巨炮時代的最後時刻,德國的俾斯麥號、日本的大和號,這都是大艦巨炮時代的巔峰之作。那個時代裡,打海戰,比的就是誰的船大,誰的船堅固,這樣比較抗打,更要比的是誰的炮的口徑大,誰的炮射程遠,這樣打擊能力更強。那會兒,戰列艦就是在這樣的思維體系下設計的。


而戰列艦的能力卻被限制住了,限制在炮的射程。炮這個東西,人類玩的年頭太長了,潛力什麼的都被髮掘乾淨了。

衣阿華級戰列艦那406mm口徑的主炮射程才38公里,這個射程是非常短的。現在海戰,雷達什麼的探測距離非常遠,要的就是發現的時候能直接出擊,那麼你這38公里是絕對不夠的。就目前而言,最先進的艦炮也就是美國朱姆沃爾特級上那兩個155mm的艦炮,射程有150公里,在艦炮裡面是頂尖的,但是和導彈飛機比起來,不值一提。

目前,淘汰艦炮的是飛機和導彈。這些反艦導彈裡面,200公里射程的就算是小短腿的級別了,四五百公里的反艦導彈才夠用,咱055大驅上面那鷹擊18的射程有500多公里,在全球也算是非常先進的,打海戰絕對不吃虧的。和這個級別的反艦導彈相比,你那幾十公里射程的大炮有啥用?


即便二戰時期,就拿珍珠港事件來說吧,日本海軍派出去的艦隊裡有航母有戰列艦,而執行攻擊任務的是航母,用的是上面的零式、九九式這些戰機。而山本五十六等人是在後面的戰列艦裡指揮。飛機是在距離瓦胡島230海里的位置起飛的,這個距離,戰列艦能幫上啥忙呢?

也就是說,這個和航母的作用相比,戰列艦連幫忙的資格都一點點的沒有了。航母可以在幾百公里的位置就發起突襲,而戰列艦需要開到幾十公里的位置上才能進攻。一寸長一寸強啊,航母的打擊距離比戰列艦長的不是一星半點,戰列艦那炮的射程就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的一個零頭。


就在以前,日本的零式戰機加了副油箱,作戰半徑達到了上千公里。現在美軍的F35C的作戰半徑也有1200公里,然後再加上一個幾百公里射程的導彈,打擊範圍沒準能達到2000公里。這個打擊範圍,這個打擊能力,是使用大炮的戰列艦能夠相比的麼?並不是,根本沒法比。你射程太近了,幾十公里,隨隨便便一個反艦導彈就碾壓了。

憑人類現在的科技,弄個大口徑的艦炮,射程幾百公里的艦炮,也沒啥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這個炮口徑越大,射程越遠,他的體積就越大。那麼如果,你拆了這個艦炮,放上去一堆垂髮單元,這個效果是不是更好?這個能力是不是更強?


軍武文齋


第1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的巔峰時期,誰擁有了更多的戰列艦,誰就能夠掌控海洋。但是戰列艦的本質是什麼?

對戰列艦大多數情況的描述如下:

戰列艦擁有厚重的裝甲與強勁的火力是戰爭的主宰者,他能夠將炮彈投送到幾十公里之外。

也就是說戰略性的本質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1個方面,遠距離火力投送。

第2個方面,強大的耐打擊能力。

第3個方面,宣揚國家實力。

遠距離火力投送方面

戰列艦為什麼要擁有大口徑總主炮?因為在動能殺傷年代,主炮口徑越大,同等技術水平下的穿甲能力就越強,殺傷力就越大,只有更大的口徑,才能夠投送更大的炮彈。

戰列艦為什麼擁有至少6枚以上的主炮?因為在火控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軍艦想要提高命中次數,那麼就只能選擇增加炮管的數量,用數量來抵消精準度的問題。

戰列艦成為二流艦艇的主要時間節點就是在第2次世界大戰,艦載機的突飛猛進可以讓戰機自身攜帶更重的彈藥,動輒幾百公斤的炸彈,殺傷力驚人。而轟炸機的作戰半徑遠大於戰列艦的火力投送範圍,也就是說,艦載機的成本比戰列艦更低,卻能夠將更重的彈藥投送到更遠的距離。

在這一階段因為艦載機是需要人進操作的,而人是最珍貴的資源,所以說在很多方面,當時的航母並沒有取得全方位的優勢,真正取代戰列艦的其實是導彈。導彈比艦載機的成本低,比主炮的射程遠,而且威力更加巨大,因此戰列艦的主炮就沒有意義了。而且火控技術的進步,也讓軍艦可以使用更少的導彈數量達到與戰列艦相同的毀傷能力。

強大的耐打擊能力方面

戰列艦的厚重裝甲是為了被敵方擊中時能夠抗住傷害。但是在二戰時期,戰列艦就悲哀的發現它的裝甲很厚,魚雷機打的是你的水下部分,俯衝轟炸機你也攔不住,就算你想的再美好,那也沒有絲毫的意義。

隨著交戰距離的增加,規避打擊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對方不知道你在哪裡,降低裝甲厚度以換取更高的靈活性成為主流。

戰列艦根本不知道航母在哪兒,航母卻能夠非常清楚的瞭解到戰列艦在哪裡,因此戰爭單向透明,主炮沒有發揮的機會,厚重的裝甲到戰列艦成為了一個耐打的沙包。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結束以後軍艦普遍降低防護能力的原因。(防不住,裝甲再厚也沒用)

第二種方法,攔截敵方的火力投射工具。在這一方面,戰列艦的主炮沒有絲毫的意義,它很難將敵方正在俯衝的轟炸機攔截,也很難幹掉敵方正在投放魚雷的魚雷機。而裝備了防空導彈的軍艦,卻能夠輕易將敵方戰鬥機擊落,讓他沒有機會發射導彈。

因此厚重的裝甲沒有意義了。

宣揚國威方面

戰列艦被航母擊沉以後,戰列艦就不再具有宣揚國威的作用,因為只有最為強大的武器才能夠承擔這個職責!如果現在有一個國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建造一艘現代化的戰列艦,那麼這個國家只能淪為笑柄,只會被抨擊是在浪費寶貴的財政經費。現在,最為強大的是核武器!

總結

上述3點全部被替代的情況下,戰列艦退役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1萬噸的驅逐艦能夠比6萬噸的戰列艦做的還要好,那麼為什麼要建造6萬噸的戰列艦?

1萬噸的驅逐艦能夠辦到的,戰列艦不能辦到,戰列艦能辦到的1萬噸驅逐艦全部都能夠辦到,那麼為什麼要建造耗費更多經費的戰列艦?

在消滅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的問題上核武器比戰列艦更便宜,效果還要更好,為什麼要建造戰列艦?

如果要牽制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為什麼不建造航空母艦,航空母艦進可攻退可守,被擊沉難度還比較大!

所以說戰列艦被幹掉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我將繼續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的回答。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