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交往,應該禮尚往來嗎?

紹峰在自媒體


來說說我的看法

有些人事根本就無法用正常的人際觀理解,因為對方在禮尚往來時的心態或者說考量的因素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跟我們的關係是有偏差的。

但是大多數人對“禮”還是比較看重的,不上禮或者上禮少的情況是常有的,就算你覺得表面上你們關係不錯。

還有“禮”金是否對等,肯定你以前上的禮不如現在上的多,但是現在人家的“禮”又上漲了。是否按照以前的禮上呢,朋友會覺得我們小氣;按照和別人一樣的份,我們又虧了,這種準則極難把量。

還有隻是臨時在一起的朋友,上的“禮”難免會回不回來,難道就不給人家上了嗎,可是在人情上是過不去的。但是,一旦和朋友工作等有變動,我們的事人家大概率不回禮的,因為料想到可能不會再有往來了。

是否應該禮尚往來呢?

以後肯定不需要,就算需要也不是以現金這種赤裸裸的方式,參考西方發達國家。但是,現在卻不可缺少,因為它也是人際交往關係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國家貌似已經是現代化社會,其實骨子裡仍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維,許多東西依然千年不變,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放思想!

我覺得如果手頭寬裕,大可以不必計較多少;如果個人條件一般,則需要細心考量,利多禮少或者上與不上,都不能有絲毫偏差。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心懷天下1


這世界上有三種人,傻子,騙子和聰明人,傻子是完全利他,騙子是完全自私,聰明人其實就是懂得禮尚往來的人。

如果這世界只有傻子,那麼這世界將會是天堂,但現實卻很殘酷。

因為只要有一個騙子,那麼吃了虧的傻子也可能被感染變為騙子,最終只剩下騙子,而沒有傻子的世界,自私的騙子也就無法存活。

其實這三種角色是會互換的,那反觀自己應該作為哪一種角色比較好呢?


小林紺晃


嗯,應該。中國人最講的就是情字當先,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很在意這方面禮貌的,也就是你給我一斗我要還你十斤,不想讓情字難看,都想平等交往,平等的交流。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和人之間就以經拉開了距離,也就是窮人和富人。此時窮人和富人的禮上往來就顯得有些牽強了,也就是現在的狀況,為什麼有的人說過年好沒意思?原因不就是連兄弟姐妹中,親戚都窮富不均,有的人在親人面前都炫富,導致窮人情難看,最後都不想相聚,其實總的來說,人不要虛榮心太強,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我覺得是活得最坦然的,禮上往來是應該有,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自然與和諧


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地方,哪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從來沒有斷過,也因為這樣促進了時代不斷更迭,文明不斷前進。

自我們誕生於世,我們就不是單純的個體了,我們有了父母,兄弟,親戚的血緣羈絆,長大後,隨著學習工作,有了朋友同事愛人的聯繫,我們從來沒有割斷與人的交流。

為什麼我要先論述這些呢?因為我們只有瞭解了人與人交往的本質,我們才能明白禮尚往來不是可有可無,也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根本。因為互相信任依賴,我們成為了親人朋友,而付出從來就不是單向的,是雙方雙向的一個選擇,如果你一直享受著別人對你的好,卻從不回贈那份情感,那麼我相信親人朋友會漸漸離你遠去,我們付出的同時,也希望獲得反饋,這是人類的共性,當我們無法獲得回饋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付出了。人際交往越來越差。

禮尚往來,形式不重要,重要是那份情感的回饋,感情的羈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